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刻 武漢音樂學院
相對公共課程來說,音樂學院聲樂專業課教學,普遍存在“隨性教學,臨時發揮”的特征,教師在教授聲樂專業課尤其是“一對一”個別課的過程中,通常缺乏系統、規律的教學計劃及學年的整體教學思維。本文以聲樂教學中意大利歌曲《我多么愛你》(庫爾蒂斯曲)為例,假定授課對象為剛剛升入本科二年級的男高音學生,對音樂學院聲樂專業課教學教案進行設計與研究。
該生通過一年來的學習與訓練,對基本的發聲技巧及歌唱形態已有較全面的認知。在穩定和鞏固中低聲區基礎音域的同時,亦嘗試和建立了一定的高音區(ba2、a2)。但中低聲區、過渡音區及高音區三者的音色統一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過渡音區(e2-#f2)及高音區“關閉”唱法的技術還在學習與磨煉的階段。
在作品及音樂風格方面,該生能較為完整地演唱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目前已涉及意大利及中國藝術歌曲若干。其中,意大利語作品包括不同時期作曲家的代表曲目(從巴洛克時期至浪漫主義時期);中國作品則是其貫穿了兩年的聲樂學習。
根據該生目前專業現實情況,本學期擬在專業技術方面一如既往地鞏固和完善中低聲區這一基本音區,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建立更多的、正確的歌唱技能以支持高音區的需要。與此同時,繼續強調過渡音區的訓練,男高音“關閉”唱法的訓練,使高、中低音區音色走向統一。
通過對《我多么愛你》的學習與演唱,聲音技術上,在繼續鞏固和完善中低聲區演唱音色的同時,加強過渡音區f2、#f2的訓練,以進一步練習高音區的“關閉”技術;語言與音樂風格上,用準確且具語感的意大利語演唱自由、浪漫但又不失規范性的意大利民歌。
(1)這是一首熱情洋溢的意大利民歌,作品中有很多長線條樂句需收放自如,演唱這些樂句時需十分連貫,并注意演唱時的輕重緩急。(2)意大利語是學生熟知的歌唱語言,這首作品中語言較密集,應清晰地發出每一個元音及輔音,尤其注意雙輔音的發音。(3)演唱作品時要強調歌唱方法,尤其是過渡音區及高音區,應充分建立在歌唱氣息上。
講授式、示范式、實踐式、啟發式和討論式。
(1)練聲(約15分鐘)。演唱練聲區若干條,在規范中低聲區的演唱后,以過渡音區及過渡后的高音“關閉”技術為重點,但這一技術需長期訓練,不可操之過急。
(2)回課(約5分鐘)。《我多么愛你》為一周前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學生已能熟悉地演唱。仔細傾聽學生完整地演唱一遍,思考學生對練聲技巧在歌曲中的運用及其對該作品重點、難點的把握,針對學生的缺點擬定解決問題的辦法。
(3)講授新課(約20分鐘)。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針對演唱中出現的問題,逐步進行講解和示范,務必使學生能當堂理解并掌握。主要內容如下:
聲音技術上,對中低聲區的音色進行進一步規范,并結合作品的旋律特點對過渡音區及高音區進行指導訓練。語言與音樂風格上,再次規范意大利語歌曲的語言學習方法,強調語言中的部分難點,如“雙輔音”的斷開等問題。結合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樂句對意大利歌曲演唱風格中最大的特點“legato”(連貫)進行講解、示范。音樂表演上,要求學生在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做“畫龍點睛”式的表演,切勿在根本不懂演唱內容的情況下隨性亂表演。
除此之外,根據學生自身的演唱特點、當堂演唱的情況,就作品旋律的色彩變化、情感的起伏、呼吸運用等問題,進行相關解答。
(4)課堂小結(約5分鐘)。重申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并對學生當堂學習狀況作出評價,同時根據學生上課的情況布置作業并提出如下要求:下次專業課之前,應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練習。建議聆聽意大利著名歌唱家N.Gedda的演唱版本,以對作品的歌詞內容、演唱特點進行更深入的理解與研究。
在本次課上,該生較好地完成了歌曲《我多么愛你》的演唱和學習,發揮了較強的理解力,思維較敏捷。但是,從理解到熟練地掌握并能成熟地演唱作品則是一個較長的學習與練習的過程,希望該生能對《我多么愛你》這首歌的重點、難點進行持續性練習,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將所學的內容融會貫通,從而更好地詮釋這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