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春 寧波財經學院
在現階段,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節節攀升,精神需求和娛樂需求也越發強烈,因此,影視行業的發展速度開始加快。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影視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受眾面也越來越廣[1]。尤其是在泛娛樂化視角下,如何確保影視行業在符合大眾審美的同時實現健康傳播,成為當前影視藝術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不僅是因為教育能夠直接影響影視劇制作的質量,更是因為未來的影視藝術從業人員能夠直接決定影視劇的發展方向。因此,在影視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教育體系的構建不僅要結合市場的導向,而且要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專業素養為原則,確保學生在投身影視制作的過程中,能夠將符合歷史、契合現實、具有價值的內容傳播給觀眾。
從目前的大眾傳媒視角來看,泛娛樂化的基本內容可以從性質和衡量標準兩個方面展開探討。首先是性質上,通常來說,泛娛樂化的性質是消極的,是一種過度娛樂的文化現象。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化發展趨勢加快,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更加娛樂性的綜藝節目應運而生,引發人們的娛樂狂歡[2]。但要注意的是,泛娛樂化傳播可能存在低俗的內容,進而影響了影視行業的發展。其次是衡量標準上,在泛娛樂化的背景下,影視劇制作的衡量范圍越來越廣,超過了標定的度,進而給行業發展和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由此可見,泛娛樂化為大眾創造了很多娛樂節目,但其傳遞的中心思想是消費和享樂主義,過多的娛樂元素甚至影響了傳播內容的質量,出現了低俗、膚淺的內容,進而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究其本質,泛娛樂化雖然給人們帶來了更多視聽體驗,但這一形式只服務于娛樂,缺乏教化和傳承的意義。
首先,泛娛樂化過于強調感官體驗。在經濟發展下,普通大眾對娛樂的需求越來越高,這給一些不良的傳媒公司和影視制作公司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在此背景下,一些不良公司將血腥暴力或色情肉欲等不良內容加入娛樂中,以此來刺激受眾的感官,這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受眾,但其帶來的消極影響可想而知。
其次,泛娛樂化帶來的內容缺乏“營養”。為了方便傳播,泛娛樂化的內容通常是一些缺乏價值、沒有“營養”的內容,其中的世俗元素和直白易懂的元素僅僅是為了更好地契合大眾的需求,這往往導致其內容沒有核心價值[3]。在泛娛樂化的傳播形式下,內容的文學性被大大降低,所有內容更加通俗,在娛樂大眾的同時,不利于引發大眾的思考,導致受眾逐漸成為娛樂行業的“囚徒”。
從目前我國播出的影視作品來看,許多作品中頻頻涉及低俗情節。這些低俗的作品將娛樂化元素推到了頂端,使其成為影視的主體[4]。最為明顯的就是抗戰劇中的娛樂化元素越發明顯。要明確的是,抗戰劇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們時刻銘記那段歷史,銘記和平來之不易,銘記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精神。其中,較為出色的有前些年播出的《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雪豹》,等等。綜觀現階段流行的抗戰劇,夸張、不符合現實情況的情節時有出現,出現了一系列“抗日神劇”,甚至還有一些抗戰劇以戀愛元素為主,消極對待歷史。比如,在某抗日題材影視劇中,“手撕鬼子”的劇情飽受大眾詬病。在這部電視劇中甚至出現了一批身懷奇能異術的大俠,這無疑曲解了這段歷史,對我國的抗戰歷史進行了媚俗式的加工,以此來獲取大眾流量。毫無疑問,這種商業化、娛樂化的影視劇作不能擔負起弘揚革命精神的重任,甚至會引導大眾向著錯誤的方向思考。這樣一些“抗日神劇”對大眾造成了極為不利的消極影響,影響了人們對抗日戰爭歷史的認知。在這種形式下,影視藝術教育面臨嚴峻的市場環境,教育工作亟待加強。
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影視作品為了吸引流量、博取眼球,開始在劇中穿插一些充斥著低級趣味的信息,涉及暴力、血腥等的內容屢見不鮮。這雖然吸引了一部分人的注意,但也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需要明確的是,如果影視作品缺乏較好的教化大眾的作用,其將失去自身的意義,甚至可能會對社會帶來不良影響[5]。以現階段影視作品為例,當前宮斗劇、穿越劇是最為流行的影視作品題材。“宮斗”“穿越”等元素在引發人們熱議的同時,逐漸拉低了社會的價值底線。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娛樂化元素與政治、歷史元素的結合。泛娛樂化的發展,使得政治和歷史的準確度受到影響,以至于出現了扭曲歷史人物、顛倒價值傾向的情況,為受眾營造了不真實的歷史氛圍,導致一些受眾質疑真實的歷史和政治行為。基于此,在泛娛樂化背景下,提高影視藝術教育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合理的教育能夠在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為大眾帶來更積極、更健康、更科學的影視作品,使影視作品符合社會發展現狀、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更好地實現影視作品的教化作用。
在泛娛樂化視角下,提高影視藝術教育質量最為有效和最為基礎的方法就是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引導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從而充分發揮教育的積極作用。因此,學校應提前優化教師招聘體系,明確教師的應職資格,并通過整合市場,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而更好地為教學活動服務,以求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此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在教中學、在引導中思考,通過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專業知識,進而通過分析現階段影視行業發展現狀,找尋影視作品與社會價值之間的平衡點,進而更加專業化、規范化地開展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除此之外,學校應完善教師評價機制,評價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確保教師能夠更加積極地投身教育事業,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觀念。
泛娛樂化背景具有深遠的影響,對影視藝術教育造成了一系列影響。因此,現階段影視藝術教育的當務之急是讓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進而培養社會和影視行業急需的創新型人才。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應適當地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遵循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來開展具體的教育工作。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探究近年來口碑較好的影視作品,并總結這些作品為社會帶來的現實價值。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就一些票房較高的電影作品展開調研,進而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還能深入了解市場動向,進而為未來創作優質作品奠定堅實的基礎。
泛娛樂化背景下,影視藝術教育除了要加強學生對文化知識的鞏固,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教師可以采取適合本專業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人文素養的認知,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提高其審美能力。教師應結合文化課的基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綜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同時,教師應調整原有的評價反饋機制,摒棄傳統的唯成績論,不斷豐富對學生的審核評估標準,不斷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積極參加實驗和實訓活動,走出校門,深入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找尋影視行業的關鍵點,進而為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泛娛樂化背景下,影視藝術教育面臨的問題較多。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和相關教育工作者應在了解泛娛樂化背景的前提下,合理分析泛娛樂化給影視教育帶來的不良影響,進而根據具體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訂策略,結合市場定方向,以此來更好地培育影視藝術人才,為建設、發展影視行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