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萍
(蘇州灣實驗初級中學,江蘇 蘇州 215200)
傳統的音樂教學只是較單一地傳授音樂知識、教會學生唱幾首歌,課堂被簡單的“讀”和“唱”所占據,課堂效果一般。[1]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音樂課程教學規避了傳統音樂教學的弊端,通過新的理念與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興趣和積極性,有非常深遠的研究價值,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和未來的發展,符合時代的需求。
自國家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要求提出以來,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體系的構建問題,全國上下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音樂學習后表現出的綜合能力,以音樂知識為基礎的全方位音樂技能,是學生發展與社會需要的關鍵品格。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能夠傳遞出各種各樣不同的情緒,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表達與交流,教學時需要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步完成學生情感表達的培養,提升學生的音樂美學意識。[3]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核心素養不僅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而且對其良好品格的形成、更好地融入社會等方面均能發揮較好的促進作用,對學生個體的發展大有裨益。[4-6]
初中階段是學生從幼稚到成熟的重要過渡階段,是每一個學生自我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在進行教育時必須注重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導向。[7]特別是音樂學科,要通過激起學生心靈的關鍵點,通過欣賞、識譜、教唱等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與審美能力,進而提升其核心素養。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更要完成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標志著學生全面學習各方面知識,注重全方面發展,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在核心素養目標下,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個方面,即積累理論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和塑造完整人格。[8]理論知識是學生各項能力的基礎,要注重教學方式的選用,避免學生覺得枯燥而失去課程的吸引力。[9]注重樂理知識的培養和支撐,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創新能力作為核心素養的關鍵組成部分,是我國目前人才體系中最缺乏的要點,學校必須主動承擔起人才培養任務,注重教學任務對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營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充分開放的空間中探索知識,激發創新意識。[10]完整人格的塑造同樣是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學生成長為有用之才不光要有堅實的知識基礎,更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要在核心素養教學中教會學生明辨是非,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其健全的人格。
《青春舞曲》是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品,主要教學目標是學唱維吾爾族民歌《青春舞曲》,領略歌曲的音樂風格特點,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從而培養學生對民族的熱愛和對音樂的向往。學生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歡快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緒及創作手法,運用聽唱、視唱、討論、合作、探究等方法來深入了解作品,并對歌曲進行舞蹈創編,從而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并珍惜美好的青春時光、好好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新疆風情圖片和視頻導入,讓學生對新疆先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包括文化特點、藝術歷史、自然風光等)。隨后聆聽范唱,要注重引導學生調動起活潑、歡快而充滿青春活力的情緒。熟悉旋律并探究、發現旋律(重復、變化重復,“魚咬尾”)的創作特點,并進行拓展延伸。帶領學生熟悉歌詞,通過有節奏地朗讀歌詞和范唱,逐漸讓學生熟悉歌曲內容,個別有難度的旋律可以加強、反復練習,最終實現完整旋律的掌握。加入即興創編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合作精神。
在課堂的設計和教學中,主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緊抓興趣為動力,引導學生感知音樂,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特有魅力,根據學生的審美特點及發展規律,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和靈活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盡管舞蹈創編對學生來說非常難,但是通過一定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還是能很快掌握所學的內容,靈感也得到一定的激發;三是充分調動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用優美的、富有感染力的民族文化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學可以運用很多其他的手段合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完成核心素養的培養。
1.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音樂欣賞方式
一些傳統的音樂審美教育將審美的目的錯誤地定義為追求某種性質的表現,通過機械化的方式感受音樂,是無法深切體會到音樂審美體驗的。音樂美是一種感官體會,過多的理性分析反而會影響美感體驗效果。開展審美活動時要注重聯想的“度”,不能因為過分聯想而忽略了音樂自身的魅力。
2.避免過度解釋音樂
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會結合教材內容為每首歌曲找到合適的解釋和意義,讓學生像理解課文一樣去理解樂曲,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學生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樂曲欣賞之中,誤以為音樂欣賞以感知內容為主,而忽略了旋律的賞析,導致無法養成用心感受音樂的習慣和能力。
3.選擇“情”“形”交融的音樂作品
音樂欣賞和音樂演唱是初中音樂教學的兩個重點,情”和“形”是音樂作品中息息相關的兩個部分,成功的作品必須二者兼備。青少年正處于想象力豐富的時期,情感體驗正在不斷拓展,因此,應多給其提供體驗音樂情感的機會。
想要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首先要注重加強其感性經驗,就是通過多聽來實現,為學生創造接觸音樂的機會,廣泛地涉獵各類音樂作品,避免接觸的音樂種類過于單一。教師要加強引導,強調不同類型的音樂給學生帶來的感知效果,豐富感性體驗,從而完善其音樂欣賞能力。學生個體文化素養的培養與音樂課程的欣賞過程聯系緊密,很多聽者對音樂的美的感悟都是在一瞬間產生的,想要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核心素養,必須注重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培養,在音樂作品學習前,更多地了解創作背景,結合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幫助學生提升素養內涵。
音樂核心素養離不開對音樂的興趣培養。音樂不僅可以調整心態、舒緩心情,還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對于喜歡音樂的人來說,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但樂理知識卻是復雜而枯燥的,教師在樂理知識教學時,應通過一定的趣味學習讓學生增加對音樂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通過興趣的提升來帶動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肚啻何枨愤@首歌曲采用重復、變化重復的創作手法,節奏明快、韻味別致,唱起來朗朗上口。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上臺展示成果,并評選出最佳小組。師生合作探究,挖掘歌曲旋律的創作特點,體驗歌曲的韻味,感悟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適當加入簡單的新疆舞動作為歌曲創編。也可用“魚咬尾”的創作特點讓學生創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及合作精神。實踐證明,這種“競賽類游戲”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音樂核心素養和鑒賞能力的形成與培養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須具備基本的樂理知識并能夠在音樂中投入大量情感。在訓練學生鑒賞能力和素養時,教師要為情景教學調動情感,開展情景模擬教學,將準備好的素材導入到教學工作中,提升模擬情景的真實性和成效,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提升核心素養教學的有效性要注重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圍繞教學主題善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實踐活動,正確體驗和感悟音樂內容,從而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如激活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旋律中即興填詞,介紹自己的家鄉,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或對親人的摯愛,通過填詞活動來培養學生情感的表達和實踐能力。在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學習空間,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素材,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對音樂熱愛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創作音樂,教師讓學生自己完成創作是不實際的,但是音樂可以成為學生抒發感情的一種方式,讓學生自由表演或即興發揮一段,也可鼓勵學生創新串燒,從而提升其創新能力和表演能力。
核心素養理念下構建初中音樂課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任務,必須依托精品課例,合理運用各類教學手法,規避教學模式弊端,合理引導學生學習音樂、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其年齡段的發展特點,加強交流和引導,實現核心素養下精品課例的構建,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