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江寧實驗小學 王 倩
班主任工作不僅僅包括管理好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更重要的是利用班級這一載體開展德育工作,讓小學生在班集體活動中接受品德教育,實現身心健康發展。接下來,我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從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理想教育三個主題出發進行詳細的介紹。
感恩教育通過在課堂中引入一些感恩教育內容,引領小學生們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學會去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學會感恩對于當代社會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現在的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很容易形成自私、偏執、孤僻的性格,他們往往不善于和他人相處,不能夠體諒到他人的難處,更有甚者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這樣都難以讓他們適應社會發展,不利于他們的未來。為此,借助班級實踐活動開展感恩教育勢在必行。
立足小學生的特點,班主任教師可以設置“感恩月”,為學生們講解“三八”婦女節的來歷,讓學生們了解世界著名女性的事跡,對婦女節產生更為崇高的敬意和深刻的認識。隨后,聯系到學生們的切身實際,開展感恩父母的專題教育。其中包括了教學生們唱歌曲《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在熟悉的音樂旋律中引領學生們去回憶兒時與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在音樂的渲染中為學生們的心靈敲響一個警鐘,讓他們認識到在歲月的流逝中父母在不斷變老,他們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付出了許許多多的辛苦與勞累,讓學生們感受到父愛、母愛的偉大,培養學生形成感恩之心。當學生們有了這種感恩之心,可以鼓勵他們去參加“我為父母洗一次腳”“我為父母讀睡前故事”“我為父母畫一張像”等活動,在切身體驗中強化學生們的傳統美德。在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幸福人生始于感恩”的道理,讓他們知道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就會擁有快樂和幸福。
主題班會是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而開展的班級成員會議,主題班會不僅僅可以解決班級在一定時期內出現的問題、進行重要事情的決議,同時也是班主任教師實施德育的重要載體,為了引領小學生們學會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教師可以開展生命教育主題班會加以引導,既可以達到提高對生命的認識的目的,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例如:教師基于現代社會交通事故頻發的現狀,特別設計了“珍愛生命平安出行”主題班會教育。教師可以首先利用課件展示一些交通事故現場的照片,從視覺上給學生們以沖擊。教師:“每個人都有資格享受愉快的生命,但生命的遭遇無法預料。可能就在那不經意的一瞬間,一個健康的生命戛然而止。我們看著以上的車禍現場,無不惋惜和懊悔。車禍是那樣無情,破壞了無數幸福的家庭,奪走了無數的生命!”在這樣形象的情景中學生們對交通事故的強大災害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體會到了“交通肇事猛于虎”。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連續十多年居世界第一,其中的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人們安全意識低,為此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們宣傳一些安全防衛知識,如過馬路的規則、交通常識,乃至拓展到飲食方面的衛生常識、信息詐騙防衛等等,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為小學生的安全注入無限的力量。
理想就是前進的目標,只有自信沒有理想的人生宛如沒有動力的汽車,失去了行走的力量。沒有正確理想的指引,會讓我們的追夢之路南轅北轍,我們最終離幸福越來越遠。為了幫助小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教師可以開展閱讀活動,讓他們通過閱讀去懂得奮斗的意義,升華他們的人生價值。
例如:向學生們推薦課外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保爾身上學生們去體會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去感受阿爾焦姆對保爾那至高無上的親情,在保爾的榜樣力量之下,堅持學習,不斷奮斗,相信成功就在前方。讀《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學生們認識到了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她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克服了無數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她曾周游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在她身上有著對生活不屈的態度和對理想的堅持不懈。在閱讀的世界中,學生們與古今中外的偉人對話,了解他們的事跡,學習他們的精神,最終促進了學生人格的完善。
總之,班主任教師是學生們在校接觸時間最長、被學生們尊敬的人,應該積極利用班級這一載體,探索多元化的德育主題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方式,豐沛他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