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縣友誼學校 柯元龍
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在寫作教學活動中意識到了寫作教學之于學生語文素養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立足于此,我積極探索了優化語文寫作教學效率的方式方法,總結如下。
閱讀是學生汲取語文營養的過程,是輸入;寫作則是學生對外傳遞語文知識的過程,是輸出。大量的教育實踐已充分表明了只有足夠的輸入才能讓學生的輸出源源不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有必要引導學生多多積累,讓閱讀中的能量都轉化成寫作時的素材。
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堅持進行閱讀,我便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認為好的詞句摘抄下來。日積月累,學生積累的好的內容多了,他們的內心便會變得非常充盈,在自己寫作時也能將其靈活轉化為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語言,進而顯著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與質量。
例如:有的學生在學習了《游子吟》這一古詩之后,感覺“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一句寫得非常傳神,將一個母親對孩子臨走之前的牽掛言簡意賅地闡述了出來,因此,他將這一句古詩寫在了自己的摘抄本上,并同其他摘抄的句子一起不時拿出來翻看。就這樣在遇到以“母愛”這一類的寫作主題時,他便能結合自身所寫的內容將“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進行靈活的運用。古詩詞的運用讓整篇文章有了更多的亮點與閃光點,這便是引導學生摘抄好詞好句,加強寫作素材積累之余提升他們寫作水平與質量的意義所在。
關于生活與學生寫作之間的關系,教育家葉圣陶早有過相關的論述:“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這也告訴了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語文寫作教學工作,有必要且必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尋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只有實現生活與寫作兩者的有機融合、密切配合,才能最終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就像平時學生經常在“我最喜歡的一位老師”等類似的主題中寫到“認真輔導功課”這一常見的內容,雖然屬于真實情況但不免給人以重復之感,所寫的文章也很難脫穎而出。針對這一情況,我就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現實生活中自己所喜歡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然后從中進行細化,找出符合自己所需內容的真實素材,如此一來,學生的文章便不會像空中樓閣一般不貼近生活,而是有了更多生活化的元素,具有了濃濃的真實情感,文章質量也會因此有了質的提升與飛躍。
有的學生在認真觀察了之后,在寫作中重點突出了自己所喜歡老師的幽默行為,認為老師的幽默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有的學生在認真觀察之后,重點突出了自己所喜歡老師的溫柔善良,認為這種潤物細無聲般的溫柔更能帶給學生一種如沐春風之感;還有的學生在認真觀察之后,在寫作中重點突出了自己所喜歡老師的眼睛,寫到這名老師的眼睛像有星星一般,總是能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并認為自己也要像這名老師一樣用美好的眼睛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任何事物都是有規律可循的,語文寫作也是如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必要教給學生寫作的技巧,讓學生在掌握了技巧之后能輕松自如地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來。我在語文教學中就會有意識地給學生講解一些基礎的且容易操作的寫作技巧,學生在理解之后加以靈活運用,取得了極好的寫作效果。
例如:在寫說明文這一類體裁時,我就會以范文的形式向學生詳細分析“總-分-總”“總-分”以及“分-總”這三種寫作方式,還會詳細給學生講解這三種不同的寫作方式各自具有的特點;再如:在學生拿到一個寫作主題不知道如何切入,不知道該如何去寫時,我便會鼓勵學生嘗試著通過繪制導圖的方式發散大腦思維,這樣學生便能由一個點無限延伸出眾多的點,這些都可以作為他們寫作的切入點,同時,思維導圖清晰的框架還可以作為一個大綱,讓學生的寫作順序與邏輯變得更加清晰而有條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也是提升其語文寫作水平的重要舉措。
總而言之,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推動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發展的方式方法眾多,為此,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探索,立足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靈活運用。日后,我將在語文寫作教學活動中嘗試更多符合學生實際的寫作教學方法,望助力于語文教學活動的正常組織與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