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靜 赤峰學院音樂學院
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主要是為初中和小學培養合格的音樂教師,高校職能決定了其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高校鋼琴是一門必修課程,教學時間大多在三年左右。普通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專業能力較為欠缺,所以,要想提升鋼琴教學品質,教師務必對教學進行改革創新,以滿足新時代鋼琴教學的需要。鋼琴教學的優化包括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及考試制度,教師需要在這幾方面進行全方位拓展,以確保教學改革的有序落實。
確定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方針是高校鋼琴教學的前提條件。
教師在鋼琴教學開始時,應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觀及人生觀進行培養。教師要有目的、有宗旨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明確自身行為是否正確,使學生形成學海無涯、迎難而上的學習態度,進而逐漸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學習觀和人生觀[1]。
高校專業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尤為關鍵。良好的審美觀念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大幅提升,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對鋼琴藝術的喜愛,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凈化學生的心靈。所以,在教學時,首先,鋼琴教師可以適當融入一些歷史文化知識及舞蹈知識等,擴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鋼琴藝術與其他科目的聯系。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文學著作,參觀一些藝術展覽,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入自然,以尋找創作的靈感,讓學生在知識、藝術及自然的熏陶下慢慢提升自身審美水平。
樂趣可以讓學生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調動自身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第一,上行下效是不可或缺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全方位凸顯作品內容,及時表達自己對鋼琴音樂的喜愛,以自身行動來帶動學生,調動學生對鋼琴藝術的興趣。第二,傾聽優美的鋼琴音樂非常關鍵。為了激發學生對鋼琴的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一些經典的鋼琴樂曲,帶領學生參加音樂會,讓學生了解一些著名音樂家的經歷,使學生從中汲取力量。第三,活學活用是最重要的。教師要科學、有效地指引學生靈活運用課上所學知識來理解音樂作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感染力及想象力,讓學生在具體運用中感受鋼琴的魅力所在。
完善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內容是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關鍵。
為了讓學生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高校鋼琴教育不能只重視知識教育和技術教學,這是片面且單調的[2]。教師要綜合社會需求和學生的差異來優化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巴洛克時代有許多出色的鋼琴作品,其構造也十分完備,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引入這一時期的鋼琴作品,加強學生對鋼琴作品的了解。此外,學校可以構建數據庫,收藏一些與鋼琴相關的素材,便于學生靈活運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應先指引學生仔細學習多種鋼琴知識及技巧,為其以后的鋼琴演奏水平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將泛彈和精彈相融合,提高學生的實踐演奏水平。
學生的多項能力構建在出色的鋼琴能力的基礎上。教師在鋼琴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兩方面的指導。一方面,教師應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節奏是音樂的核心部分,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仔細領悟節拍,幫助學生演奏出動聽的樂曲。另一方面,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樂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作品的展現力度,引領學生體驗作品的境界,指引學生想象作品描繪的場景。
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方式的優化創新是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教師應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遵循因材施教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這也是提高鋼琴音樂教學效果的關鍵[3]。教師要在教學中仔細觀察,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對于認識樂譜有一定難度的學生,教師應幫助他們認識譜號及音符等,讓其學會準確讀譜;對于接觸鍵位有難度的學生,教師要幫助其認準鍵位,使其學會正確的接觸鍵位的方式;對指法不太嫻熟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其正確的指導,讓其熟練掌握指法。
學校可以不定期開展專業講座,向學生介紹鋼琴領域的最新資訊,并組織學生參加高質量的音樂會,讓學生感受鋼琴的魅力。同時,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更多表演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展現自身才華,樹立信心,激發其對鋼琴的熱愛。
教師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讓學生分工合作地進行鋼琴表演和學習。一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言堂”的弊端,讓學生在師生討論中更好地理解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共同學習,互相幫助,構建良好的生生關系。
優化創新對高校音樂鋼琴教學品質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優化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專業素養,激發學生對鋼琴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應完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拓寬學生視野,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促進高校鋼琴專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