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南幼兒園 施 希
隨著幼兒園對教師語言能力素養的逐漸重視,專家學者們對教師激勵性語言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語言能力水平也逐漸受到關注。然而根據調查,教師在使用激勵性語言時存在某些共同的問題。就此現象,我通過查閱各種文獻,結合對幼兒園的實地調查,整合資料,從而對幼兒教師激勵性語言的運用提出合理化建議,以達到期望水平。
1.教師激勵性語言過于籠統
目前部分教師把激勵性語言當作一種形式,普遍對幼兒采取一種敷衍的方式。教師激勵性語言的使用過于籠統,不易于幼兒的理解。教師對幼兒的表揚用語主要都是無針對性的,比如對回答正確的幼兒都說:“你真聰明!”沒有細化到是想法還是表達等具體方面。幼兒的年齡小,對語言的掌握和理解能力都有限,教師激勵性語言的使用沒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事實表明,籠統的激勵性用語不能促進幼兒的各方面發展與進步。
2.教師激勵性用語匱乏
我觀察到教師在使用激勵性語言時,往往只會使用幾種常見的激勵性用語,我對教師的激勵性語言用語進行了50 次的觀察,根據調查可以看出,“你真棒”使用最多,其次是“你好聰明”,接著是“你表現真好”,而除此以外的激勵性用語較少。由此可見,這三種常見的用語占了所有激勵性語言的90%,教師在使用激勵性語言時用詞貧乏,缺少創意,高頻詞匯出現較多。幼兒往往喜歡新奇有吸引力的東西,教師的用詞貧乏是激勵性語言的極大的薄弱點,過于貧乏的語言就失去了激勵性和感染力。
絕大多數的教師都為了圖方便,采取單一的形式來對幼兒實行激勵性策略,幾乎所有教師都單單以語言方式來激勵幼兒的學習動機,小紅花也作為獎勵經常出現在課堂上,教師們的激勵性策略單一枯燥,缺少生動性,使激勵性語言的效果大打折扣。在以語言激勵為主的基礎上可以適當輔以體態語,體態語相對而言更具感染力。當下的幼兒教師很少使用新穎的有吸引力的激勵性方式。
1.教師激勵性語言的使用頻率研究
調查發現,教師使用激勵性語言過于頻繁,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根據我半個月的觀察,記錄了一個班級教師激勵性語言使用的次數情況,發現教師在一天中就使用激勵性語言23 次,一周使用了176 次,半個月更是長達563 次。由此可見,教師的激勵性語言使用過多,沒有把握適度原則,導致孩子們不再珍惜教師對他們的激勵,甚至會影響幼兒的判斷力,從而失去了本來的激勵性和感染性。
2.教師激勵性語言的不同類型頻率研究
根據教師激勵性語言的具體目標不同,可以對教師激勵性語言劃分為好評、接納、指引、鼓勵、挑戰五個方面。調查發現,在教師激勵性語言的五種類型中,好評式激勵性語言的使用次數最多,其次是接納式激勵性語言,而挑戰式激勵性語言其次,接著是鼓勵式激勵性語言,最后是指引式激勵性語言。其中,好評式和接納式較多,而挑戰式、鼓勵式、指引式則較少。說明在日常的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激勵性語言類型的選取存在差異性,各類型的整體分布很不均勻,教師更趨向于好評式激勵性語言。
3 歲至6 歲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他們不能理解教師較抽象籠統的語言,這就需要教師在使用激勵性語言時保持語言的具體形象。教師在使用激勵性語言時往往比較籠統、模糊,比如“你真棒”“你真聰明”等,然而幼兒卻只知道教師在夸獎他,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哪里做得好。因此教師在使用激勵性語言時應注意語言要具體,這樣才會讓幼兒明白自己究竟哪里得到老師的贊賞,從而向那個方向發展,以期得到老師更多的表揚,最終促進幼兒獲得長遠性發展。
幼兒對教師的鼓勵、表揚有期待性,喜歡聽到贊美、夸獎的話語,教師應該正視幼兒的期待心理,敏銳及時地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我們在實踐中也要堅持適度的原則。教師使用激勵性語言時要把握一定的度,適當的激勵性語言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贊美和夸獎一旦過了度,幼兒就會失去期待的心理,從而失去了動力和積極性。所以,贊美一定要適度,適度的表揚具有激勵性和啟發性,使幼兒朝著他所期待的方向發展,懂得一切獎賞都是需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的,適度的激勵性語言才有可行性,具有教育價值。
教師激勵性語言的運用要客觀化,意味著教師對幼兒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不應隨教師個人的意愿和情緒而改變。幼兒年齡小,情緒不穩定,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往往教師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都會對幼兒產生不小的影響。幼兒教師在使用激勵性語言時帶有主觀色彩。這些主觀情緒都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心情,不利于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的形成。因此,教師在與幼兒交往過程中要隨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注意不把工作外的情緒帶到課堂中去。
目前,大多數幼兒教師激勵性語言單一,形式單調,而且教師只是通過語言一種方式來運用激勵性語言,這些情況從根本上說就是教師文學素養缺乏和文化知識薄弱的結果。而幼兒也對教師一成不變的語言失去興趣,使激勵性語言失去激勵的有效價值。教師應不斷參加業務學習和幼兒教育研究活動,提高自己的內涵修養,豐富激勵性語言。當然,教師也要使激勵性語言動態化,不僅僅用語言的形式鼓勵幼兒,還可以輔以肢體動作,如手勢、神態等,借此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激勵性語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個人都有渴望被贊美,被認同的心理需要,孩子也一樣,教師的肯定和鼓勵是對孩子莫大的支持。教師不僅要在恰當的時機對幼兒使用激勵性語言,而且還要對幼兒一視同仁,這是對幼兒人格的尊重。教師不應該對自己偏愛的孩子頻繁表揚,而對其他孩子忽視敷衍,長此以往,孩子的積極性會被打消,以為自己不受到老師的喜愛。受到老師偏愛的孩子則感到驕傲,產生優越感。因此,只有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均衡教育,才能促進師幼的共同發展。
由于幼兒在性格特點、發展水平、學習方式、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性,教師在使用激勵性語言時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師在運用激勵性語言時既要照顧到群體需要,又要兼顧個體差異,以幼兒的個性和特點為根據,對不同的幼兒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以適應幼兒的水平。教師在集體教育活動中觀察幼兒,發現他們的個性特點,對于能力較高的幼兒可適當提高要求以激勵幼兒不斷進步,而對于能力較差的幼兒則可采取鼓勵式的激勵性語言,促進幼兒的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