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冉廟鄉蘭堂小學 張李志
文學經典是指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并在漫長的歷史中經受考驗而獲得公認地位的偉大文本。在農村小學的教學中,相對于城市來說,我們缺乏豐富的信息來源以及良好的教學設備,但是在教學方式上我們卻仍然可以不斷地進行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提倡通過誦讀文學經典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更多的文學表達內容,以及讓學生擁有更多元的思考方式。但是在過往的教學中,農村小學中的文學經典誦讀教學卻存在著一些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在今天我們應該進一步地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審視過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農村小學中的學生通過誦讀文學經典獲得更多的提升,從而讓學生們能夠真正地體會到文學經典對于自己的價值。
今天我們在農村開展小學文學經典誦讀,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打開視野,同時對文學經典內容有所了解,通過經典的文學作品體會到更多的人生真諦,獲得更多元的思考方法。但是同時我們還要了解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我們的教學叫做文學經典誦讀,但是我們的教學不應該停止于對文學經典的誦讀。要想讓學生真正地從文學經典作品中獲得相應的知識,體會到更深邃的情感,需要教師進行進一步的輔導。
小學生在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上,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果沒有教師的悉心輔導,那么文學經典的誦讀就只是口頭的朗讀,并不能夠起到更多的作用。然而很多時候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更多的課程安排放在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引導上,一般來說學生能夠在學校中進行集體誦讀,就已經基本完成了這一部分的學習。從成效上來講,這樣的學習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
我們要知道文學經典作品,單純地放在人的面前就只是文本,而文本是需要閱讀且分析才能夠成為打動人心的作品。此外,小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初級階段,很多時候對于文本中所描繪的場景以及通過文字所描繪出的抽象內容,并沒有十分具體的感受,因此單純地通過文本閱讀,讓學生去想象作品中所指的事件,其實是比較困難的。
比如說,很多文學經典作品都已經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可是在農村的小學文學經典閱讀中,我們一般不會選擇時間為學生播放這些影視作品。這種教學意識上的相對落后,使得小學生的文學經典誦讀過程變得比較單薄。
在當前的農村小學經典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除了上述所說到的外界條件以外,最重要的一個核心問題還是我們所選擇的經典文學作品內容缺乏多樣性。一般來說,我們所選擇的內容基本上都來自于中小學生必讀篇目手冊,其中選取的篇目雖然都十分優質,但是所涉及到的范圍也有所局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信息的不斷傳播,在今天我們所能夠接觸到的經典文學作品,已經遠遠不止中小學生必讀篇目手冊中所提到的內容,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世界中有更多的作品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更適合學生進行閱讀。我們常常強調農村小學的學生在畢業以后與城市學校中的學生在見聞上具有一定的差異,其實如果能夠從文學經典的閱讀上去開拓學生的視野,那么學生獲得的提升將會更大。
要想真正優化農村小學生經典閱讀教學的體系,我們就必須要進一步優化課程內容。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優化閱讀的內容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舉例來說,首先教師要認識到讓學生誦讀經典文學作品的目的是讓學生去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同時在文學作品中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另外我們還應該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一步地去理解文學作品中比較深刻的道理。這就要求我們在安排文學經典誦讀課程中要將教師的講解和引導歸納到其中。這并不是說我們要將經典文學作品的誦讀當做正式課程一樣進行講解,將文學作品當做課文進行反復分析。而是說教師要能夠配合經典文學作品誦讀這個活動,在學生誦讀過作品內容以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同時如果閱讀本身具有一定的困難,那么我們也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幫助理解的資料。只有通過這樣的形式,我們才能不斷豐富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
上文中提到在今天幫助學生去理解文學作品,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習特點安排課程內容,同時也應該加入不同的教學輔助手段,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去感受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場景,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因此經典誦讀的課程形式需要進行豐富和完善,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在農村小學中,雖然我們的教學硬件設施與城市中的小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調整上課中的教學形式來彌補硬件設備上的不足。比如說,在城市小學的教學中,教師為了配合學生閱讀經典的一些作品,可能會為學生播放由文學作品所改編的影視劇作品,而在我們農村的小學課堂中不具備相應的設備,但可以幫助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表演文學作品中的情節。
具體來說,在閱讀一本文學作品之前,我們可以先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組,為每一個小組任命一個組長。在閱讀過程中,每一個小組都有目的地去尋找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性格以及情節上的沖突。閱讀完成之后,我們再要求每一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選擇作品中的一兩個情節進行表演。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快地融入在作品所描繪的場景中,同時還能夠通過親身的演繹去將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展現出來。這樣我們就通過調整上課的方式,彌補了教學硬件設施上的不足。
關于經典文學作品的誦讀,不僅是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同時也是教師要重點關注的工作內容。好的經典文學作品將會影響學生一生的成長。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狀態,一方面在學生成長的不同時期選擇適應學生當下狀態的作品,為學生進行閱讀的安排,另一方面也要時刻關注外界的信息,通過自己搜集的信息以及外界的推薦為學生挑選更加豐富的經典文學作品內容。
對于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我們不必拘泥于中小學生閱讀篇目手冊中所規定的內容,只要適合學生進行閱讀能夠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良好的幫助,我們都可以拿到課堂中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如果能夠逐步地將這種閱讀的邊界拓寬,那么學生所收獲的知識也會更加豐富。
綜上所述,在今天的農村小學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優化經典文學作品誦讀的教學就應該幫助學生深化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幫助學生以更直觀的方式,體會文學作品中的內容,同時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狀態搜集與文學經典作品有關的信息,為學生拓寬閱讀的邊界,打開學生的眼界。通過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誦讀經典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獲得進一步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