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鳳凰幼兒園 韋琨明
2010 年以來,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各地紛紛出臺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幼兒園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應出現。為緩解師資不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中小學富余教師經培訓合格后可轉入學前教育。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已經或者正在轉入學前教育。
作為一所自治區示范性幼兒園,我園培訓基地承擔著本縣的幼兒園教師實習的工作。目前,我園總園有轉崗教師16 名,占專任教師的40%;分園教師14 名,100%為轉崗教師。在我縣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2013 年后將有近20 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大批的轉崗教師將進入幼兒園。如何讓小學轉崗教師通過園本化的培訓盡快轉入學前教育領域,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優秀的幼兒教師,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園為本的現場研修是幼兒園和教師獲得自我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首先,通過設計問卷面向全園27 名轉崗教師進行調研和分析,深入了解他們的工作現狀、專業發展需求及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形成調查報告。調查中我們發現,轉崗教師的文化程度較高,但多為非學前專業,轉入幼兒園的原因大部分是為了從農村學校調回縣城,到幼兒園后普遍存在教師角色和教育觀念轉換困難、工作壓力大、不適應工作制度等問題。所有轉崗教師在轉崗之前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轉崗后參加專業培訓的意愿較強,希望能在幼兒發展、師幼交往、五大領域教育等專業知識及幼教基本功、與幼兒家長溝通的技巧、一日活動的組織等工作能力上得到學習和提升。
根據實際需求,對照《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設定我園轉崗教師園本培訓的目標如下。
1.提升師德修養,完善心理品質,使之成為敬業愛幼、心理健康的幼兒教師。
2.貫徹和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掌握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規律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3.提升教師專業技能,基本掌握彈、唱、跳、畫、講的技能及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4.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日生活安排、游戲與教育活動、保育和班級管理的知識與方法。
5.學習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的游戲。
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機制,營造促進教師發展的良好環境,以合理的激勵機制為導向,促進轉崗教師在“以園為本”的行動研究中,立足崗位,不斷反思,提出問題,共同分析、解決問題。轉變教育理念,改善教學行為,使組織實施幼兒一日活動的能力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轉崗教師來到幼兒園這個新環境,都希望自己能被同事、領導、幼兒和家長所接納,他們需要盡快適應其中獨有的語言和行為模式,融入新的組織。首先,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加強與轉崗教師的日常溝通,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當工作中出現問題的時候,本著尊重與愛護的原則,與教師一起分析、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即是完善管理的過程,有利于努力創設人性化的工作環境。
其次,開展多種活動,倡導“快樂工作”。通過經常性開展集體活動,增進教師彼此了解,促進相互接納。如組織教師集體參加體育項目比賽、團隊趣味活動節目表演等。通過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增進轉崗教師對自己、對同事、對幼兒園的認同感,進而對幼兒園產生歸屬感。
1.業務園長制訂園本培訓計劃,并負責跟進實施。親自參與學習、研討活動,及時了解轉崗教師的思想、行為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培訓計劃。
2.根據培訓計劃落實培訓經費,給予教師學習、培訓的機會。
3.關注一線轉崗教師,實行“推門聽課”“半日跟班”,了解每一位教師的發展現狀,并給予一定的評價與建議,做好相關記錄。
4.結合實際,每學期定期舉行教師業務競賽,以賽促研,以賽促訓,從而檢驗團隊的專業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的整體提升。
1.全園轉崗教師組成一個大教研組,由正、副保教主任任正、副組長,具體落實相關園本培訓工作,根據教師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遵循“加強理論指導、注重實踐反思、全面提升能力”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園本培訓活動。
2.本著“解決實際問題”的宗旨,開展形式多樣的園本培訓活動,要求有主題、有目標、有準備、有記錄,保證園本培訓活動的質量。
