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湲 遼寧師范大學
電影景別的變化可以帶來觀影視點的變化,它能夠在滿足觀眾從不同的視距、不同的視角觀看景物的心理要求的同時,掌握觀眾思想動態和欣賞趣味。
畫面主要運用了兩個人物的特寫鏡頭,在陳永仁被警校開除后,影片略顯靜止地對比了兩人的態度,特別是對他們兩人一個向后轉頭,一個向前轉頭的動作進行了一個特寫的拍攝,眼神的刻畫也通過特寫手段表現得淋漓盡致,更讓人對這個改變兩人的人生的時刻印象深刻。緊密流暢的切換鏡頭把陳永仁作為古惑仔打架和劉健明作為警察在訓練的劇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陳永仁的手指點墻特寫則是為他之后做臥底用摩斯密碼報信做鋪墊,鏡頭是在轉變中快速地做鋪墊,可謂短而精彩。而這個轉頭就是二人命運巨大反差的一個象征性表現,頭轉過,命運就此別過,而最后一個全景鏡頭,門里門外,從此就是兩個再也不同的世界。
這段情節的畫面主要是采用交叉式蒙太奇的拍攝手法,運用分敘的手段,將兩位主角各自不同的生活與命運,通過一條共同的時間軸來表現,將其交錯穿插在一起,通過鏡頭不斷切換、穿插、跳轉,表現了同一時間段內分別做著警察與警方臥底的兩位主角的不同命運。將兩位主人公放在一起表現后,他們之間的差異和命運的殊途感就表現得更為明顯。蒙太奇是影視藝術中最獨特的表現手段,展現了影視藝術特有的時間、空間及其復合,可以在各種空間中自由轉換。
影片運用了甩鏡頭和對比式蒙太奇的表現手法。首先是年輕時的陳永仁在被抓進警局時拍照,然后鏡頭一晃變成了他成年之后的模樣;而表現劉健明時,也是在拍攝年輕的劉健明時通過甩鏡頭將畫面快速切換到成年的劉健明身上,這個甩鏡頭的運用讓兩組不同的時空自然地銜接在一起,同時壓縮了電影時間,直接快速地切入主題,為之后人物性格的刻畫與情節的展開做鋪墊。通過運用對比式的蒙太奇,將二人從年少到成人不同的命運身份加以展現,象征了二人命運的對立,表現了兩位主人公以前、現在、以后都將會因命運交叉而又殊途。
電梯層數的緩慢特寫、黃警司電梯門被緩緩打開的特寫與大部分急速運動鏡頭的強烈對比更是推動著劇情走向高潮。畫面采用了特寫鏡頭和插敘手法,當黃警司從大廈頂樓被人扔下來時,鏡頭對當時的陳永仁進行了特寫拍攝,臉上那種震驚、悲傷、恐懼、茫然的表情全面呈現出來,形象可感,這短暫的一分鐘劇情好像被拉長了。然后采用插敘的手法切入了黃警司生前和陳永仁相處的情節,緩緩播放的音樂和緩慢切換的鏡頭及演員震驚無奈又悲傷的表演,以及黑白色調的畫面處理,讓整個情節蒙上了一層悲傷的色彩,溫情的過去與殘酷的現實對比和碰撞,讓畫面傳達出一種具有巨大反差感的悲傷情緒。
天臺對峙的鏡頭采用了大特寫和內切的手法。鏡頭在對峙的兩個人中切換和跳轉,內切鏡頭讓這種對話感與交流感得到了加強,讓這段對話的情節表現得更為深刻,同時在鏡頭的反復切換中,通過大特寫的刻畫,兩個人無論是心理活動,還是或坦然,或緊張,或無奈,又或辛酸的神態表情都直接反饋在臉上。
兩人回身注目的鏡頭采用了交叉蒙太奇與主題蒙太奇兩種手法,依舊是大特寫,與片頭相呼應,是本片最有內涵,也最有深意的升華一筆。影片最后是兩個人的特寫,隨后是劉個人特寫,回到正篇敘事,也就是陳劉人生轉換點,陳永仁被趕出學校時的鏡頭,配上“我想和他換”,影片在最后依然是這個鏡頭,只不過是換成了成年之后的他們,而這一轉頭采用了主題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影片反復強調這個轉頭的瞬間,似乎命運的轉折就在此刻被放大,這一轉就是命運的一轉,而采用成年后的主角形象,仿佛在暗示多年之前他們就預見了會是現在的結局,而結尾劉健明說的那句“我想跟你換”,揭示了他內心復雜的情緒,把劉健明的內心矛盾放大而又具象化。影片結尾處重復蒙太奇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影片兩位主角的形象與性格色彩,再次擴大了其中的命運的差異性和殊途感,是與電影前半部的呼應,意指兩人所選不同的路,會有不同的結局。
之后的部分,可以說雖然情節有變化,但是拍攝手法不變。而在電梯口陳永仁被一槍擊斃,黑白的鏡頭配上緩慢的肢體動作,槍聲和突然黑幕,沒有血腥的場面,讓電影再次進入高潮。黑幕結束后,陳永仁緩緩倒下和再現《再見》背景音樂,這正是黑幕的使用和情節設計的巧妙之處,再一次的慢鏡頭和背景樂的配合,將電影推向二次高潮。
《無間道》故事在發掘人物內心上下足功夫,時間和鏡頭的運用都很緊湊,這不僅是編劇對劇情把握尺度的問題,還是導演對情景的合理性運用問題,復雜的劇情在對稱的拍攝下,變得井井有條、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