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瑩瑩,朱旭東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包裝設計”是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設計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程,也是一門綜合運用自然科學和美學知識,為在商品流通過程中更好地保護商品,并促進商品銷售而開設的專業學科,主要用于培養包裝設計人員,是產品包裝設計崗位必備的技能之一。此方向的畢業生在包裝設計材料選擇、結構造型設計、裝潢創新方面的技能高低和職業素養好壞,對包裝設計行業的整體專業技術水平具有重要影響。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產品包裝的視覺效果、觸覺感受、綠色環保等方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滿足行業需求,促進包裝行業的良性發展,急需要一批具有包裝設計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課程壓力大,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短期內灌輸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是學生畢業后發現幾乎未能掌握核心知識點和設計制作要點。以“包裝設計”課程為例,它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涉及數學、制圖、包裝材料學、工程力學等知識,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包裝設計的內容、方法及手段,獲得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綜合技術運用能力。而現階段“包裝設計”課程教學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雖然學期末設置了為期一周的課程設計,但依然僅注重封閉的設計過程。就現階段而言,高職高專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面是具有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力和專業設計能力的包裝設計員,而高職高專學生的現狀是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習慣不佳,但動手能力強,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達不到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實際就業需求,急需開發出一套符合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高信息化、高參與度教學方式。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教師授課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狀態,而且教授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這往往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等。
市場調研是企業設計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能使設計師掌握許多與包裝設計相關的信息和資料,更有利于制訂合理的設計方案。然而在實際教學當中,由于教學環境的限制,這個環節往往會被弱化甚至忽略,從而造成學生前期的設計定位不準,形成盲動。
傳統的理論教學固然重要,如果只是把教學手段放到理論上面,一方面教學枯燥乏味,學生不易全面理解吸收;另一方面,學生沒有經歷過實踐操作,難以形成理性認知,這是非常失敗的教學,離開實踐的教學,理論就相當于“紙上談兵”[1]。除了課堂動手操作實踐之外,教學中也未能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有利優勢,導致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畢業后不能盡快投入工作崗位,其設計能力也難以與企業技術水平接軌,達不到零距離就業上崗的要求。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高職藝術專業課程建設規模越來越大,但在教學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信息化教學仍然是課件和微課的代名詞,網上資料拼湊只是形式上的,沒有深入探索信息化教學的內涵實質,真正地實現課堂信息化[2],也只不過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導致傳統課堂教學還是以枯燥的文字和圖片為主,再好的教學能力也難以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滿足當前職業教育的教學要求。
為了使學生能夠迅速融入即將進行的課堂學習氛圍中,課前就要開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課外求知欲,提前獲得新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上新課的主動權,學習才會輕松起來。
課前通過信息化課程平臺如云班課、QQ、微信等向學生發布課前預習任務單:(1)給學生推送一個例如手機折紙游戲的APP以電子游戲的方式來實現紙盒結構成型過程的動畫模擬,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三維立體體驗。(2)組織學生進行包裝結構線上和線下的市場調研,搜集整理包裝結構的經典案例,并將其拍攝成圖片,整理上傳至課程平臺的資源分享區,供所有學生借鑒學習,豐富了每個學生的設計素材資源庫。在調研過程中,學生也會了解到最新包裝結構的市場動態、流行趨勢和用戶需求等信息。
本階段以學生為主導,教師輔助教學,期間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1)利用校企合作資源,企業導師通過在線交流平臺展示企業成功案例來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出課程的核心內容。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完成上節課學習內容的鞏固,也能為后續結構設計任務做好準備。
(2)在學生分享的包裝結構市場調研案例中,選取點擊率最高的3個學生的作品為代表進行PPT匯報。匯報結束后根據調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利用信息課程平臺中頭腦風暴模塊共同討論,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
(3)使用直觀演示法進行包裝結構知識的基礎性理論教學。通過信息化手段調動學生的視、聽覺感官,分別進行圖片演示和即時投屏,對包裝基本結構形式,特別是包裝細節構造特征和功能進行詳細講解,并展示包裝折疊成型的方法,將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直觀地展現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解決。
(4)使用任務驅動法,鼓勵學生敢于動手,勤于實踐,鍛煉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整體學生的設計水平。根據企業項目的內容,設置3個進階的小任務。第一,初級任務,結合前期調研內容和企業項目要求,構思并設計手繪結構草圖。第二,中級任務,使用AI設計軟件繪制結構平面展開圖。第三,高級任務,將平面展開圖生成為3D模擬結構包裝,并將完成的作業上傳至信息化課程平臺。通過3個進階的小任務,逐步提升難度,易于學生接受,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5)評價環節是不可缺少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變傳統教學的教師唯一評價結果局面,建立全方位教學評價體系,包括調研過程、3個進階任務過程、企業導師打分等各階段綜合評價。每階段評價都是學生在信息化課程平臺進行在線自評、互評,自主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改變死板的課堂局面,活躍課堂氛圍。同時,在課堂中連線企業導師,提出設計的瑕疵點和閃光點,為學生提供更具有參考價值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向。
將所有的教學相關資料上傳至信息化課程平臺,例如在平臺內上傳優秀的設計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推送包裝設計的一些比賽信息等,拓展、鞏固、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通道。同時,在平臺內繼續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隨時可以展開公共討論,或者向教師提出問題。
將手機游戲APP、信息化課程平臺、即時投屏、視頻圖片資源、企業交流平臺等大量的信息化手段充分貫穿于教學之中,增強師生互動,使學生學中有樂,樂以致學;利用信息化課程平臺評價學生實踐水平,可以幫助學生處處對照、了解差距;通過企業交流平臺,學生可以了解當下最新的包裝行業信息和企業設計標準,拓展學生設計思路;同時,在連線評價過程中,教師與企業導師也可以隨時了解學生作品情況,根據企業項目要求及時整改,從而實現校企設計水平接軌,達到學生零距離就業的目標。通過信息化手段,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每個模塊中都處于自我組織、認知活動的地位,“參與”成了每個學習活動的基本特征,學生始終以自我活動、集體活動的主人身份出現[3]。
通過對信息化教學的探索,將多種信息化方式運用于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企業導師評價的加入,能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包裝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增強其專業技術應用實踐能力,提高其職業素養,進而實現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包裝設計方向畢業生快速、專業地滿足崗位需求,達到高職高專培養包裝設計行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社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