3.指導年級教研組長根據本組教師的實際情況制訂教研活動計劃。
4.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開展活動觀摩,以集體研討、沙龍、線上活動等形式使同伴之間產生理念碰撞,集中大家的智慧改進教學行為,提升教師的活動設計、組織、反思、評析能力。
5.指導年級教研組長做好園本培訓活動中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
1.圍繞本園培訓目標,結合實際,確定小組培訓活動重點,協同小組成員按計劃實施小組研訓活動。
2.深入教師的日常半日活動,及時了解培訓的內容在教師平時工作中運用的情況,發現教師在實施新教材中的問題,并及時與大教研組長進行溝通交流。
3.每兩周組織一次小組培訓活動,做到目標明確、富有成效、形式多樣。
4.完善小組研訓活動資料,做好整理、歸檔工作。
1.教師遵照園內教師量化考核要求,積極參加園本培訓活動,在活動中提升專業素養。
2.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困惑,在研訓活動中尋求解決的途徑與方法,并積極實踐轉變,在專業理論的支撐下形成自己的文字記錄,每學期上交個人案例、反思、論文各一篇。
3.通過上網查閱資料、閱讀專著、專業期刊等方式不斷更新幼教理念,積累專業知識,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園內每年審核自學學分。
4.建立教師個人檔案,個人收集自己在園本培訓活動中的過程性資料,每學期末上交園內歸檔。
1.幼兒園每學期劃撥專項培訓經費,保障園本培訓中相關需要的支出。
2.設立彈性的評價體系,縱向評價每名轉崗教師。在不同階段為轉崗教師設立不同的目標,激發其不斷尋求自我發展的動力。
3.建立激勵機制,將園本培訓與幼兒園獎懲、晉升等機制掛鉤,如:把教師參加園本培訓的考勤、成績、成果列入幼兒園優秀教師評選量化評分指標、績效考評指標、師德考評指標等,給予實質性的獎勵。同時,通過提供培訓機會、參與教育科研活動、參加課題研究等方式,給予轉崗教師象征性的精神獎勵,滿足其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需要,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幼兒園。
1.學習幼教法規。幼兒園組織全體轉崗教師開展幼教法規培訓,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相關文件、法規以專題學習、自學、知識測試等形式進行學習,使轉崗教師進一步了解幼兒園教育與中小學教育的不同,為掌握幼教工作的理論打下基礎。
2.學習幼兒園具體工作技能、要求。包括幼兒園一日保教工作常規、工作管理制度、教師工作職責及家園聯系工作要求與做法等。具體做法:一是上崗前由園領導組織,專門學習幼兒園工作制度,強調教師必備的“三心”:愛心、耐心、責任心,區分幼兒園工作與中小學的不同,讓教師心中有數;二是由保教主任對轉崗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從幼兒入園接待到集體教學活動組織、生活活動組織、游戲活動組織、離園等,按照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逐個環節一一培訓;三是跟班觀摩,讓轉崗教師到先進班級跟班,學習、掌握與幼兒、家長交流的技巧,例如:蹲下來、輕聲說、班級常規等;四是集中觀摩示范活動,選派骨干教師開展優質活動展示,轉崗教師集中觀摩,相互交流,幫助上好入職第一課。
3.學習幼兒教師的基本技能。彈、唱、跳、畫、講等基本技能技巧通過師徒結對的形式,由轉崗教師根據自身弱項及不足與相應的特長教師結對,以自學加輔導的形式逐步提高。
“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的提升需要經過專題培訓和教學現場研修兩個相互銜接和不斷反復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才能得以實現”。因此,我園采取兩種相互呼應的培訓方式,即以專業引領為主的經驗參與式專題培訓和以園本教研為主的現場研修,構建研訓一體的園本培訓模式。
1.以專業引領為主的經驗參與式專題培訓
“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學會”。強調教育教學實踐和鼓勵教師積極體驗,以專題的形式展開是經驗參與式專題培訓的主要特點。
(1)專題講座,專家引領。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幼兒園每學期定主題邀請區內知名專家、教授到園或組織教師外出參加相應主題的專題講座、專題學習,由專家進行專業理念的引領。同時,本園的學科帶頭人及教學骨干每月根據需要組織開展專題學習,讓轉崗教師借力于他人經驗快速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合理開展學科背景、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培訓,增進學科知識經驗。
(2)小組學習、研討。按執教年齡班組成學習研討小組,對培訓過程中的案例、專業前沿和熱點問題進行討論探索,組織小組發言、研討,把小組的觀點以表格、PPT 匯報等形式記錄下來,開展合作學習,與其他小組進行分享和交流。在積極思考、合作探究、分享與交流中達成共識,促進幼兒教育策略的理解和領會。
(3)實地觀摩、考察。結合實際組織教師到幼教領先地區、園所以及本園內開展實地觀摩,就環境創設、區域活動、充分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園本課程研究以及家園共建等方面的做法進行交流切磋,創生新策略。
如:我園組織轉崗教師分批到南寧市第一幼兒園參加跟崗學習培訓。培訓前與培訓方及轉崗教師提出三個學習要點:如何結合主題教育活動創設班級環境?如何組織幼兒開展區域活動?一日活動的合理組織,如何減少集體等待?讓培訓方及參訓教師有所準備、有所思考。將參訓教師分為4—5 人一組進入市一幼的接待班級,進行1 天的跟崗學習。跟崗的過程中,轉崗教師邊學邊做,并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讓教師通過親身實踐調動原有經驗,引發現場觀察、思考。回園后,各小組開展交流、分析、小結,每組派出1 名代表以PPT展示的形式進行學習交流匯報,園領導提煉總結。在這樣以專業引領為主的經驗參與式專題培訓中,讓轉崗教師經歷了研究幼兒、研究學科、研究教育實踐活動,增進了轉崗教師對幼兒學習特點和發展進程以及學科知識的基本了解,并在此基礎上研究適宜本園、本班的有效教育策略。
