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 成子祥
漢字是先祖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寫好漢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合格的中國公民必備的素質。教育部在2011 年下發的《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寫字是枯燥乏味的,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寫字、寫好字,并從中享受書寫的樂趣,變“乏味”為“有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有效注意時間短,但是對于他們喜歡的,學習持續時間會相對較長,識記效果也較好。要想讓生性好動的小學生坐“冷板凳”,喜歡寫字并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必須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為此我從講故事入手,培養小學生對寫字的興趣。
我們的每一個漢字都有其來歷,是音、形、義的結合體,特別是一些象形字和會意字,可根據字的原義編寫小故事講給學生聽。如“不”字,《說文解字》解釋為“鳥飛上翔不下來也。從一,一猶天也。象形”。我據此編了一個小故事:小明的爸爸買回來一只可愛的小鳥,關在一個鳥籠里。此時小鳥感覺自己失去了同伴,失去了自由,心里非常難過,不吃也不喝。就這樣過去了一天、兩天、三天,小明決定將小鳥放回大自然。當小明打開鳥籠的瞬間,小鳥拍拍翅膀發出“噗噗(不不)”的聲音飛上天了。“不”字上面的一橫表示天,下面像一只小鳥展翅飛翔。小鳥飛上天“不”回來了。學生在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對漢字文化產生了好奇,激發了探究的興趣。
為了鼓勵學生勤于練習,而不是“流水作業”式地完成任務,我講了書法家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七八歲時開始跟父親學習書法,幾年后自認為已經寫得一手好字,就在父親面前炫耀,想得到幾句贊詞。王羲之指著家里的十八只大水缸,語重心長地說:“要想寫好字,你得寫干這十八缸水。”王獻之聽了父親的話后倍加努力,十八缸水寫完了,他的字突飛猛進,終于成了與父親齊名的書法家。
為了讓學生明白漢字是我國幾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激發學生熱愛漢字、學習書法的熱情,我不失時機地將歷代名家的書法故事、國際友人對漢字書法的熱愛講給孩子們聽。如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下馬觀碑的故事,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練習書法的事跡。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激發了民族自豪感,認為寫好漢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責無旁貸。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版)在“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評價建議”中要求“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關鍵期,為此我們應重視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兩姿”指坐姿和執筆姿勢。正確的“兩姿”是寫好字的前提,還關系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從指導學生寫字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應該嚴格把好“兩姿”關,反復講解、示范、糾正。我們可以通過合理利用兒歌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掌握“兩姿”。如坐姿歌:學寫字,要做到,頭正身直肩放平,臂開足安坐端正,眼離紙面一尺遠,胸離桌面一拳距,指離筆尖一寸高,寫字姿勢最重要。執筆歌:拇指食指相對捏,中指下面將筆托,無名小指緊跟上,你的姿勢最最棒。實踐證明,兒歌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兩姿”,而且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使寫字教學變得生動活潑。
小學生寫字常常不觀察,更不思考,就盲目匆匆下筆,表面敷衍完成,實則強化陋習,白白浪費精力、物力和時間。因此,教師還應該有效培養學生觀察字形、分析間架結構和筆畫筆順的能力,養成仔細讀帖的好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一看二思三寫的習慣培養可能有一定難度,但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我們不斷強化,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相信孩子一定會終身受益。
整潔是寫字最基本的要求,其不僅指字的整潔,還包括書寫用具和書寫環境的整潔。為了讓學生書寫保持整潔,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榜樣示范法。將書寫整潔的學生作業在全班展示,教育學生減少擦除。二是獎勵法。對于書寫有進步的學生及時獎勵,讓學生感受到進步的快樂。三是自辨法。有的學生書寫潦草,教師批閱時無法辨認,就請學生自己來辨認是什么字,結果他自己也認不出。此時教師應及時教育他要把字寫整潔。
寫字練習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持之以恒。小學生初學寫字感覺新鮮,沒過幾天即生厭倦,或拖拖拉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以致前功盡棄、半途而廢。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有著較強的表現欲望,為此,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己書寫的機會,及時激勵評價,以促進他們對寫字保持持久的興趣。
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賞識,小學生更是如此。立足于給學生以積極的激勵,我實行了寫字標星制度。對于習字書寫干凈、整潔、結構合理的學生,我給予標星激勵,三星、四星、五星。標星激勵,能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充滿人文關懷的評價語言可以讓寫得好的學生信心大增,加倍努力;讓寫得不好的學生,發現不足,及時改正。如對于寫得好的學生:你的字總是那么漂亮,加油!對于時好時壞的學生:如果能天天這樣寫,你會很棒!對于需要努力的學生:你只是沒有認真寫,如果能認真書寫,你一定行,老師相信你。
我在班級的宣傳欄內設立了“我是習字小能手”一欄,將學生的習字公開展覽,每周更換一次,看誰展覽的次數多。依據每周展覽的情況,每月進行一次“習字小能手”表彰獎勵。這樣,學生就可以經常看到自己的習字情況,而且還能時常聽到同伴們提出的建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習字的目的是在平時書寫中運用。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學生練字時寫得很好,可在作業書寫時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練字時書寫速度相對較慢,重視字的筆畫和結構,又有范字對照。做作業時,為了趕時間,書寫速度比較快,難以顧及這些。另一方面是學生缺少實踐運用,做作業時,早已把學到的筆畫和結構丟在了一邊。為此,教師和家長都必須重視學生習字的實踐運用,時時提醒,處處提醒,提筆即是練字。當然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打持久戰”,相信假以時日,學生會將練字和作業逐步交融起來,字也會越來越好。
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期間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我們一定要抓住小學階段這一關鍵期,引導學生寫好中國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