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昭 吉林警察學院
人們對美的追求激發了自身的創作靈感,在不斷地思考和摸索中,加強了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在欣賞了其他藝術作品后,提高了對美的理解。如果一個人缺少審美能力,就會缺乏創造精神并且難以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甚至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審美能力還是一種特殊的價值觀,正確的審美可以給人們一種新的生活體驗,具有獨特審美觀念的人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的存在、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價值和精神境界,還能對未來的人生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1]。
大學教育不僅需要幫助學生積累濃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美學教育就是大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審美教育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在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一顆美的心靈。
審美能力是作為人所特有的一種能力,在古代,人們用琴、棋、書、畫作為判定讀書人能力的標準,而這四種能力中有三種都需要創作者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在目前可以利用科技的手段改造外觀的時代,人們對于美丑的判斷很難有準確的標準,社會上出現的一些媚俗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審美標準帶來負面的影響。目前就大學教育的專業而言,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僅限于教師在課堂上的傳授,學習內容較少,缺乏和生活的聯系,學校較為注重學生在智力方面的開發,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情感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必定會較為功利,而審美情感可以幫助學生減少功利心,達到較崇高的心靈境界,在生活實踐中達到真、善、美三者相統一的目的。
藝術來源于生活并且是生活的高度提煉和轉化,任何藝術家的創造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現實生活。藝術教育就是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將一些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藝術作品展示給學生,以達到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讓學生實現和創作者情感的共鳴,提高學生對美的追求和理解的目的,這是一種影響學生思維的感性教學活動。通過對事物或現象的深入理解,學生可以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藝術教育在學生想象力方面的促進作用是任何教育都無法比擬的[2]。
人是一種具有豐富情感的生物,當情緒過多時就需要適當進行釋放,否則將會導致心理失衡的嚴重后果。盲目地壓抑自己的情緒只能導致情緒的全面崩潰,藝術的創作可以作為宣泄情緒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情緒注入其中,用情緒影響情感,從而達到宣泄情感的目的。審美的產生過程需要依靠情緒的加工,而審美意識最大的特點就是情感的表達,因此藝術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審美的觀點。情感的表達充斥著藝術教育的整個過程,如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創造等。當學生在學校中接受藝術教育時,其對創作者制作藝術作品時的心境和想法會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對于自身正面、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情感就會得到加強,最終達到凈化心靈、調整情緒的目的,這就是藝術教育的特殊功能,也是影響學生審美的重要體現。
在欣賞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時,觀看者也能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創作藝術作品時,創作者會不由自主地注入對人生、對社會的主觀理解,所以當對作品進行深入分析時,就會得到美化心靈的作用。比如,在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通過收聽不同的音調和節奏,聽眾的心里會產生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可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對美產生較強烈的感受,然后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加深對世界的認識。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打開面向世界的大門。中國和世界各國之間進行科學技術的切磋交流的同時,文化價值觀念方面也受到來自國外思想的沖擊,面對不同文化背景塑造的魚龍混雜的價值觀念,很多大學生并不能對這些觀念進行正確的選擇和吸收,道德素質受到嚴重沖擊。大學作為青年人“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一些根本不適合中國民族特性的文化也照單全收,很可能造成價值觀模糊、審美取向偏差、人性混沌的情況出現,使傳統民族的藝術作品越來越少。大學藝術教育可以讓學生分清不同價值觀念的優缺點,幫助學生健全審美觀念。
高校設置藝術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學習幾首音樂作品或是創造一些作品,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用藝術教育來豐富大學生的情感課程內容,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然而受到傳統思維的束縛,高校的教學手段較為落后,因此必須不斷完善高校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在對本校的實際教育情況做出判斷后,對教育的改革提出切實的意見,并且需要在創新完善之后對新的體系做出評估,然后針對不足的地方進行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開設的藝術課程基本包括了藝術專業下的各個方向,但也有一些高校只是根據教師的能力開設課程,這樣藝術教育的作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對于一些師資力量較差的高校來說,可以充分發揮本地的其他師資力量,讓具有深厚專業知識的教師開展講座等方式共享教師資源,以達到豐富藝術教育門類的目的。由于藝術教育涉及的范圍較廣,對于傳授藝術教育課程教師的要求會更高,并且藝術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體現在技能的傳授方面,還在于對學生創造思維的啟發和審美觀念的引導。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更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質,在實際教學中能夠用簡單明了的方法對藝術作品進行解析,讓學生沉浸在藝術的氛圍中,逐漸提高審美水平。
綜上所述,藝術教育作為高校課堂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高校的藝術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還能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進步的高素質人才,讓學生擁有一顆美的心靈。同時,高校的藝術教育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還具有一定的影響,藝術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為了追求短期目標而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