2.以園本教研為主的現場研修
園本教研以課程為導向,以課堂為本,教研的主體是教師,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幼兒園獲得自我創生和不斷自我發展與提高的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和教師的共同發展。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我們倡導轉崗教師以自身的實踐為研究的核心內容,以案例開發為主要研究方式,構建多元教研模式。
(1)案例研討
根據教研計劃,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事件開展以案例研究為主題的互動式研討活動。找出轉崗教師在實踐工作中的“經典”問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從具體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入手,讓教師通過自己教育實踐中所積累的經驗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在互動與交流中解決問題,促進教師對教育實踐的反思和總結,同時擴展自己的經驗和理論,使得原來屬于個體所有的經驗和觀點成為一種共享的群體資源,使園本教研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2)集體備課
以同伴集體研究的形式開展“設計—研討—再設計—實踐與觀察—反思研討—再修正—再實踐……”的教學活動在主題教學活動中,每月從五大領域中選取一個領域的主題活動內容開展集體備課。每次安排一名主備教師,由主備教師根據提出的課題首先進行活動設計,然后教研組集中研討,主備教師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及建議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后實施教學活動,其他成員進行現場觀摩、記錄。執教者課后進行反思,小組針對活動找出亮點與問題,得出修改方案,主備教師再次執教……這種方式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將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同時在案例積累的過程中實現專業成長。
(3)游戲體驗
以角色轉換的形式,讓教師成為“幼兒”,將教學活動中幼兒所面對的教學內容和活動材料,在教研活動中讓教師體驗“做中學”“玩中學”的快樂,幫助轉崗教師更好地分析教材,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發現現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探討優化教學策略。這種形式能充分調動教師的感官、思維,使得教研活動更輕松活潑。
(4)課題實踐
首先樹立“問題即課題”的教科研思想,然后引導教師根據工作實際中發現的具體問題,開展規劃課題的研究。幼兒園一是通過聘請幼教專家和學科專家到園授課、指導,幫助教師厘清課題研究的思路,提供研究的理論支撐。二是選派教師參加市級、縣級教科研培訓,不斷聽取專家指導性意見及借鑒他人的經驗方法,尋求解決自身問題的專業資源,從而提升研究水平。三是注重將“小問題”以小見大,總結升華為微型課題。對教研問題定期收集整理,將有價值的數據材料完善,形成較為完整的研究材料。將教師的實踐經驗上升到揭示教育規律的理論層面,進而再次指導教學實踐。
(5)成長交流
通過定期開展成長交流會,給轉崗教師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讓大家將各自在專業成長道路上的收獲與遇到的難題與同伴們分享,每月一個話題,大家互通有無,共同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分享成功的教育案例,在交流中得到寶貴的經驗。同時,也讓管理層及時了解轉崗教師的思想動態及實際困難,提供有效的引領及幫助,并對園本培訓方案的實施進行調整,使之針對性更強。
(6)師徒結對
為了幫助轉崗教師盡快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掌握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方法與教學藝術,使轉崗教師“轉”過來,融入幼兒園的大集體,不掉隊,我們積極給他們“牽線搭橋”。首先,通過“新教師”技能展示和“老教師”教學技能比賽活動給教師搭建自我展示的舞臺,發現他人的長處及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增進彼此的了解。其次,進行配對。以優勢互補的原則,雙向選擇的方式,進行師徒結對。幼兒園根據雙選的結果進行整體調配,讓師徒搭班,開始一對一的“影子”學習。再次,在每學期末舉行師徒成果匯報,讓大家在不斷地交流、反思中實現持續發展。這樣一系列的互動,不僅使轉崗教師在業務能力上得到幫助和指導,在工作作風上也得到言傳身教,真正實現“傳、幫、帶”。同時,通過帶徒弟,骨干教師得到進一步提升,實現雙贏。
轉崗教師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幼兒園教師,需要經歷一個反復實踐的艱難過程。因此,針對轉崗教師的園本培訓要立足于轉崗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同時結合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見習”“實習”,深化轉崗教師對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認識,不斷提高其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更好地適應幼兒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