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
摘? 要:動手操作是新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這既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現實需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使抽象的課本內容更直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生還可以通過實踐獲取相關知識,促進學生形成數學的思維能力,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只有在自己動手操作的情況下,才會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掌握學習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求知;質疑;思維
數學是一門抽象、邏輯的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動手操作是學生理解數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動手操作,用于提高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抽象的、不具體的數學知識往往很難讓學生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增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才能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掌握待學的數學知識,接下來筆者將從求知、質疑、思維三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通過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好奇心也可以稱為求知欲,好奇心是每個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心理需求。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求知欲,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好奇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好奇心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目的地學習,這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有更多的自主性。如果教師能將學習欲望與動手操作結合起來,并能在動手操作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就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以學習《觀察物體(一)》這一課為例,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將準備幾組圖形作為輔助教學。我在正式上課時,將這幾個物體隨意擺放,然后邀請三名學生來到臺前,從正面、上面、左面三個角度進行觀察,隨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將自己看到的圖形畫在黑板上,我將提出一個問題:“這三名同學觀察的是一組圖形,為什么畫出來的卻是不一樣的?”這樣學生就會根據我所講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隨后我會將這幾組物體發放到每個小組中,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學生在進行動手操作的過程就是自己探索答案的過程,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很容易忽視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在面對新知識的時候,如果學生能夠對新知識有一定的提問能力,實際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是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斷提出問題并找到答案的過程,所以教師可以開發學生質疑能力的實踐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操作的過程是探索問題,找到答案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例如,以學習《簡易方程》這一課為例,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將這樣設計教學環節,我會事先準備好一個小天平,還有幾個砝碼,在正式上課時我將這樣為學生們講解:“大家看一看,這講桌上有一個天平和一些砝碼,現在我們拿起一個克重為20g的砝碼放到天平的一端,另一邊呢,我們放四個一樣但又不知道克重的砝碼,很奇怪的是,兩邊的天平竟然持平了!那么你們知道這四個砝碼的克重是多少嗎?”給學生自由回答的時間后,我將繼續為學生們進行講解:“大家剛剛是用除法算的,但我要告訴你們,我有一個計算方法,就算以后面對比這種情況還要大的事情,我都能輕松地計算出來。”這個時候的學生,會對我的話產生一定的質疑,從而會更加集中于接下來的數學學習。然后利用30分鐘的時間進行本課的講解。隨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講臺前放置砝碼,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通過動手操作,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應學會根據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并結合動手操作,為學生設計合理的動手操作環節。設計動手操作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通過實踐找到數學問題的答案,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動手操作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動手操作時,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用腦能力,還要幫助學生進行思維邏輯分析。
例如,以學習《統計與概率》這一課為例,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將準備好幾組撲克牌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在正式上課時,我將這樣為學生們進行講解:“大家應該見過撲克牌吧,現在我的手里有從A到10的撲克牌,我會隨機打亂,然后選擇幾名學生進行抽取,這個撲克牌大于等于6的幾率有多少?”然后選擇幾名學生進行抽取,我會將抽取結果寫到黑板上,再進行這個環節的分析,隨后將幾組撲克牌發放到小組的手里。通過動手操作教學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教師要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在實際教學中加強動手操作教學的實踐和嘗試。實際上,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應根據教材選擇適合學生的操作方式。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實施動手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通過動手操作的過程了解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注意從思想、動手操作和在具體教學中,加強動手操作教學的實踐和嘗試,不斷提高動手操作教學的有效性,使課堂“動”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參考文獻:
[1]鄒勁松.談小學數學中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7(16):126.
[2]馮紫薇.論動手操作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7):156.
作者單位: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孟溪鎮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