張慧玲
(江蘇省南京市鐵心橋中心小學,江蘇南京 210012)
小學英語教學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的培養,使學生獲得英語入門的基礎知識和運用英語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用英語交流的主動性和有效性[1]。通過英語學習,學生能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它要求英語教師既注意英語學習的工具性,也要關注英語學科的人文性[2]。教學既要有利于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學生發展英語思維能力。
語言能力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反復實踐,勤奮磨煉,循序漸進,不斷積累,逐步升華[3]。語言能力的形成,必須遵循“階段性”“漸進性”“持續性”的原則。而英語思維能力更是需要長久發展[4]。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英語課程改革雖然取得許多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講解新單詞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起點,找到中英文最佳結合點很關鍵,可以盡量找到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聯系[5]。例如,單詞funny,在譯林版教材中,文本給出的語境是形容小丑的搞笑、滑稽。在PEP 版教材中,課本的語境是I like funny teachers,單詞表給的釋義是滑稽、幽默。學生在寫作翻譯時,就會寫道:喜歡滑稽的教師。中文博大精深,詞語會有褒貶含義,但看funny 這個詞語,在英語中是沒有褒貶意味的。學生如果根據簡單的單詞釋義,或單一的語言環境就會形成刻板印象,影響寫作選詞時的判斷。
小學英語教師相對比較年輕,大部分能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組織教學,制作多媒體課件技能嫻熟,圖文并茂,視頻、音效都能恰到好處,賞心悅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6]。然而,有些教師對課本中附有的視圖卻很少使用,甚至視而不見、棄之不用,當然也就失去一次文本再現的機會,錯過學生語言輸出的機會。在繪本教學中,插圖的作用至關重要,如果教師沒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細節,就會影響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大部分教師也會注意讓學生通過圖片獲取文本信息,但很少對圖片進行思維發散,讓學生看圖說一說、寫一寫,通過挖掘圖片寫作素材,培養英文素養,還有待提高[7]。
自小學英語課程開設以來,教師特別關注語言知識以及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因為這些都是英語最基本的技能,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8]。現實狀況是學生能完成基本句型的問答,但再繼續往下問答的時候就卡住了,如果進行簡單的寫作就更加困難。這與學生平時的閱讀量有關,沒有一定量的語言輸入積累,就很難形成有效的語言輸出。而且,中年級的對話比較多。當教師設計寫作活動時,體裁基本是小短文,形式單一,學生容易對句子、對話、短文等的形式概念混淆,所以,缺乏對對話、短文中的邏輯訓練。所以,學生只有在教師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有效閱讀,才能切實提高英語閱讀能力,講規范英語,提升英語思維品質[9]。
(1)提供單詞的多種可能性,豐富學生的寫作詞匯。閱讀課中的單詞教學環節應該是相對簡單的,單詞跟讀會了,就容易理解文中的意思。其實,我們不僅可以呈現單詞在本文中的釋義,還可以在讀后活動中提供不同語境,給學生展示新單詞的多面性,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才會更加精準[10]。另外,也可讓學生聯想生詞的同義詞進行替換,比較在這個語篇中哪個詞更適合,說一說原因,然后設計句子仿寫活動,選取一個詞進行造句。這對中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十分有效。
例如,教學牛津譯林版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3My Day時,第二課時進一步教授單詞,如對dinner 的教學時,授課教師可以給出單詞表的釋義,即晚飯,然后給出supper,并配圖告知兩個詞語都表示晚飯,但dinner 表示正餐晚宴,平常家里普通的晚飯沒有那么正式,所以,supper 這個詞語更適合。進一步可以引導學生反思教材用哪一個更符合Mike 表達的意思,最后再讓學生選擇詞語寫一句話,這樣既培養四年級學生的句子仿寫能力,鞏固本單元的重要句型,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本單元短文寫作夯實基礎[11]。
再如,教學noodles時,我們可能想到的是圖片與單詞結合呈現。看看這位教師是如何教學noodles 的,他呈現了不同口味的noodles,如beef noodles, egg noodles, fi sh noodles, chicken noodles,為學生表達自己的愿望提供了可能性。我們可以擴展到其他單詞,如hamburger: chicken hamburger, beef hamburger; sandwich: beef sandwich, chicken sandwich; Italian noodles; spaghetti; pasta……都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下。在教學單詞subway 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metro: In the UK, people call it metro. In the USA, people call it subway.”如果教師教學時使用發散思維,那么學生也會習慣在思考時使用發散性思維。
