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寶山小學 黃克軍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發揮群體性的積極功能,讓學生在相互競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環境中對小學科學課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實現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小學科學課堂,如何才能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呢?
一般情況下,小組成員的人數為四至六名學生,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行動能力、學習態度,把不同能力的學生平均搭配建組,學習好的學生帶學習差的學生、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帶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學習態度嚴謹的學生帶學習態度馬虎的學生,從而真正達到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教學目的。另外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有明確的角色分工,這樣學生在以一個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時,才能夠對學習目標和任務有更明確的認知。一般小組內的成員角色主要有學習小組長、實驗操作員、書寫記錄員等。例如在《筷子“折”了》一課,學生在以小組的形式對“筷子‘折’了”現象進行探索時,首先,小組長明確本小組的實驗目的;實驗操作員明確實驗器材、實驗方法;實驗記錄員根據實驗的現象進行記錄。其次,小組成員在一起對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資料查閱、分析討論,最終得出結果。最后,把實驗依據實驗方法、討論方向、實驗結論告知教師,讓教師進行評價。在小組成立的初期,教師可以根據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進行角色指定,待學習小組逐漸成熟后,小組內部的角色要進行定期輪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驗不同的小組角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科學課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讓各個小組明確學習目的,有清晰的合作流程,一是防止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知道做什么,浪費學習時間;二是防止學生沒有清晰的操作流程,亂做小組探究實驗,造成課堂混亂的現象。小學科學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對自然現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索。因此,首先,教師要根據小學科學課堂的教授內容,引出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并進行提問,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索,明確學習目的。其次,教師提出問題后,要引導學生對問題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假設。假設,對學生非常重要,不僅可以體現出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觀察、分析能力,還是進行有效實驗操作的重要依據。最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的現象進行實驗結論的總結,必要時,可以讓學生根據結論開展其他實驗進行驗證,從而得到這些現象所含的自然規律。
小學科學課堂,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發揮小組合作的真正作用,讓學生正確地進行合作學習。比如:學生能力有限,不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時可以開展小組學習活動,學生之間相互幫助進行學習。又如: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多個答案、多個思路、多個不同觀點時,也可以開展小組學習活動,學生之間相互啟迪進行學習。再如:一些學習任務,需要學生快速完成時,可以開展小組學習活動,同學之間相互競爭、相互鼓勵進行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用在恰當的教學內容上,學生才能夠正確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要完整,引問、假設、實驗、總結,這些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得出結論后,并不是學生高效學習的結束,而是對學生結論匯報的語言組織能力、傾聽他人匯報的耐心傾聽品質、對自己或他人結論的批判質疑精神培養的開始。這些都是學生今后發展的必備素養,也是學生全面素質發展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例如:《當地巖石種類考察》專題教學,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對當地的巖石進行調查,得到了結論后,教師還要開展結論陳述教學活動。如小組成員可以將自己搜集的巖石進行展示,并進行自己小組的結論陳述,小組內其他學生可以適當進行補充。其他小組的學生對該小組的巖石展示與結論陳述耐心傾聽,在陳述結束后,進行結論觀點上的質疑,如該小組巖石的分類是否正確、展示的巖石與巖石名稱是否相對應、陳述的結論是否正確合理等,禮貌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結論陳述活動,不僅可以讓教學活動有序完成,還可以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時對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培養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評價,是對學生表現的一種態度。但教師要注重這種態度的使用分寸,學生表現優異時,不要過分表揚,防止學生出現驕傲的情況;學生表現不佳時也不要過分批評,以免給學生心理造成學習上的陰影,以致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要注重評價的有效合理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評價給予學生鼓勵,這樣,學生可以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師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這種機制,可以是教師對學生評價,教師的評價往往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也可以是學生相互之間的評價,讓學生進行對比評價,去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距。還可以是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不足有更清晰的認知。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之間競爭的方式,如:小組分數表等方式,每一節課結束后,根據小組的表現情況給予不同的分數,作為對學生的評價,再定期公布各個小組的得分情況,并給予優異的小組獎勵。但教師也要根據小組成員之間的差異,在頒發獎勵時,對個人的表現設置更多的獎項,讓全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把獎勵當作對學生表現的鼓勵,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如:設置“最佳紀律獎”“最佳記錄獎”“最佳傾聽獎”“操作小能手”“最佳陳述員”等。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課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教師應該分配合理的學習小組,明確小組成員的角色,讓學生相互幫助,帶著任務去學習;明確教學目的,合作流程要清晰,讓學生學習更具有目的性;同時小組合作學習要具有完整性,對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進行培養;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作用,讓學生真正達到綜合素養能力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