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方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肛腸外科 河南鄭州450007)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會導致患者肛門功能失調,引起腰骶痛、失血性貧血以及泌尿生殖系統紊亂等,手術是臨床常用治療方式之一[1]。但由于痔瘡的手術位置比較特殊,術后容易發生疼痛、出血、水腫、肛門狹窄以及尿潴留等,影響手術效果和疾病預后[2]。中醫治療在肛腸外科疾病的發展十分迅速,在減輕患者術后痛苦及促進功能康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探討自擬中藥方熏洗聯合針灸治療對痔瘡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7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痔瘡手術治療的137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69 例和對照組68例。觀察組男38 例,女31 例;年齡24~61 歲,平均(40.47±4.58)歲;痔瘡類型:內痔16 例,外痔21 例,混合痔32 例;病程1~10 年,平均(4.72±0.75)年。對照組男36 例,女32 例;年齡23~60 歲,平均(40.29±4.55)歲;痔瘡類型:內痔15 例,外痔20 例,混合痔33 例;病程1~9 年,平均(4.68±0.7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痔診斷和治療指南(2010 修訂版)》[4];有手術適應證;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患有惡性腫瘤;合并其他肛腸疾病;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異常;存在肛腸手術史;精神異常。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后均采用自擬中藥方熏洗坐浴治療。自擬中藥方組成:紅花、醋乳香、醋沒藥、石膏、赤石脂、蘇木、川芎、醋延胡索、五倍子各30 g,炒桃仁20 g,甘草12 g,白及10 g。加水4 L,煎煮20 min,對創面進行熏蒸治療,待溫度降至40~45℃時,行坐浴治療,20 min/次,2 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針灸治療?;颊呷「┡P位,對束骨、二白、承山以及次髎等穴位進行消毒,選擇40 mm針灸針采用瀉法刺入穴位,得氣后留針20 min 后取出。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1)術后肛周疼痛。兩組患者均于術后1 d、5 d 和10 d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進行疼痛評價,其中0 分為無疼痛,1~3 分為輕微疼痛,4~6 分為中度疼痛,7~10 分為重度疼痛。(2)術后康復效果。記錄兩組患者肛門水腫消失時間、滲出消失時間以及創面愈合時間。(3)并發癥。記錄兩組患者肛門出血、肛周水腫、肛門狹窄以及尿潴留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量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肛周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術后5 d、10 d 的肛周疼痛評分均較術后1 d 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肛周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術后肛周疼痛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術后1 d 比較,*P<0.05。
組別 n 術后1 d 術后5 d 術后10 d觀察組對照組69 68 t P 4.43±1.08 4.61±1.10 0.730 0.316 2.01±0.47*2.73±0.76*10.316<0.001 0.86±0.20*1.47±0.41*17.814<0.001
2.2 兩組術后康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術后肛門水腫消失時間、滲出消失時間和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康復效果比較(d,±s)

表2 兩組術后康復效果比較(d,±s)
組別 n 肛門水腫消失時間 滲出消失時間 創面愈合時間觀察組對照組69 68 t P 4.08±0.77 5.43±1.04 8.643<0.001 4.62±0.82 5.93±1.15 10.316<0.001 12.45±2.51 14.98±2.85 17.814<0.001
2.3 兩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比較[例(%)]
手術是治療痔瘡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手術位置的特殊性和結構的復雜性,手術侵入性操作會導致肛周疼痛、水腫、滲出以及肛門狹窄等,使得肌肉和組織生長緩慢,影響創面愈合時間和手術治療預后效果[5]。因此,術后選擇有效的消腫止痛治療方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中醫肛腸學發展十分迅速,其中中藥熏洗和針灸治療在減輕疼痛、改善預后以及降低并發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本研究所使用的熏洗中藥方由紅花、醋乳香、醋沒藥、石膏、赤石脂、蘇木、川芎、醋延胡索、五倍子、炒桃仁、甘草以及白及組成,具有活血定痛、散瘀消腫、收斂生肌、理氣通絡等功效,同時兼具抗炎殺菌、抗氧化等藥理作用,且使用熏洗療法可擴張毛細血管,使中藥離子充分進入人體組織,發揮藥效[7]。針灸作為特色中醫治療手段,通過穴位刺激神經反應,可達到疏通經絡、調節陰陽平衡之功效,有效發揮術后鎮痛作用,促進組織康復[8]。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5 d、10 d 的肛周疼痛評分均較術后1 d 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術后肛門水腫消失時間、滲出消失時間和創面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9~10],說明在自擬中藥熏洗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束骨、二白、承山以及次髎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可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高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疏經通絡的功能,有效減輕痔瘡術后肛周疼痛程度,最大程度緩解水腫和滲出癥狀,提高術后創面康復效果。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11],提示中藥熏洗與針灸聯合治療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提高肛門括約肌功能,減少肛門出血、肛周水腫、肛門狹窄以及尿潴留等并發癥風險,有利于手術預后。綜上所述,自擬中藥方熏洗聯合針灸治療可減輕痔瘡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術后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