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蘭
(江蘇省南京市將軍山小學,江蘇南京 211100)
小學生的專注度不高,上課容易走神,尤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進而影響他們的注意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提問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專注度。此外,對學生的課堂提問也能反映出他們的課堂學習情況,便于教師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進而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核心素養是在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后提出的一個概念,每個學科都具有其相應的核心素養,其通常是指學生在學習一門課程時必備的一些品質,這些品質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取得好的成績,還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一般包含四個方面:一是語言能力,這是一種基于語言去理解并表達思維的能力;二是思維品質,這是一種對英語的思考及分析的能力,是學生英語多元思維的體現;三是文化意識,即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能夠理解各國文化并合理應用;四是學習的能力,是指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且能夠促使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1]。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尤其在英語課堂上缺乏專注力,如果教師一味地采用單一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很容易被課堂外或者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在這樣的情況下,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大大降低。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適時地加入有效的提問,并與學生進行互動,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小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會學生閱讀文本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主要是教師講解閱讀文本,學生只需要記一些單詞及語法即可,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和能力。而融入有效提問后,課堂的主體會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生可通過主動思考,對文本內容進行解析,逐步理解文本并掌握閱讀的方法。
在小學階段,如果學生能夠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將會非常有助于他們以后更高階段的英語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有效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對英語文本的解讀能力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2]。
提問基本上是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采用的一種互動方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提問均可以稱為有效提問。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有效提問的第一個原則就是要遵循層次性、啟發性原則,即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循序漸進。教師提出的問題具有層次性,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啟發性原則是指提出的問題必須要具有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而并非一些“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因此,教師只有真正地將問題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才能夠達到啟發學生的目的。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既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又可以是學生對教師的提問,這種提問應該是雙向的。無論是教師提問還是學生提問,都應該遵循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并將提出的問題緊緊圍繞學生的能力、思維等方面,才能夠發揮出問題的作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有效的提問除具有啟發性、層次性外,提問的時間和方式,以及回答的形式也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提問的作用。例如,問題的方式可以是對比式、啟發式等;回答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單個回答、小組回答等。
基于核心素養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但有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多會開門見山,直奔教學主題,并不會在開展正式教學前進行導入和提問,這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被動,學習興趣不高。相反,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地利用好課堂的前五分鐘,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就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文本探究的興趣,并為優化閱讀教學打下基礎。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Hobbies中的Story time 時,教師可以先談談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后問學生:“What do you like doing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愛好。這一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如有的學生說喜歡彈鋼琴,有的說喜歡唱歌,有的說喜歡打籃球、畫畫……課堂氛圍立刻活躍了起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接下來,教師可以繼續提問:“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our friends Mike and Liu Tao like doing?”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由于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激發,即使遇到陌生的單詞,他們也會主動通過聯系上下文和觀察圖片來猜測大意,閱讀的效率大大提高[3]。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文本的學習階段是學生了解文本內容、學習文本閱讀方法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只有在這個環節提出有效的問題,才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中的Story time 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本課的四張圖片,并鼓勵學生猜一猜Miss Li 和孩子們在討論什么。看圖猜測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課文的動畫,引導他們在看的時候思考總領性問題:“How is the city?”這個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意,還能引出學生回答:“It's dirty and messy.”為下面的問題做鋪墊。接下來,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讓他們聽一遍課文內容,并在聽的過程中思考問題:“What makes the city dirty and messy?”學生通過細聽課文和解答問題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學生了解smoke from cars,black smoke from cars 和 rubbish 是讓城市變臟亂的原因后,教師應讓學生細讀課文并回答問題:“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 and tidy?”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細致地閱讀文本。此外,在學生閱讀文本時,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與技巧,如圈劃關鍵詞、借助圖片等理解文本內容。整節課的問題設置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由總領問題到精細問題,從略讀到精讀,不斷地引發學生思考,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也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提問往往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存在疑問和不足的一種反饋,便于教師及時了解課堂教學中的問題[4]。此外,學生提問也可以是生生之間的提問和互動。因此,教師在每節課結束前,都要預留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提問,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英語文本閱讀教學的質量。
仍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中的Story time 為例。教師可以在拓展環節設計以“What else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 and tidy?”的交流活動,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針對這一問題,學生都認真思考,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建議,討論熱烈。拓展環節的有效提問不僅能反饋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還能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而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愛護環境,熱愛家園,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一起為保持城市干凈整潔而努力。
此外,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6My e-friend中的Story time 時,最后的show time 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以小組為單位相互采訪各自“網友”的具體信息。采訪問題包括:Where does he/she live? What does he/she like doing?How old is he/she? What subjects does he/she like? What does he /she do after school?...生生互問的形式能有效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同時有助于鞏固學生對本節課重點句型的掌握,進而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基于核心素養開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提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文本內容為基礎的。教師提出一系列的具有層次性、啟發性的問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思維,還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因此,有效提問是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當繼續研究提高課堂提問效率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