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佳辰 楊佳慧 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
電影是一門時空結合的藝術。布魯斯東曾說:“電影的結構原則是空間。”電影需要依靠畫面空間進行敘事表達。在拍攝電影畫面時,基礎性元素的選擇十分重要,如景別、拍攝角度、光線及色彩等,這些都影響著電影畫面拍攝的最終效果。本文將著重探究電影畫面空間的呈現方式及敘事表達,希望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電影畫面空間可根據呈現方式劃分為畫內空間和畫外空間。其中,畫內空間又被稱為被表現的空間,主要是指在攝影機取景框內的場景。而畫外空間是指被畫面提示與隱藏的三維想象空間。畫外空間的呈現依靠聲音、演員的調度及鏡頭的運動,能夠使電影畫面空間的敘事表達更加生動、鮮活。
景別是指由于攝影機與被拍攝體的距離不同,被拍攝體在攝影機錄像器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景別是電影畫面構圖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景別選取的不同,所拍攝的畫面視野也有所不同,滿足了觀眾從不同視距觀看被拍攝體的心理需求。同時,景別影響著電影畫面的容量,不同的景別會使觀賞者產生不同的感受,能夠起到有效吸引觀眾注意力的作用。一般來說,景別分為五種形式,分別是遠景、近景、中景、全景和特寫。景別越大,環境因素就越多;景別越小,強調因素就越多。不同景別的組成可以推動電影情節的發展和信息傳遞。
在電影畫面構圖中,拍攝角度是重要的影響元素,對電影畫面空間的呈現至關重要,蘊含著導演的敘事表達和創作意圖。根據拍攝角度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拍攝方向,另一種是拍攝高度。其中,拍攝方向是指攝像機在進行拍攝時與被攝體在水平面上所建立的聯系,一般有正拍、背拍和側拍等。拍攝方向會透視畫面人物的關系,往往隱藏著導演的敘事意圖。例如,拍攝兩個人在交談的場景,導演會將兩個人放在畫面中心的位置,這種場景屬于客觀視點。而用正拍來過肩拍攝其中一個人,這種鏡頭就屬于主觀視點,突出的對象是正面向攝影機說話的人。所以,不同的拍攝方向決定了不同的視點,進而影響電影畫面空間的呈現方式和敘事表達。
拍攝高度是指攝像機與被攝體處于同一水平線的一種拍攝角度,一般可以分為正面、側面和斜面。在構建電影畫內空間的過程中,拍攝高度決定了畫內主體的呈現方式,同時也決定了觀眾觀看畫面的高度,使電影畫面在敘事表達上實現不同的觀賞效果。
在電影畫面中,光線與色彩是重要的影響元素,可以渲染電影畫內空間的整體效果,是發揮畫內空間的構圖功能與主題塑造的重要方法。導演通過選取適合的光線與色彩,可以表現出符合電影主旨的畫內空間,進而使電影畫面具有一定的視覺節奏與層次感,實現電影畫面豐富的敘事表達。
鏡頭的運動作為展示畫外空間的方式,是一種十分常用的拍攝手法。
演員的調度也可以實現畫外空間的展示,通過轉移演員的視線能夠表現出畫外空間的存在,進而傳達出導演的拍攝意圖。例如,在電影《小武》中,小武前往小勇家送份子錢,接著操持婚禮酒菜的人闖入了畫面,以此來暗示了畫外空間的存在,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實現了畫外空間的敘事表達。
聲音是用來表示畫外空間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極大限度地擴展電影的畫外空間。電影中的聲音主要有三種形式:人物語言、音樂和音響。由于畫面只能用來框住影像,無法限制聲音的傳播,電影可以通過聲音實現影片敘事空間的轉換,將畫內空間轉換為畫外空間,也可以將畫外空間轉換為畫內空間。
空鏡頭也是呈現電影畫外空間的有效手段,能夠起到彰顯影片特色的效果,從而使影片實現進一步的敘事表達。例如,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使用空鏡頭來交代影片故事所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使觀眾對故事所發生的背景、環境一目了然;運用竹林、小河等空鏡頭作為片頭,將川西葫蘆壩的地域特色完美地展示了出來,引導觀眾更好地進入故事發生的情境中。
綜上所述,電影畫面空間可以分為畫內空間和畫外空間,兩者相輔相成。導演通過景別的選擇、演員的調度、借助聲音及使用空鏡頭等,可以清晰地表達影片的敘事內容,繼而推動影片的敘事發展,引導觀眾更好地參與到影片情節中,從而達到電影畫面空間的敘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