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四中學 陳 玉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傳統文化進行教學,宣傳傳統文化,一方面這是作為教師的職責,另一方面對于美術教學而言,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術是典型的藝術類學科,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賞析美術作品,也有利于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所以,教師要認識到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習慣和實際情況入手,分析學生學習傳統文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傳統文化和美術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讓更多的學生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同時也提升其傳統文化素養。
不少學生在學習美術的時候,更喜歡國外的美術作品和相關歷史知識,對于中國的美術卻不甚熱衷,這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無法讓學生更深入更全面地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所以在初中美術課堂中,將傳統文化和美術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的傳統美術,可以促使學生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激起學生學習傳統美術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民族歸屬感。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很多傳統文化在今天依然有著很高的價值,其中不乏有大量的傳統美術知識,將這些知識融入美術課堂,指導學生走進傳統美術的世界,認識到和西方傳統美術相比,我國傳統美術所具備的獨特魅力,接受多元化的美術作品創作形式,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初中美術課堂中,教師有必要運用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師一項重要的職責,也是學生身心發展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將初中美術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可以指導學生形成更科學的審美理念,指導學生通過批判和繼承的方式對待傳統文化,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對于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賦予傳統文化時代的意義,才會讓傳統文化在今天煥發生機,擁有存在的價值。初中學生的價值觀正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初中美術課堂中,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正確的審美觀念對待周圍的所有事物。因此初中美術課堂中,教師要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影響學生的審美思想,指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審美觀念,提升學生文化鑒賞水平,一方面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在今天的價值,另一方面也能夠辯證統一地看待所有傳統文化,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的繼承,這對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意義深遠。
在初中美術課堂中進行美術知識和傳統文化的結合。首先,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對這項工作形成客觀的認知,尤其是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教師只有在內心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才會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兩種知識的融合。所以對于初中美術教師而言,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形成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能夠根據我國教育部門與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從紛繁復雜的傳統文化中挖掘美術元素,再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學習能力,將挖掘出來的傳統美術知識和美術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將豐富多彩的傳統美術知識呈現在學生眼前。其次,美術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經過了小學階段的學習,加上自身身體機能的發育,已經開始重視自我意識,有著自己的審美習慣和興趣愛好,這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供學生所感興趣的知識,從而引起學生的關注,否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再次,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中國傳統文化數量繁多,存在的形式各種各樣,層次高低不齊,教師要有能力進行傳統文化的識別和甄選,選出具備教學價值的傳統美術知識,將其與美術課堂中的知識進行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美術素養,強化自己的傳統文化意識,擁有更強的傳統文化學習能力,才會有能力進行教學,進而有效地將傳統美術知識與現代美術課堂進行有機結合,讓傳統美術知識更好地作用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美術藝術在很早就出現,我國歷史上曾經涌現出很多美術大家,他們在美術領域有著很高的造詣,其具備的精神和創作出來的作品,在今天依然具備極高的學習價值,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正確觀念的養成、身心健康發展而言意義深遠。所以,初中美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體驗傳統文化,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傳統美術作品和歷史上的美術大家,讓學生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所表達的情感以及其中的創作技巧等,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美術,發現其中的魅力,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經典的傳統美術作品,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等設備,和學生一起觀賞這幅作品,分析圖中每個人物,每個風景,感受這些人物的所思所想,進一步走進作者的內心,教師要想方設法地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畫中,發現傳統美術獨有的美,能夠愛上傳統美術,成為傳統美術的繼承者和發揚者,讓我國傳統美術的創作可以后繼有人,另外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美術歷史屬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知識,是學生美術學習的重要資源。在美術課堂中,教師要結合美術傳統知識,讓學生認識美術經典,促使學生感受每一幅美術作品創作的過程,明白在今天能夠看到各種創作,與歷史上美術大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也與整個中國的發展有關,讓學生見識我國傳統美術發展過程,有利于讓學生從內心認可中國傳統美術,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有利于讓中國傳統美術更全面地走向世界。初中美術教師要在備課階段找出和本節課有關聯的傳統美術知識,在課堂中進行針對性的介紹,引導學生了解傳統美術知識,還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課后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完成美術作品的創作,在下節課進行作品的交流和共享,以多元化的方式指導學生了解傳統美術知識,感知文化經典。
美術學習中,有對知識的學習,也有對創作技術的學習,所以教師將傳統美術知識融入到初中美術課堂中時,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傳統的美術知識,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傳統美術作品的創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只有進行具體的實踐,才會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才能真正將學生培養成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人。比如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各地獨具特色的窗花,指導學生剪出不同主題的窗花作品,讓學生走進剪紙藝術,掌握一門剪紙技藝,在動手創作中,感受窗花的魅力,發現傳統美術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等。在教學中,教師要耐心認真,指導每個學生學習窗花的創作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進行窗花創作,剪出各種形狀、不同主題的窗花作品,然后在課堂中進行展示,教師做總結,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學習,客觀地認識我國傳統的窗花藝術。
初中美術課堂中,學生的審美情趣很關鍵,教師將傳統文化與美術課堂進行結合時,要關注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將傳統知識和美術知識結合起來,以靈活的方式進行知識呈現,引起學生的關注,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各種傳統美術作品,比如剪紙藝術作品、手工藝術作品、建筑藝術作品、陶瓷藝術作品等,將這些作品的圖片或制作視頻,制作成PPT,在課堂中讓學生欣賞,學生欣賞的時候教師要進行合理干預,介紹每種作品,引導學生了解這些作品所包含的知識、內涵與價值,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另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關注美術作品,比如在報刊上、雜志上等,將自己喜歡的傳統美術作品剪下來,制作成日記,并且在日記中簡單介紹這種美術作品,定期在課堂中和同學們分享。教師也要每周或者半個月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批閱,了解學生對傳統美術的搜集情況與喜愛程度,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來調整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實現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的高質量的融合,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總而言之,本文主要從教師要提高認識、引導學生體驗傳統文化、滲透美術歷史,感知文化經典、引導學生創作有關于傳統文化的美術作品、運用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等方面,詳細分析了如何將初中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效融合,以進一步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