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彩紅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伊莊鎮中心幼兒園,江蘇徐州 221128)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游戲扮演著極其特殊的角色。游戲能釋放幼兒的天性,培養幼兒的各項能力,讓幼兒更加熱愛生活。在幼兒園集體活動中,開展游戲化教學不僅符合幼兒的心理預期,其還是一項有益的教育舉措。本文結合教育實例,深入探討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實施策略,旨在給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以便全方位提升幼兒的素質。
游戲化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為核心的步驟就是營造游戲環境。在創設游戲環境時,教師應遵照如下相關要求:第一,安全是開展游戲活動的前提,更是對幼兒負責任的表現,應在確保幼兒安全的前提下展開游戲;第二,應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盡量用別開生面的游戲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第三,投放多樣化的游戲材料,以便全方位培養幼兒的能力。總之,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幼兒能夠獲得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實踐研究證明,在游戲過程中,環境氛圍不同,幼兒的行為表現也會不同。由此可見,環境對游戲化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游戲環境不僅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還能提高游戲活動的效能。在具體營造游戲環境時,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步驟進行:第一,精心布置物理環境。教師要確保環境的干凈整潔,營造童真、童趣的游戲氛圍,讓游戲活動的開展更加有序、順利。第二,引入豐富的游戲材料。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游戲的吸引力,教師要在各個區域中投放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游戲材料的多寡,將直接影響游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教師首先可以提前準備各種形狀的玩具,然后引導幼兒思考:“老師現在需要一個圓形的玩具,請問哪位小朋友可以幫老師挑出來呢?”以此類推,讓幼兒在多種形狀中找出指令要求的形狀。在這一游戲中,幼兒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與記憶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游戲化教學的第一步是營造游戲環境。不同的環境既影響教學的質量,又影響幼兒的自主參與性。良好的環境,不僅能提高游戲活動的效率,還能讓游戲更有趣味。
游戲化教學是指用游戲的方式、游戲的思路展開教育活動。在幼兒日常游戲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游戲內容,準確把握教育信息,保證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知識、提升技能。因此,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特征,優化并整合游戲資源,對課程知識點與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從而確保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獲得直接經驗,切實提高游戲化教學的效率。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中班和大班的主要教育內容。為了在幼兒心靈深處植入安全意識,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開教育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創設具體的游戲情境: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一位老人準備過馬路。但是,這位老人并沒有看交通信號燈,而是急急忙忙地奔向馬路對面,完全不知道此時是紅燈狀態。為了避開老人,很多的司機踩了急剎車,進而發生了追尾事件。有的司機在過斑馬線時沒有及時減速,致使很多路人受傷;有的司機在開車時突然超車變道,引發交通事故。然后,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材料模擬十字路口的場景,鼓勵幼兒扮演各色路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不斷地重復具體的交通規則,而是利用角色扮演這樣一個趣味的游戲進行安全知識的滲透。通過真實的場景,不僅使幼兒對安全意識的認知得到強化,而且順利實現了教育目標。
安全教育應貫穿幼兒園教學始終,是幼兒主要的學習內容。教師如果用說教的方式進行教育,不僅不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還會引起幼兒的厭惡情緒。而游戲化教學能夠提高教育效率,幫助幼兒獲得生動、鮮活的認知[1]。
幼兒園課程雖然五花八門,但主要包含5 個領域,分別為社會、科學、健康、藝術及語言。這些課程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游戲因子。因此,在開展游戲化教學時,教師可以立足于幼兒課程,從中發掘游戲因子,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要對課程資源進行深入細致的解讀與分析,發現最佳的游戲切入時機。其次,教師要增加游戲中的實踐內容,最大限度地鍛煉幼兒的實踐能力。最后,教師還要對游戲活動進行優化改良,進一步提高游戲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給游戲區投放了大大小小、各種形狀的盒子。幼兒們都表現出了高興的情緒,有的幼兒壘高,有的幼兒搭房子。但是,其中一個幼兒表現得很冷靜,沒有直接拿著盒子玩,而是將小盒子放進大盒子中,并像俄羅斯套娃一樣尋找更小的盒子放進去。隨著盒子越放越小,難度水漲船高。在觀察到這一現象后,筆者對游戲進行了調整。原本的游戲相對簡單,只是借助材料培養幼兒的形狀思維。筆者借助上述現象將游戲形式進行改編,要求幼兒用俄羅斯套娃的形式進行盒子組裝。游戲中,有的幼兒負責找大小,有的幼兒負責打開盒蓋,有的幼兒負責組裝。這樣的游戲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還能培養幼兒的團隊協調能力。
在幼兒園集體活動中,游戲化教學是一項有力的教育舉措。幼兒教師應立足于課程的實際情況,結合校內的具體設施條件,并根據幼兒的興趣、年齡等相關特征,確定適宜的游戲活動,通過不斷發掘課程內容的游戲因子,進一步提高游戲化教學的效率。
在幼兒園的集體活動中,無論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展開游戲還是自主性游戲,教師都應隱藏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期待,鼓勵幼兒用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取直接經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處于旁觀者的狀態,而是積極參與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游戲指導。在教師的輔助下,游戲將不再只是一個輕松休閑的活動,而是帶著特定的教育目的。只有這樣,游戲活動才能真正發揮其教育價值。
例如,在教學“歡樂的曲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幼兒手持彩帶,伴隨著音樂的節奏,有規律地舞動,讓幼兒在音樂氛圍中感受曲線的美,同時引導幼兒結合每一次彩帶舞動的情景,記錄不同形態、不同方向的曲線。教師可以模擬小魚的口吻引出特定的場景:“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一尾可愛的小魚,請你們幫我在小小的池塘中畫出我最喜歡吃的小蟲子,再畫出長長的水草,清清的河水吧。”然后鼓勵幼兒自由表現不同的曲線形態。最后,教師可以讓幼兒扮演小魚去每個“池塘”進行巡視,看看哪個“池塘”最符合自己的心意。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巧妙隱藏了教育目標,用指導者的身份陪伴在幼兒身邊,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游戲體驗,最終既完成了教育任務,又提高了活動的質量和效率。
教師的指導是開展游戲化教學的保障。在幼兒園活動中,教師不能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參與活動,還要加入游戲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幼兒進行引導,從而真正提高游戲化教學效果。
在幼兒園集體活動中,游戲化教學不僅符合幼兒的心理期待,還能提高活動教學的效果。本文從打造游戲環境、立足日常生活、優化課程內容、積極進行指導四個角度深入論述了游戲化教學的實施策略,旨在提高幼兒園的課程質量,讓幼兒在游戲中習得技能、增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