(2)重視單詞間的聯系,延伸詞匯的深度。教學單詞時,我們不但要注意單詞的外延,還要注意單詞間的聯系,通過一定的方式把它們的聯系呈現出來[12]。例如,教學green beans, tofu 時,我們可能想到的是Beans can be made into tofu.或者Tofu is made of beans.有些教師呈現beans 之后,通過圖文并用,創設貼合實際的情境,內容如下:Chinese people planted beans long long ago. They made beans into tofu, bean oil, soybean milk. Now Chinese people made beans into more food. Beans are very helpful.這就讓學生覺得一切都是那樣自然,并進一步加深單詞印象,理解語篇內容,同時也給學生更多的語言支撐,以便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
(3)利用所學單詞,創編小文本。小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占優勢的階段,所以對繪本很感興趣[13]。如果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在讀后活動中設計創編繪本的活動,讓學生根據語篇故事編一個屬于自己的繪本故事,學生肯定非常感興趣[14]。例如,在跟上兔子系列繪本中,A silkworm's life cycle 閱讀教學結束后,有教師設計的讀后寫作活動是讓學生創作自己的翻翻書。學生通過語篇學習了解了蠶的不同形態。教師讓學生在翻翻書上寫下蠶的不同形態的名稱,并配一句話和自創圖片,讓學生在進一步理解語篇的同時,也訓練了寫作能力。
學生理解語篇后,內化所學的語言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或者板書,回顧語篇,復述語篇,并設計活動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15]。
英語語篇深度教學既利于發揮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語言表達具有一定的思維含量[16]。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考慮活動的趣味性、生活性,這樣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活動里,我們還要考慮活動過程中學生思維的參與度及語言表達的邏輯性[17]。
(1)利用課本插圖,深化句型語篇。在PEP 教材中,每單元A、B 部分都有let's learn 的主情境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它們再現主要句型。在B learn 上新課前,也可利用A 導入。每次在學生完成let's try 前,都可以利用插圖預測即將聽到的內容,這樣學生會在心理上get ready 。例如,let's learn 在學習完單詞之后,可以再現句型,話題也更廣。
T: Which season does Mike like best?
S: Spring.
T : Why does Mike like spring?
S: Because there are beautiful fl owers everywhere.
T : Does Mike like fl owers ?
S : Yes, he does.
T : And Mike likes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Can you ask: Do you like... Mike ? Why do you like...?
利用引導式的提問、Why 的追問,讓學生明白,在語篇主人公表述自己喜歡的季節后,又加上自己喜歡的原因,這樣表達更有邏輯性[18]。在這個板塊中,教師會布置對話的替換練習,訓練學生表述自己喜歡的季節。教師進一步挖掘文本,體現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學生在替換練習寫作時,也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語言輸出[19]。
閱讀板塊的主要教學目的是理解語篇內容。教材中的插圖形象直觀,生動活潑,非常到位地解釋了文本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挖掘語篇細節,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和邏輯性[20]。
(2)設計趣味活動,增加語言密度。 英語課堂上,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情景中運用語言的機會,并為學生提供語言支撐,增加課堂語言互動的頻率,做到參與活動人多面廣。學生只有口頭練得多,筆頭上才能言之有物,才能有效培養語言運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21]。
(3)借助影視、媒體,豐富文化知識。優秀的影視劇作品,總能讓人精神愉悅。與小學生年齡相符的英語動畫片,能讓學生感受到純正的英語氛圍、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22]。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播放影視劇中的片段,學生肯定印象非常深刻。例如,在《跟上兔子》系列繪本中,在A big basketball fan 中講解shoot 一詞,教師就選取了NBA比賽中各種投籃的視頻。學生自然能對這個詞語印象深刻,并且體會到運動員投籃時的心情,投中時的激動,活躍了英語課堂氣氛。緊接著,教師讓學生說說籃球運動員投籃時的內心活動,學生都很樂于表達。
寫作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活動,也是學生內在思維品質外顯的過程[23]。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生從口頭表達轉向書面表達的能力,主動學會將所學的單詞、語法、句型等知識和技能整合到英語寫作中。閱讀是寫作的基石,閱讀的輸入是寫作輸出的基礎,因此提高思維品質必須基于提高思維品質的閱讀。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做好讀寫結合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