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恒 遼寧傳媒學院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也隨之發展趨勢強勁,幾乎涉及了各個行業,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教育行業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本文從新媒體視角下針對廣告學專業人才創新培養模式、應用能力培養等方面闡釋新媒體時代下課程教學應如何改革,以期為此專業教改提供參考。
當代是信息產生價值的時代,電子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在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廣告學專業有了它新的意義:不僅以廣告現象為研究出發點,還要通過傳播廣告信息對社會公眾起到正向誘導作用。廣告學專業作為我國高校教育中基礎相對薄弱的應用型學科,強化創新創業理論,開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促進現今廣告學專業內涵式發展的必經之路。如何圍繞廣告學專業設置應用能力培養課程是重要與急切的時代課題。
傳統的教學模式禁錮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忽略了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宗旨。將教學的重點一味地放在單方面的傳輸知識上。過于學術的理論框架教學對于學生探索廣告活動規律、形成廣告原理的過程太過單一和片面。現代科學發展至今,有關學科已發展到幾千門之多,各類學科之間互相交叉、滲透并形成了一些邊緣學科。廣告學專業由此形成,并成為一門綜合性邊緣科學。傳統的教師寫板書、學生抄筆記,課堂成為講堂的教學模式已不足以應對這樣的綜合性學科。
按照每所高校的教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廣告學專業開設的課程略有差異,但其宗旨都是培養具備科學知識、廣告技能的專業型人才。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針對課程的設置存在過于片面化的現象,常常將教育方向側重在理論層面上,卻忽略了實際上廣告專業學生不僅需要學習傳播學與市場營銷學等相關知識,一定的審美基礎、廣告設計和廣告效果評估等相關知識也尤其不可缺少,最重要的是要知曉一些廣告法律、法規等相關條例,進而實現市場營銷能力的培養及提升,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以實踐為導向設置廣告學課程建設。廣告學本身就是依托很多門其他學科而發展起來的,也致使全國各大院校開設這門課程都是建立在各自的人才培養導向下的。例如,傳媒類大學開設的廣告學側重在傳播方向為主;藝術類學院開設的廣告學側重在視覺傳達為主。雖說側重點不同,但在課程設置上并沒有凸顯自己的學科定位和辦學特色。所以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也不能陳舊單一,應向傳播媒體多元化傾斜。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精神文明的首要任務。思政教育離不開正確人格教育的引導,人格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礎。當今社會誘惑較多,很多媒體平臺又沒有完善的監管機制,年輕人看到的所謂“網紅”、歌星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例子層出不窮。當今大部分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容易被假象迷惑,甚至一些“讀書無用論”“金錢至上”的想法也孕育而生。把“大思政”引入課堂,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遵守道德準繩,切實貫徹廣告行業法律法規,不做虛假廣告,創建健康綠色的新媒體環境,樹立學生正確三觀。將思想政治與專業課程有效結合起來,能夠提高學生的軟實力。
搭建應用型高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平臺。企業和學校之間進行合作,首先要建立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機制。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訴求進行相應的課程開發,還可以提供相關技術設備或實習參觀機會供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可以邀請企業相關人員進入課堂介紹自己的企業文化和企業訴求。這樣,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能夠培養出真正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避免傳統的教育方式用非所學,以致就業率較低,很多學生面臨畢業就轉行的困境。
新媒體的成長與廣告學專業的發展相輔相成。廣告學專業的發展正處在這一個重大轉型期,各種訴求孕育而生,廣告資訊等信息傳播便捷,有可視性、低成本等優勢日趨明顯。作為以傳播為主導的廣告學專業顛覆的不僅僅是信息傳播方式或商業廣告策劃與創意,更多的是新的認知將驅動思維和行動方式的改變,進而塑造一個具有新特征、新形態的廣告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