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鵬宇 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中國的書法藝術始于先秦,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縱觀書法發展長河,無數優秀的書法大家,留下的經典作品數不勝數,其中被后世稱為“書圣”的王羲之的代表作品《蘭亭序》是書法界的經典。本文就《蘭亭序》進行賞析,從其形式層面、意蘊層面及影響進行闡述。
在中國古代書法發展史上,王羲之可謂不可不提的大家,足見其影響之大。他的經典書法作品層出不窮,而被人們廣為談及的就有《蘭亭序》。《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蘭亭序》是王羲之四十七歲時所作,它記述了他與友人雅士于蘭亭聚會,在會上各人作詩的場景,《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為其友人所作詩文寫的序文。
《蘭亭序》全文共28 行,324 個字。一幅書法作品都是由一個個字組成的,而每一個字都有不同的筆畫構成。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體現整體美。因此,缺乏整體觀念的人難以鑒賞或評判作品。《蘭亭序》和普通的作品一樣,都是由不同的點線組成的字形成的,但其特殊魅力在于這些字的高度融合,整體行云流水,令人觀后賞心悅目。《蘭亭序》中的任何一個字單獨拿出來都有其變化,從整幅作品看,字與字之間毫無障礙,流暢勁健,一氣呵成,有一瀉千里、不可遏制之勢,能給欣賞者帶來視覺上的享受。
一幅經典作品不僅在書寫上有著高超的技巧,也要在意蘊感情方面具有研究價值。王羲之生于東晉時期,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較為混亂的時代,然而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在精神狀態上卻極為自由。因此,魏晉時期也被稱為最富于智慧和具有濃烈熱情的時代。
王羲之出身名門,受過良好的教育。在蘭亭聚會之時,王羲之已經四十七歲,一生經歷輝煌,將至暮年,對自然和生命發出感嘆。他在文中感物吟志,描繪稽山的秀麗風景,在如此美好的自然風光下,抒發了浪漫情懷,在當時情景中產生無限想象,我們從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他對人生的無限憧憬和向往。轉而由樂生悲,感慨時間易逝,事物瞬息萬變,感懷再美的風光也終究逃不過時間,總會逝去,這也是對自然風光的感嘆,更是對人世無常的感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悲歡離合總有時。王羲之感嘆人生苦短,歲月無情,生命無常,為自己已是暮年發出感慨,流露出要珍惜當下,并積極入世的態度。
《蘭亭序》既是王羲之自幼刻苦勤奮、厚積薄發的書法功力的體現,又是魏晉時期社會精神面貌的縮影。
《蘭亭序》是書法發展史上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其之所以成為后世學術研究交流瞻仰的經典,是因為它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獨特魅力。
首先,《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為后世留下寶貴的臨摹學習范本。臨摹是書法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通過臨摹學習其書寫并體悟其所飽含的意蘊,能夠給書家和學者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摹古同時也能為創作做準備,豐富中國書法的內涵。其次,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蘭亭序》的見解也會有所不同,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意義,同時在欣賞時也會有不同的感受,給予現代人新的啟示。縱覽中國古代書法史,很少有作品能夠像《蘭亭序》這樣,在跨越了如此漫長的時間、廣闊的空間后,還能保持其藝術魅力,并能在后世歷久彌新,散發新的生命力。
由此可見,《蘭亭序》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留給我們珍貴的經典之作、藝術瑰寶,具有深遠意義。作為經典的書法作品,《蘭亭序》讓書法愛好者百看不厭,細品之則能感受到其更強的生命力。
漫漫歲月幾千載,歷久彌新書更香。作為中國幾千年來的優秀的經典書法作品,《蘭亭序》經得起歲月的打磨,并具有完美的整體美,經得起品味的內涵美,為無數書者提供了學習的典范。耐人尋味的《蘭亭序》在經過一次次不斷的解讀后,會使我們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悟,值得我們細細體悟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