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玲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校和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們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能夠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成為了現如今小學音樂教師的研究重難點,本文就此進行探究分析。
首先,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及現階段我國各地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性,導致音樂的教學相比其他教學較為落后。其次,受教師教學思維的影響,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們只重視學生們對基礎知識的學習程度,忽視了學生們在審美能力和審美認知方面的培養的同時也忽視了學生們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對教學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導致了音樂教學質量較差;最后,在教學中教師們總是忽視了學生們對知識技能運用的實踐,從而導致學生只知道音樂知識的表面對音樂的技能卻領略不到。音樂的教學應該是開放性的,更加多元化;教師教學思維也應該是靈活多變,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和自身教學思維的束縛,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來靈活地設置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愛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認知能力,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去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好動,這個時候教師要注意音樂欣賞教學的教學氛圍構建,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很容易就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通過多次的實踐反思改進去尋找高效的適合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教學氛圍,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設計重點還要重視學生的階段性特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都有所差異性,在音樂教學的氛圍營造中多去增加能夠讓學生感興趣或者師生互動的環節,這樣能夠更好更快地營造良好氛圍,從而高效達到欣賞教學的目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想要更好地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教師就要有效地去與時俱進的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尋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佳方式。通俗地來講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創造思維能力以及音樂的感知能力,將教學培養目標有效地融入到音樂欣賞的教學課程中加上教師的有效引導,能夠更好地去將教學目的實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能力和效率,更好地去體現出新課改的要求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效地參與到教學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音樂欣賞能力的同時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音樂。
音樂是一門關于聲音的藝術,我們既要聽音樂,也要學會唱出來。老師要在學生們的早期音樂藝術接觸中,給予積極的正面的影響。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們聽音樂,從聽的角度欣賞音樂,還要引領孩子們唱音樂,引領孩子們對于藝術的探索和鉆研,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提高自己對音樂的掌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于中華音樂表現力的真實體驗。
例如在《兩顆小星星》這首音樂的教學之中,為了能讓學生們對于十二八拍有更好地體驗,老師們可以在講述的過程中,讓學生們每八個人圍成一圈,大家手拉手,在第一個八拍第二個八拍的時候,大家自己拍自己的手,第三個八拍第四個八拍的時候,大家拍相鄰同學的手心,在第五個八拍第六個八拍的時候,大家拍相鄰同學的手,同學們自然地融入節奏當中,大家隨著音樂輕輕轉動,這樣學生們可以輕松愉快地融入《兩顆小星星》這首音樂的節奏中,從而快速掌握這首歌的音樂節奏,掌握這首歌的音樂樂理。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校和教師們更重視學生們的欣賞能力的培養。音樂欣賞作為素質教育中美育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們應該注意教學手段的提升,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們對于藝術探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