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紅 遼東學院
流行音樂的演唱方法包括三大要素,分別是呼吸、發音和吐字。呼吸可細化成呼和吸,其中的重點是呼。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需要將氣息控制在橫膈膜的下方,為實現氣息的控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有效的訓練方法,如慢呼慢吸、快呼快吸等。因此,在流行歌曲演唱教學中,專業教師應采用多元、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
流行歌曲的演唱需要呼吸、發音和吐字的密切配合。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三者的配合設計具有獨立性的多元、科學的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三者配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就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來講,主要強調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呼吸訓練。流行音樂的具體演唱雖然存在多種風格,但是對呼吸有相同的要求,即自然和流暢。在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強調呼吸訓練。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演唱流行音樂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方法最開始的發力點在演唱者的后腰部位,所以演唱者需要調動自己的小腹與橫膈肌之間的對抗力量,使氣息更順利地進入肺部。其具體的訓練方法主要有:(1)引導學生做出打哈欠或吃驚的表情,以對后腰部、小腹部和橫膈肌的力量進行訓練。(2)讓學生使用吹氣球的方式找到平穩呼吸的有效方法,以此增強學生氣息的穩定性和均勻性。
第二是發音訓練。在演唱流行音樂時,要想獲得好的演唱效果,演唱者必須保證音色的流暢性和真實性,減少因過分修飾造成的“假面感”。在演唱課程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歌詞進行有感情的閱讀,其次讓其嘗試用說話時的自然狀態來唱歌,最后要求其打開嗓音去唱歌。在歌曲演唱進入高音或副歌時,教師可先要求學生用喊的方式完成,并使其牢記這種感覺,然后帶著這種感覺進入下一階段的發音技巧訓練中。
第三是咬字和吐字的訓練。流行歌曲的演唱要求演唱者具備較好的咬字和吐字能力。與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相比,雖然流行歌曲的演唱在吐字方面規范較少,但是依然要求演唱者保持自然的狀態?;诖?,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咬字的字頭和字尾處,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的行腔和歸韻。
在流行歌曲的演唱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聲音和語言的藝術。在演唱流行歌曲時,演唱者應深入分析并準確掌握歌曲的歌詞,并賦予歌詞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在體會和理解歌曲最為敏感的內容后,演唱者在演唱時會更重視這部分內容,會通過分段演唱的方式強調歌曲的藝術銜接,從而增強舞臺魅力,演唱好歌曲。
在聆聽流行歌曲時,觀眾不僅關注演唱者的歌聲和技巧,還關注演唱者在演唱時的表演狀態。好的表演狀態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提升演唱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舞臺魅力。其主要培養方式如下:(1)培養學生的肢體語言。在演唱歌曲時,一個手勢、一個動作都能表達情感。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肢體是表達情感的重要媒介,使其在表演中更重視肢體語言。(2)教會學生如何有效利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眼神可以與臺下的觀眾進行交流,以更好地傳遞情感,而面部的表情管理可以使情感體現得更加豐富。(3)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演唱模式。不同的演唱者有不同的特點,適合用不同的演唱模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根據個人特點創建獨特的演唱模式。
本文分析了流行音樂的演唱方法,并基于其要素對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以期培養學生演唱流行歌曲的綜合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另外,教師應積極探索流行音樂演唱教學的多元、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其科學價值,進一步提高流行歌曲演唱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