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梟 甘肅省歌舞劇院
舞蹈是一種通過舞蹈演員的動作及音樂、道具等來表現一種情感或反映某種生活的藝術形式。相關調查顯示,那些能給觀眾帶來積極感覺并且得到認可的舞蹈,對于舞蹈演員舞蹈表演力的要求都十分嚴格。所謂舞臺表演力,即演員對自身肢體藝術的表達及情感的渲染的能力。如何培養舞蹈演員的舞臺表演能力是本文的研究宗旨。通過調查研究筆者發現,舞蹈演員自身對于舞蹈事業的認識、自身的文化素養、舞蹈基礎能力及對藝術的詮釋能力等都對其舞臺表演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舞蹈的精神內涵與文化是通過舞蹈的表現形式和演員的形體動作加以表達的。只有通過優美的形式和舞蹈動作,舞者才能生動地展示舞蹈的精神內涵,所以,舞蹈動作技巧是提升舞者表演能力的基本。因此,要想提升舞者的舞臺表演力,首先,我們要加強舞者的基礎訓練,如針對腰腿、肢體等的訓練,從而使其具備牢固的基本功。其次,我們要加強舞者的舞蹈技能訓練,可以通過向舞者講解、演示和播放舞蹈視頻,使舞者對舞蹈技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使舞者進行反復的訓練,從而達到表演效果。聽覺、視覺和動覺將對舞者的大腦產生強烈的影響,能引導舞者分析和組織信息,從而使其掌握一個熟練的動作,這意味著舞者有了一定的舞蹈技巧。在有了一定的舞蹈技巧后,舞者就可以運用舞蹈技巧強化舞臺表現力。舞蹈技巧可以在舞蹈中感染觀眾,引發觀眾共鳴,這樣舞者的表演就是充滿了情感的表演。不同于我們經常說的舞蹈技術“跳”“轉”等,這里的舞蹈技法融入了情感、生活、內涵和獨特的魅力,只有這樣,舞蹈技巧才能提高舞者的舞臺表演能力,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為了提高舞蹈的舞臺表演性,舞蹈演員必須實現情感與舞蹈技巧的有機結合。
心理素質的高低是演員能否將自身真實水平完全體現的重要影響指標之一,心理素質較強的演員能將演員的基本功、演員對于動作表情的控制完整地呈現在舞蹈表演中。相反,心理素質差的演員即使平時在各個方面都很優秀,也有可能在舞臺表演時由于緊張等心理因素而不能完全發揮自身的真實水平。
培養演員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力,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日常訓練中增強演員排除外界干擾的能力,在訓練中模擬舞臺表演中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有針對性地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可以通過加強演員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達成,在表演中只要開場音樂響起,演員就應立刻進入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將自身與整個表演融為一體。另一方面是講訓練環境應盡量接近真實的表演舞臺,包含場景布置、舞臺位置的設定等,若能模擬有評委老師、競爭隊友及觀看群眾的場景就再好不過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對舞臺表演的良好發揮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對于現代人來說,從事某種職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對這個職業的基本態度,如是否感興趣、是否熱愛等,這對于今后的工作展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學習能力強或者技術一流,但對舞蹈無愛的演員,跳出有感情、有渲染力、并且技藝高超舞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主觀上對舞蹈的熱愛如同給舞蹈注入了靈魂,任何技巧、任何情感都需要靈魂將其串聯起來,從而達成較高的完成度,甚至可以進行積極主動的創新。舞蹈表演不單單是舞者自身對于藝術的追求,更是對觀賞舞蹈的觀眾的付出的回饋。對于舞蹈表演來說,觀眾就是上帝,他們既是舞蹈藝術的觀摩者,又是舞蹈藝術的支持者。努力創作出觀眾所喜愛的優秀節目是一個好表演的根本所在。
外部環境對舞蹈演員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現實中存在著這樣一種“龍生龍,鳳生鳳”的現象,即子女似乎在父母所從事的職業方面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子女進入社會后從事父母職業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并不是先天的遺傳因素,而是后天環境的熏陶。在生活中,從小耳濡目染及家長有意無意的引領,使他們自然而然地傳承了上一輩的技藝。
外部環境因素還包括舞者的朋友群、學校環境及教師水平。志趣相同的群體有利于舞者之間相互鼓勵及切磋技術,彼此的相互感染能促進彼此技術的提高。學校的教育環境及水平是一個舞者能獲得良好教育的持續性條件。而一位伯樂式的良師則是舞者藝術生涯千里行的良好開端。
真正的藝術必須以生活為創作源泉,但并不限于生活。因此,一名優秀的舞蹈演員在不斷提高自己舞蹈技術的同時,必須豐富自己的情感,通過強化舞臺表現力去感染和帶動現場觀眾,從而為觀眾帶來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