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中心研究員向妮娟在接受央視《新聞1+1》節目采訪時稱,目前觀察到的疫情變化是新冠肺炎病人在發病前兩天已經有了傳染性。
向妮娟稱,新冠肺炎病毒的潛伏期是14 天,根據上述流行病學觀察到的變化,目前對密切接觸者的判定也有了變化。原來的標準是病人發病后接觸的對象為密切接觸者,但是現在的標準是病人發病前兩天接觸的人也是密切接觸者,需要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
疫情防控阻擊戰仍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成為阻擊戰的重中之重。作為疫情防控的基礎性源頭性工作,流行病學調查的目的是調查疾病感染來源,探索疾病特征和判定密切接觸者。目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中心正在開展相關工作。
現階段全國各地紛紛出現聚集性傳染的情況,向妮娟指出,聚集疫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管是在家庭內發生還是在公共場所,發生的這種聚集疫情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所導致的,因此建議大家要增大社交距離。
從流行病學調查的角度來說,如何幫助數字變得更加準確?向妮娟解釋稱,報告源頭首先來自于醫療機構對于病例初始接診的調查,如果這個病人剛開始給出的信息不準確,則需要去早期就診的機構進行信息的核實,有時候還需要去找到身邊關鍵的知情人進行核實,這都是為了保證關鍵變量和信息的準確性。
向妮娟還說道,武漢流行病學調查目前最大的難點是每天新增的病例數量還比較多,由此帶來的密接判定的工作量很大。相關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完成工作量,還要提高工作質量,因為只有高質量的數據才能作為正確決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