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璐
(南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
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很多先進技術應運而生,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現代化技術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完善課堂教學模式等方面有重要意義。其中數字化技術受到各教育階段的廣泛應用,教師通過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采用多媒體教學、計算機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將知識點相關內容信息進行更加便捷的收集、處理、整合、傳輸及應用,促使學生能夠最短的時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所以,為了最大化體現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價值,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學目標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并結合互聯網時代需求對鋼琴教學模式進行重構完善,為學生的鋼琴學習提供更有力的幫助和支持。
不同學生在不同因素的影響下,其自身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內在潛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1]。有些學生可能天生就富有藝術細胞和學習鋼琴的天賦,有些學生可能喜愛音樂但在理解和學習上存有較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差異化發展,根據學生之間的不同制定多樣化教學方案,才能實現班級學生學習水平的共同提升。但目前很多教師極易忽略學生的差異化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僅以完成教學任務為重點目標,對所實施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予重視。
互聯網背景下衍生出多種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網上教學、PPT教學等。但目前很多教師還停留在傳統教育階段,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和固定[2]。(1)教學時長。很多高校的鋼琴教學時長較短,這種情況下教師想要將鋼琴知識內容全部教給學生,就會單方面為學生灌輸知識,導致很多學生缺乏對知識點的自主學習和思考;(2)理論教學。理論知識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乏味感,若缺乏多樣化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易產生煩躁躲避心理,這種情況下難以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理論知識;(3)實踐學習。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后學生需要將所學習的知識和技巧運用在鋼琴練習和演奏上,但根據實際情況顯示,很多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較弱。一方面課堂上缺乏有效的練習和教學指導,另一方面多數教師還采用口手傳授的教學方法,使得實踐學習缺乏一定的實效性和可行性。
高校鋼琴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如在演奏技巧方面其包括和弦、輪指、八度等;在表演形式方面包括獨奏、合奏、齊奏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和規劃,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全面系統的學習內容。但目前很多高校在鋼琴課程的設置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導致鋼琴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于基礎理論知識和相關技巧的教學,而對鋼琴曲創編、表演時的應變能力、鋼琴演奏現場表演技巧等方面的教學極易被忽略[3]。
高校開設鋼琴課程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水平,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但目前很多教師缺乏對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課堂教學上更注重于演奏教學,讓學生反復練習同一首曲目。這種情況下會使學生形成錯誤的學習觀念,甚至存在部分學生認為:只要能夠將一首曲目順利彈奏,就能夠掌握鋼琴的演奏技巧,自身的鋼琴演奏水平也能夠得到實質性的提升。這樣的教學既不利于促進鋼琴課程改革,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鋼琴教學模式重構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所以,需要教師能夠先對學生的各項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教師將學生階段性的鋼琴學習成績、整體學習情況等相關信息內容進行整合,并借助數字化技術錄入系統進行匯總分析,充分了解學生在鋼琴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和個性化差異,進而以學生的立場和觀點出發為后期重構教學模式提供基礎數據,制定符合不同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模式。
一方面,教師應重新定位教學目標,開展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對鋼琴知識有基礎的掌握和理解,還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演奏過程中了解藝術、提升文化素養和綜合水平;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數字化技術,明確意識到數字化技術能夠將圖片、文字、聲音等信息內容借助相關設備及技術進行轉化,實現對所有信息內容的表達、傳輸和處理。在互聯網背景下,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均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4]。只有當教師對數字化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后,才能更好地運用相關技術對教學模式進行重構和完善。
高校鋼琴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范圍較多,不僅包含鋼琴學習的相關理論知識點、鋼琴演奏的技巧和基本方法,還包括鋼琴的演變過程及發展歷史等內容[5]。這些課程內容對學生學習鋼琴和學好鋼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幫助和意義,但由于課程內容較多加之課程時長較短,這種情況下高校管理人員及教師可以通過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幫助學生在有效時間內學習更多知識。首先,高校管理人員應根據自身學校的發展水平,結合鋼琴課程內容建立網絡鋼琴教學平臺,由教師通過互聯網搜集、微課視頻錄制等方式對網絡平臺內的教學資源進行補充;其次,為學生介紹網絡教學平臺的相關操作及內容,鼓勵學生在課前或課后通過網絡平臺瀏覽鋼琴知識、觀看鋼琴演奏視頻、復習鋼琴知識和演奏技巧等。同時設立專門的評論反饋區,學生可借助互聯網上傳自身的鋼琴演奏視頻或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瀏覽視頻及知識內容時產生的疑問進行網絡溝通交流。這種方式更利于提高學生鋼琴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實效性。
鋼琴知識點內容較多,教師在鋼琴教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加深學生對鋼琴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如在講解鋼琴發展歷史和演變過程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可通過在網絡搜集相關圖片和文字解說,并以PPT課件的形式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在講解鋼琴理論知識點或演奏技巧時,可為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制作教學短視頻并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帶給學生多感官體驗。除此,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進程為學生下發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階段性學習結束后自行錄制一首曲目的演奏視頻,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在欣賞、評價其他同學作品的同時也能夠認識到自身演奏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進一步學習和改進,促使學習過程更具有效性和針對性。
鋼琴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會將教學重點放在更重要的知識點上,這種情況下使得其他知識點內容容易被忽視和遺忘。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應用價值越來越高,教師可充分借助互聯網,利用移動設備構建鋼琴翻轉課堂[6]。比如,教師可通過QQ或微信構建班級鋼琴學習群,在課堂外可將有效的網絡教學資源以文件或視頻的方式通過學習群傳輸給學生。這種學習方式不存在固定課堂,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進行學習和觀看,實現碎片化學習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接收學生的學習反饋,有利于進一步完善鋼琴教學模式。
網絡學習資源內容較多且學習價值較高,學生在瀏覽觀看過程中能夠了解到更多的音樂知識。高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互聯網組織音樂比賽,如鋼琴曲創造大賽、曲目演奏比賽等,不僅能夠鍛煉和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幫助其在鋼琴學習和發展上取得更高的成績。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將多媒體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應用到鋼琴教學過程中,對改善教學質量、完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重要作用。所以,需要高校管理人員及教師能夠加強對傳統教學模式重構的重視度,通過評估學生、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利用多媒體教學、構建翻轉課堂、組織網絡比賽等方式,逐步形成具有合理化、多樣化和信息化的高校鋼琴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