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湘南小學 譚陽英
對于黨和國家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破解轉型期各種各樣思想問題的重要導航,同時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驅動力量。而兒童恰恰是祖國的未來,是建設祖國、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預備力量,所以,建設社會主義先進價值體系一定要從學生抓起,深入到小學階段的品德教育中。
不同于其他課程,小學品德課教學最直接、也最核心的目標就是規范小學生行為,并幫助小學生塑造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而這一點也恰恰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直接的集中體現,正因如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到小學品德課程中去,完全符合新時代、新背景。另外,因為對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其一生中唯一一個“空白階段”,對自己的行為及意識形態認識不足,沒有任何主觀看法,從來都是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也從不會反駁,這一階段實施品德課教學,正是幫助學生塑造正確三觀的關鍵期,在此時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能事半功倍。
每一節品德課不僅僅要服務于品德課的預期總目標,每節品德課也是有自己獨立的教學目標的,所以每節品德課教學都要具備可操作性與一定的針對性。但是相對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容上更富有層次性,僅憑一節或有限的幾節課是無法達到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幫助小學生塑造正確道德觀、榮辱觀和價值觀的目的的,正因為這一點,小學品德課教師應緊密聯系當下小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以每節課的獨立目標為中心進行滲透,注意不能籠統和夸大,一定要保證每單元目標都是連續的。
比如在“我們都有發言權”這一單元中,第1 節《誰說了算》,主要告訴小學生要懂得運用協商及投票表決這一類公平方式,科學解決自己在集體生活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其獨立教學目標是幫助小學生形成和增強民主意識;第2 節《我們自己做主》則是想讓小學生在類似班委競選這樣的民主活動中,在樹立民主意識的同時形成習慣;第3 節《用于說和善于聽》旨在引導小學生們學會傾聽,理解、正視并尊重他人享有的民主權利;第4 節《我做合格小公民》核心綱要是引導小學生們以家庭生活和校園學習等參照物,學會維護與行使國家、社會和集體賦予自己的相關民主權利。
教師如果希望小學品德課的實際課堂教學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滲透渠道,首先就要注意突出小學生們在品德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采用思維引導方式讓小學生去自主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此獲得更真切體驗。基于這種教學要求,小學品德課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來實施情感式教學,讓學生對這種先進價值觀有正確的認知和深刻的情感理解。
以《大家排好隊》為例,上課時老師可以圍繞本節課獨立的中心思想,分析本節課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哪些層面的哪些內容,分清主次,根據重要內容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參與到這些情境中,對其價值觀及體驗進行有效培養。比如假設講臺就是火車站售票處,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表演排隊買票,然后再安排幾名學生去“插隊”,讓大家真切體驗被別人插隊時自己的感受,從而認識到插隊對有序排隊的人是不公平的,當這種想法成為潛意識思維習慣,他們以后便會有序排隊、不插隊,踐行道德行為。另一方面,扮演購票插隊者的同學感受到有序排隊者被插隊后的不快甚至憤怒情緒后,也會反思自己的“插隊”行為給他人帶來的影響,以后會更加注意規范自身行為。
“社會即學校”,而品德教學非常重視道德行為,所以其內容往往與生活相通,更與實踐相連,所以除了構建多種情境以外,教師還應該適當拓展品德課堂教學空間,開展諸如動手實踐、參觀訪問以及校園或社會調查等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深刻、也更豐富的體驗。以《請到我的家鄉來》為例,品德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去參觀當地的紅色文化經典、名勝古跡或者工廠街路等地,使學生們親眼觀察家鄉的風貌。另外,在參觀過程中,帶隊老師需要為大家介紹參觀景點的變化歷程,激起學生們為建設家鄉與祖國而奮發向上的積極性,提升兒童的愛國意識和道德認識,使兒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知”向“行”轉化。
結語: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小學品德課教學的滲透難以一步到位,貴在潛移默化和持之以恒,教師在踐行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品德教育時,要敢于探索,正視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根據品德課每個單元、每個章節的具體目標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糅合到一起,并通過構建各種情境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規范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