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閑 上漆坊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漆藝通過材料美和工藝美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漆藝的視覺審美要求和材料工藝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了讓漆藝得到繼承和發展,漆藝行業需要為漆藝產品注入新的活力,讓漆藝產品不斷創新和發展。
漆藝文化的發展代表著我國上千年來的歷史文化沉淀和發展,其經濟文化價值的提高也代表著我國軟實力的提升。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漆文化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受到人們關注的同時,也被賦予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活力。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表達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漆器、漆塑及漆畫對于藝術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受到材料的屬性限制,漆材料在溫度濕度適合的環境下制作出的產品才能快速干透。同時由于某些漆產品受到手工化操作的限制,制作周期較長,即使人為建造蔭干房來縮短漆藝材料晾干的時間,也無法和中國繪畫和水彩畫等作品制作周期相比。由于一些人對漆材料過敏,而且其產品制作流程復雜,很多人沒有耐心和恒心投入此行業,這便造成了人才缺失,阻礙了漆產品市場化的占有速度和漆藝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從漆藝的制作工藝來看,其制作流程相當復雜,它的制作需要經過制作底胚、表布、刮灰、打念、鑲嵌、刷漆、貼金、打磨、推光、楷清等工序,特別是漆藝產品后期打磨的位置、打磨的程度和技巧決定了一件漆藝產品的質量和藝術經濟價值。所以漆藝的制作工藝只能是手工制作,很難被機器所取代,這導致漆藝產品制成周期長,產品的人工制作屬性和周期屬性不能跟上市場的供需要求。而漆藝產品的產能太小,人們接觸的漆藝產品少,自然對其缺乏了解,難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由于漆藝產品材料成本高,手工成本高,制作周期長,產能又低,難以實現企業化生產,導致漆藝產品單價偏高,使消費者望而卻步。但漆藝產品市場占有率少,認可度低,造成漆藝產品有價無市的局面。
高等院校可以開設漆藝專業,從民間優秀的漆藝工作室中挑選具備漆藝技能、市場需求、產品造價、質量要求等多方面經驗的優秀漆藝師,創設校企聯辦的培養模式,改善漆藝人才就業問題,降低企業生產的人工成本。同時,這也有利于解決漆藝難以傳承的問題。
漆藝的傳承不應局限于小規模的手工作坊或小范圍的個人傳承。高校應當倡導將漆工藝作為一門藝術專業文化課程納入藝術類院校或者開設藝術課程的高等院校及高職院校,讓學生進行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全面了解和掌握漆工藝技術和漆材料藝術。同時,學校應當大力宣傳漆文化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擴大漆藝在群眾中的認知度,提高漆藝的使用價值和審美情趣,激發人們對漆藝產品的購買欲望。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從而擴大漆藝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升級和發展,漆藝產品市場化和規模化是我國文化產業升級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國加大了對文化產業創新和高效創業人才的扶持力度。我國高等院校在教授漆藝專業課程時,應當以培養漆藝高端人才為目標。相關產業應當合理控制漆藝產品的材料成本,不斷升級和改造漆材料的使用技術,讓漆藝產品以更好的藝術姿態和價格進入市場,得到群眾的認可。
漆藝產品受到漆材料和漆工藝的限制,價格普遍偏高,難以被消費者廣泛認可。同時,漆藝傳達的審美價值減弱了其實用價值,因此,在對漆藝產品進行創新時,相關工作者應當盡量體現漆藝的實用價值,并以此為主要生產方向,從而更好地發揮漆藝產品的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相關產業應當結合市場需求,以院校和企業的聯辦方式,打造標準化生產的模式,將漆藝的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使其滿足年輕人對市場產品的需求。同時,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宣傳漆藝的藝術經濟價值,能夠提高漆藝產品的市場認可度,激發年輕人對漆藝產品的購買欲望,促進漆產品市場化。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鼓勵漆行業的高端技術人才對漆工藝進行大膽創新,從而讓我國漆文化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