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中學校 晏 敏
實踐發現,很多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職盡責,對知識點講解得非常透徹、分析題目非常認真,對學生要求也是非常嚴格,課堂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講課,導致整堂課結束的時候非常疲憊。這樣的教師愛崗敬業,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很多時候他們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究其原因,教師一味地講課,學生一味地聽課,整堂課學生究竟能夠集中注意力幾分鐘,是否百分百吸收知識,這是教師沒有考慮到的。轉變課堂模式重視的是教師在課堂中的輔助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更大程度上地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實現真正的學習。
高中政治轉變課堂模式的第一步就是“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更加親密和融洽之后,教師更理解學生,學生也更加了解教師。構建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磨合和不斷和諧的過程,因此教師主動運用教學工具、輔助設備等引導學生,搭建兩者之間的和諧關系。例如:在教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等設備來實現學生與教師關系的促進。教師在課前認真準備相關課件,可以將文化相關的視頻、圖像與文字和聲音相結合,為學生準備一場精彩紛呈的“開胃菜”,能夠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教師在網上尋找關于文化的視頻,為學生展示中國文學、語言、工藝、風俗等各方面的發展,包括高潮和衰落,背景音樂時而振奮人心,時而低沉穩重,讓學生跟隨視頻產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帶動情感上的波動,這樣就可以達到“開胃菜”的目的。教師在播放完視頻的時候,可以假意說自己沒看懂哪一部分,然后讓學生幫忙解答。學生會因為教師的提問而認真回答,拉近了與教師的關系。師生關系在不知不覺間拉近,就會進一步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其中,教師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慢慢了解學生,同時也讓學生慢慢了解自己。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知識與學生溝通,例如:教師可以發表自己感受到的文化,如街道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然后讓學生輪流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其他人可以補充,也可以提出新的觀點和看法。教師要明白與學生建立師生關系的基礎就是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其他的工具只起到輔助的功效。主動也是關鍵的步驟,學生對教師的印象有些固化,只有教師主動與學生交流,學生才能了解教師,懂得教師的講話內容,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師的教學提升,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
不可否認,高中的政治知識是有一定難度的,蘊含的知識非常豐富,從制度、文化、思想再到和人們日常相關的消費、貨幣等。如果教師要面面俱到、通篇講解的話,僅僅靠高中三年的時間無法完成,何況學生還要面對其他科目繁重的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要抓重點進行講解,對學生的要求也要依據重點抓。除了重點把握基本的教學大綱和高考大綱的要求以外,還要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習的興趣點,后者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努力。它不僅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非常清楚,還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興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轉變政治課堂的第二步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學生的學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教人教版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中的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時候,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是非常了解,可以布置一些難度中等的預習作業督促學生完成,這是一種快速了解學生基礎知識以及對本節課內容是否有興趣以及理解能力的方式。預習作業主要是一些相關的題目,如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衣、食、住、行統統離不開錢,沒有錢我們幾乎無法生存,思考一下,錢究竟是用來干什么的?什么是商品?可以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嗎?等問題,還有最后列出你認為這節課的難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總結和分類,一類是上課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雖然不難,但是需要著重強調;一類是根據預習問題發現的共性難點,要重點講解或者是反復講解,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和工具;還有個別學生的問題,需要用簡短時間進行提點,然后讓學生主動問教師。分類的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將時間因素考慮在內就可以很好地開展重點教學。根據作業情況,很多學生知道貨幣是用來買東西的,但是并不知道貨幣的本質、職能等,對于很多抽象的概念不是非常清楚,因此就需要運用案例或者多媒體等方式進行講解,如果學生還是有問題的話,就要讓學生自己記下來,然后問教師,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記下來,然后觀察日后的學習情況。
第二點策略是為第三點做鋪墊,要想使學生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因材施教是最佳途徑。同在一個教室,接受同樣的教育,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是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對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即使做不到方方面面都了解,但是對學生是否喜歡這門課,哪部分知識掌握得好,哪部分知識掌握得不好要很了解。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平時做一些較高難度的題目,然后內部先消化,也就是說讓這部分學生首先進行討論,教師給出參考答案,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如果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再來詢問教師,這樣就可以大大節省這部分學生的時間,在上課的時候這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相關的內容就可以自習。面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就要出一些相對基礎的題目,教師批改之后,從重點開始講解,讓學生在講解過程中隨時提問,即使進度會慢,但是教學質量卻會更高。這部分學生,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可以很好地將知識點總結出來,然后對其進行掌握,教師要鼓勵他們提出問題進行思考,遇到問題首先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問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需要講解的內容就要多一些。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對于個別知識點非常不理解,但是其他知識點就學得很好,針對這部分學生,提升他們提問的自覺性就可以了,針對這幾部分出題故意“為難”學生,然后讓他們意識到不可忽視自己的弱點,主動來問教師。這都建立在前兩點策略的基礎之上,對學生要有耐心和細心,讓學生感受教師對他們的用心,愿意讓教師知道他們的進步。教師也要對學生抱有信心,只要教學方式是正確的,加上自己的用心,就可以讓學生真正提升政治學習水平。
高中政治課本的內容屬于生活的濃縮,它來源于生活又實際應用于生活,是對生活深層次的描述與理解。政治課程的學習是為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終身影響著個人的行為。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尋找與課本相關的生活實際,同時及時了解新聞動態和身邊發生的重要事情,在課堂上將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可分析和討論的與生活相關的案例,以此來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尋找與課本內容相關的案例,并將這些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供學生討論研究,采取由簡單到復雜的次序合理地安排和整理課堂內容,并設置不同層次難度的提示語。其次,在實際課堂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知識有效地分析案例并及時表述自己對實際案件的看法,針對一些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和事件,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分析討論,根據案例關鍵點讓學生聯想自己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以及遇到了會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處理。在學生表述完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后,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想法以及模擬做法加以分析,并組織所有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展開有效討論,最終還要給予正確的指示。例如:在“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將課本中的知識簡要地向學生介紹,讓學生對公民的政治義務和責任有一個基礎的了解。接著教師可由小到大地給學生舉實際案例,使其聯系實際生活,然后讓學生聯想如果自己是其中的投票人或知情者該如何去做,在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主觀的分析后,不論學生表達出何種觀點,教師都要予以尊重,并在最后給予合理的解釋。教師通過聯系實際生活教學,能使客觀抽象的政治知識變為主觀的、清晰的行為教義,也能使學生提早進入社會這個“大課堂”進行學習。
本文從構建和諧關系談起,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形成的教學策略。和諧關系是為了消除學生對教師的距離感,更好地了解教師的講課內容;抓重點和因材施教是為了提升學生政治素養和學習成績,解決學生在學習政治遇到的困難,實現轉變課堂的目的。總之,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在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其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喜歡上政治學科的學習,最終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