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存勇



潘勇
1984年生于貴州,先后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修于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文學學士、美術學碩士?,F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民盟省委老年青年婦女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藝術產業協會理事,四川省西部中國書畫院畫家,成都龍泉驛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寫生中國龍泉分部主席,丹青藝象美術館館長,北京宋莊畫家村簽約畫家。
“不人師門,無經傳之教;師門傳承有序,教學相長有方;優秀傳統有典,尊師重教有范?!?/p>
中國山水畫從古到今流傳,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技法千奇百怪,變化多端,我們應從實踐中去理解、去學習。通過寫生過程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再認識,不斷深化,才能形象、真實而具體地深入認識客觀世界,豐富和提高形象思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人生觀。藝術不是某一種事物的圖解和說明,也要求對生活進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從而創造出比現實更美好,更富有詩意,更理想的藝術境界,創造出革命時代新的意境。恩師李兵在學習繼承前人“留白法”畫雪技巧的基礎,上,將傳統技法的長斧劈和短斧劈(大、小斧劈)相結合而成“塊斧劈”,成功探索創造出了“雪皴法”“擠白法”。“先大筆大墨地把大局布置好,再小心收拾用筆不周之處,然后用靈動的淡墨或淡彩皴擦點染,使畫面近看有質,遠看有形,粗看有勢,細看有味,畫中有意,畫外有情?!薄坝媚?、用色超凡脫俗、恣情揮灑,把傳統筆墨與自然物象以及自身感悟都鮮明地展現在了宣紙上,既隨意寫景,又以景造意,法自然而不刻意雕飾,創作出的作品不僅力量雄健、氣勢恢宏,而且清爽淳樸、境界高遠?!?/p>
美術是創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要有一定的正路,還要下很大的苦功夫。對學畫的人來說,天份是有高低區別,學習有快慢之分的。繪畫本身應該說是很難的,因為它不僅是門學問,同時還要有很高的技能。因此我認為要了解很多學術知識,首先要了解繪畫基本功,‘了解需要注意的事項、學習的重要性及其靈魂。這些都在我的導師李兵老師的“西域雪山”畫系列學習中得到非常好的教導。
我被老師的“雪域雪山”畫作中雪山的那種空曠、雄奇、博大、圣潔、磅礴氣勢的麗景深深吸引。老師在課堂處理畫面的時候,常對我們說:“處理畫面就是在處理關系,怎么區分主次,怎么突顯你要表達的東西。”他通過藝術,讓人們關注、了解、喜愛西域雪山。在學習“西域高原雪山”系列的時候,老師處理雪山的那種縱谷綿延不絕,磅礴氣勢不僅讓我們學習到處理技巧、構圖布局,雪山的磅礴也拓展著我們的胸懷,雪山的“白”“純凈”凈化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愛上了雪山的一切。
老師把古已有的千筆皴擦手法與特殊技巧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新的皴發一“塊斧劈皴”和“擠白”“襯白”雪染法。這種畫法開拓了冰雪山水畫的新境界,同時老師教導我們在構成、筆墨、設色、意境上把雪山與天空、雪光與山形,用墨與用色,近濃遠淡,近實遠虛,“形與意”“形與情”“形與筆墨”的關系處理的恰如其分,這是老師的獨到之處。通過畫“雪山”既展示了立意精神,又營造了直觀效果,充分體現畫由心生,境由心造的藝術之魂。這些老師總結多年的技巧,在我們學習時毫無保留地傳教與我們。課堂上我們學習西域雪山的清爽、古雅、質樸、渾厚、大氣、豪放,近看有質,遠看有形,粗看有勢,細看有味,動中有靜,巨中有微,畫中有意,畫外有情,形神兼備,這些學習形成了我們創作中國水墨“西域雪山”畫的新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