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月月 林子琪 大連藝術學院
教育戲劇指利用戲劇和劇場的相關技巧開展課堂教學的實踐方法。此種方法圍繞即興戲劇開展,凸顯戲劇的全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進行即興講演,旨在利用創造性戲劇來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教育戲劇依托戲劇藝術彰顯戲劇獨特的育人功能,幫助學生實現從智到心的綜合發展,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有利于人格塑造。戲劇本身是社會文化發展的特定產物,反映了在一定社會背景下對應的社會結構與人生百態,而戲劇實踐能夠豐富學生的閱歷,使其逐步完善自我。
其二,有利于加強合作意識。戲劇實踐屬于一項團隊活動,無論是角色分配,還是排練演出,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學生的密切配合。而分工和溝通也是學生應當學習的基本技能。戲劇實踐可以提高學生日常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與合作意識。
其三,有利于心理疏導。當前社會的生活節奏較快,學生的學業負擔也比較繁重,外加其容易受到外界負面信息的影響,絕大多數學生都肩負著較重的擔子。教育戲劇可以幫助學生舒緩壓力,通過合作打開心門,主動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這是一種有效的心理疏導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育劇場即依托教師指導進行的演出形式,這一形式源自英國,相對復雜。教師在演出期間能夠自主參與節點,指導學生依托角色身份走入戲劇情境,這實際上就是即興扮演,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劇場區別于話劇演出,它以學科教學為背景,把知識點講授變成了設計表演,把師生對話變成了演員和觀眾的溝通。它和戲劇社團的主要差異是后者屬于團體組織,而前者是一種演出形式,靈活多樣。利用教育劇場所進行的教育戲劇和學科教學之間的融合雖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它有利于深度融合,創生性價值顯著。教育劇場建造的根本思路是利用教育戲劇進行融合,將學科教學設計整合到教育戲劇中,如可以通過戲劇展現知識點和邏輯推理,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戲劇性功能,進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
育人教育的中心是促進課堂教學轉型,由教書到育人,由知識傳遞到生命價值剖析。之所以要將教育戲劇融入課堂教學,主要是挖掘學生的潛能。教育戲劇具有顯著的開發潛能,正在從原有的戲劇學和教育學的簡單融合向戲劇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等不同學科的融合過渡。在實踐層面,教育戲劇取得了可觀的成績,教育戲劇理論和實踐探究彰顯了育人價值。教師應當利用教學內容、方法與工具等進一步挖掘育人價值,包含課程和教材所隱藏的生命價值,同時,方法和工具的選擇也表現出主動意識的增強。另外,學科教學在理論探索層面由原來的傳統課程論和教學論探討轉換到以大數據實證工具為基礎的全新教學領域。這兩者的融合帶來了以下改變:讓教育戲劇成為一種普遍推廣的教育現象,并從教育學研究層面重新對其形成認識,而學科教學基于教育戲劇的融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人才培養中會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本土戲劇指代我國傳統戲劇。自我國引入教育戲劇以來,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案例實踐,均以西方層面的內容為主,對我國戲劇傳統與教學指導意義方面的考量較少。雖然我國古代不能有效地將戲劇與教育相融合,但本土戲劇蘊藏的教育價值不可忽視。將教育戲劇和學科教學在本土戲劇層面進行融合,并非本土戲劇的簡單排演,相反,應當探究本土戲劇蘊藏的寶貴知識和經驗。從戲劇藝術屬性層面來看,依托本土戲劇進行的開發,有利于在語文和藝術等各項科目中推廣;同時,從知識生產層面而言,本土戲劇包含的貨幣交易能夠充當數學和教育戲劇之間的突破點,本土戲劇當中童叟無欺的概念能夠充當思想品德和教育戲劇之間的突破點。但當前教育戲劇在各學校的推廣,尚未認識到本土戲劇的開發價值,也不清楚其本質也是一種教學形式。依托本土戲劇開發進行的融合,主要有兩大優勢:其一,是依托中國語境完成的戲劇表演;其二,本土戲劇演化出的知識和我國教材編排十分貼合。為此,依托本土戲劇開發應當全面改進教育戲劇和學科教學之間的融合形式,利用最新的手段與內容完成融合,不能單純依賴西方的理論和實踐,還應當強化師資培養,優化學科教學評價指標。
教育戲劇理念即對演劇架構進行分解,并將其融入教學活動,它注重對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集體意識等綜合素養的培養,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提升智能、開發潛能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