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蓮
摘? 要: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和解題技巧,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往往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內外因的綜合作用下,學生學習興趣低迷,課堂教學質量難以提升。在新課程理念下,采取何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才能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理應成為廣大教師當前重點研究的課題。本文就對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教法作一相關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目標;學生主體;多元評價
所謂有效教學,指的是教師采取一系列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最大限度的教學收益。其中,學生進步與否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依據。追求有效教學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要想緩解并從根本上扭轉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長期低效的現狀,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方法,重視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施,盡最大可能克服無效教學行為對教學效果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一、重視教學情境創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材料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會愿意學、主動學。鑒于高中物理是一門極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學科,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必須要善于處理教材,將學習材料寓于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自覺投入到物理學習之中。
以“生活中的拋體運動”這節教學為例,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我并沒有一上課就直奔主題,而是在導入環節引入了“飛機炸船”這一小游戲。在學生當飛行員“炸”輪船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投彈炸船時很難擊中輪船,幾番調整后,仍不得要領。此時,學生興趣高漲,紛紛被吸引到了游戲之中,且很想解決這個問題,以取得游戲的勝利。于是,我基于這一情景向學生問道:“要想投得很準,彈無虛發,必須要算出飛機離目標的水平距離,怎么算?飛機投下的炸彈做什么運動?”經小組討論后,很多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這之后,我順勢引入了新課:“要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對拋體運動進行研究。”如此,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課講授做了鋪墊。
二、建立新型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優勢
物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得相當緊密的學科,實驗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實驗探究中學習物理,既是由物理課程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也符合高中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因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應積極建立新型教學模式,加快自身角色的轉變,引導學生在實驗探究中親歷科學研究過程,以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優勢,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認識。
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這節時,我先是以小游戲導入新課,在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我引入了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之后,我向學生問道:“同學們,你們認為自由落體運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在學生分組討論的同時,我提示學生想象了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落體運動,并繼續問道:“是否重的物體一定下落得快?”在互相交流過后,我讓學生以四人為一組,利用桌上現有的資源,如筆、紙、橡皮、尺子、鑰匙等,比較一下不同質量、不同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并注意總結實驗現象中兩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輕重的關聯比較。通過實驗,學生發現重的物體不一定下落得快。如此,不僅強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將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的能力。
三、實施多元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起著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物理教學評價要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及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善于運用多元化的方式來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及結果,以激發學生潛能,引領學生進步。
新課程要求發揮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主體作用,主張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互動性。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必須善于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所謂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激勵性評價、民主性評價、藝術性評價、延時性評價等等。激勵性評價,顧名思義,指的是要在評價中融入教師的鼓勵、關愛和包容,特別是對于后進生,應先表揚,在現實的基礎上允許夸張,盡量挖掘其閃光點,再指出其缺點,并提出希望。民主性評價則指的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多元的、綜合的、開放的評價過程,并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使師生在互動評價中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課堂本就是師生、生生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舞臺,教師應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牢牢把握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的前提下,優化課堂結構,改進教學行為,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更加輕松和愉悅地獲取并掌握知識,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陳潔.高中物理有效教學之模型教學[J].亞太教育,2016(30):71.
[2]劉英.淺析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6(19):66-67.
作者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