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勝
【摘要】筆者工作單位地處粵東偏遠山區,是一所農村小學。外出務工是村里青壯年謀生的最佳方式,這就造就了一大批的留守兒童。隨著移動時代的興起,這些兒童過早的接觸到了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等。由于兒童的自我約束力較差,造成了一大批依賴手機,沉迷手機游戲的留守兒童。由筆者主持的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在接受調查的521名學生當中,存在手機依賴行為的學生數量共計達到了228名,其所占的比重為43.7%。可見,農村留守兒童手機依賴行為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了。基于此,本文將從不同的角度淺談可控制農村留守兒童手機依賴行為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手機依賴行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28-01
一、家庭教育應關注留守兒童的情感需要
我們都知道子女對于父母給予的鼓勵與肯定,批評與責罵是最為在意的。因此,留守兒童的父母應當關注到其子女的情感需要,不能只是提供物質需要,而忽視了子女的情感教育。即便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無法及時的和子女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也要盡量在工作時間之外,通過電話、短信、微信及視頻等方式來加強和子女之間的溝通聯系。溝通的內容應盡可能地幫助子女解答他們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種情感問題,尤其需要讓他們理解父母為何長期不返家的原因。讓他們從情感上愿意接受父母不在身邊的事實,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
作為在家撫養的臨時監護人,本身的教育觀念要及時更新,既不能以“文化程度不高”為由逃避教育的責任,也不能以“保護小孩”為由而“禁足、禁言”。要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避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在小孩沉迷手機游戲時,與強硬地要求兒童少玩手機相比,多創造與他們到戶外游玩的機會更能讓他們擺脫對手機的依賴。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心與愛護。
二、學校教育應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也是留守兒童接觸社會之前的“大熔爐”。因此,我們不能讓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更不能簡單的認為這是班主任的工作。
學校要利用周會、班會、少隊會等時間積極開展與“正確使用手機”有關的教育活動,讓學生意識到過度依賴手機的危害,教會他們養成積極、正確的手機使用習慣。并且學校的每一位任課教師,都應當加強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關注本班級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不定期的談話,觀察來掌握兒童情感變化的趨勢,進而及時的與其家長、監護人進行交流,以找到他們情感變化的原因并制定恰當的解決方案。消除留守兒童借助手機來逃避現實的動機。鼓勵引導他們通過正確的方式來疏導不良的情緒,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老師、同學帶來的溫暖和關懷。
由于學生的自控力比較差,教師還要幫助留守兒童從自身出發,加強自我約束力。具體來說,可以從樹立明確的時間觀念做起,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空余時間并嚴格遵循、監督執行。以此來逐步擺脫自身對于手機的依賴。通過上述方式,逐步幫助留守兒童增強自控能力,最終擺脫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和使用。
三、社區針對留守家庭進行幫扶活動
社區、居委(村委)會可以組織志愿者不定期對轄區內的家庭展開留守兒童的排查活動,以準確掌握留守家庭的相關信息,并針對這些家庭存在的一些現實困難給予相應的幫助。
在幫扶內容方面,不僅要關注到留守家庭物質層面的困難,而且要針對留守兒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展開積極的輔導。社區、居委(村委)會可以聯合學校、教師針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舉辦聯合幫扶活動,由更加清楚學生具體情況的教師來提供具體的幫扶內容,然后由社區、居委(村委)會牽頭,積極發動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籌集幫扶物資,或者是號召其他專業的心理輔導師來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展開專項心理輔導。
四、社會、政府應該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
社會各界應該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智能手機制造商可以設計“兒童鎖”的功能,手機APP的開發商也應該按照相關的法律政策及時的阻止未成年人上網玩游戲。新聞媒體還可以專門開設留守兒童的情感專欄,讓社會各界的人士出謀劃策,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讓留守兒童也能在陽光下快樂成長。
為了更有效減少留守兒童對手機的過度依賴。一是政府應當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以支持廣大農村學校快速建設起校內圖書館、活動室,并配齊圖書、體育器材等各類的教育設施設備與物資,以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最終吸引更多的留守兒童放下手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集體活動當中。二是政府也應當在資金、人才方面支持和鼓勵各地農村學校開設相應的心理輔導課程,已為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三是政府可以引導當地的鄉鎮企業針對自身發展條件多招收當地的青壯年。鼓勵當地青壯年留在本地務工,從根源上上減少留守家庭的產生。
【基金項目:本文系 2018 年度廣東省嘉應學院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招標重點課題“鄉村教師科研能力的現狀調查與提升路徑研究——以梅州市鄉村教師為例”階段性之一。】
作者單位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光德鎮中心小學;廣東;大埔;5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