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懿
2019年7月15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實施中小學健康行動計劃,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對學校的績效考核。學校選取2014年和2018年某小學1-6年級2683名學生,劃分三個水平階段(水平一至水平三分別對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主要運用了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對比分析法。筆者根據新標準制定的時間節點,利用數據動態分析,對比2014年與2018年各水平階段中學生體質健康在身體素質、身體機能、身體形態中發生的變化,分析變化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為學校教師提供制定更科學、更有效教學內容的理論依據。
一、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主要對2014年與2018年中各個水平內部之間,進行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1.水平一體質健康動態分析
由下表1可知,在水平一階段中,2014年與2018年相比較,2018年男生體質健康在身體機能、速度素質方面會隨著時間的增加遞減,且身體機能、速度素質以及柔韌素質在與2014年比較中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2018年女生體質健康在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速度素質、柔韌素質方面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遞增,靈敏素質方面則呈現下降趨勢,速度素質、柔韌素質、身體機能在與2014年比較中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
2.水平二體質健康動態分析
通過對2014年與2018年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縱向對比分析,在水平二(3-4年級)階段中,2014年與2018年相比,男生體質健康隨時間的遞增在身體機能、速度素質方面出現顯著性的提高(P<0.01),而在身體形態、靈敏、柔韌、力量方面呈下降狀態,僅身體形態在比較分析中不存在顯著性意義(P>0.05),其他素質均存在顯著性(P<0.01);在女生體質健康對比分析中,與2014相比,僅在身體形態方面有所提高,其他靈敏、柔韌、機能、速度、力量方面均呈下降趨勢,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3.水平三體質健康動態分析
由下表3可知,在水平三(5-6年級)階段中,與2014相比較,男生在身體機能、耐力素質方面呈上升狀態,而在其他素質方面均呈下降狀態,且身體機能、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速度素質、柔韌素質在比較中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女生在靈敏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方面有所提高,而在其他素質方面呈下降狀態,且在身體機能、柔韌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速度素質、靈敏素質的對比中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根據國家學生體質測試項目,耐力素質的測試僅需水平三(五六年級)參與測試。
二、原因分析
第一,學校因素。一是當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對文件的理解程度不同以及部分學校走形式主義的現象嚴重,導致政策落實不夠完整;二是部分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背離了教書育人的教學宗旨,導致學生不重視自身健康發展的態度。第二,社會因素。一是信息化時代,網絡廣告內容隨時隨地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容易產生誤解和偏差,引發不良的后果;二是小學生學習壓力和學習時間的增加也可能導致學生身體形態下降。第三,家庭因素。據2019年《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發展報告》結果顯示,學生在周一至周五期間,被迫或妥協利用課余時間參與課外輔導班的占60.4%。我們不難發現家長對于學生的關愛“超常化”,相對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很少。第四,個人因素。一是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規律對學生體質健康差異的影響;二是同一地區學生個體之間可能存在興趣愛好、運動基礎、自身體質、生活習慣、睡眠等之間的不同,導致體質測試結果出現差異性變化。
三、建議
第一,深入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全面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工作。深入理解國家文件的解讀、認真落實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實施,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庫。每學期對學生及教師教學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認真履行相關政策的實施,做好歸檔;明確教師的職責,做好教師思想教育工作;培養專業性體育教師;把握學生體質發展的動態及趨向,及時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第二,加強體育健康教育宣傳,開展家—校—社合作。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網絡,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建立與家長交流平臺;加強社區合作。第三,強化家庭鍛煉意識,樹立正確健康觀。從家長的意識層面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注重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第四,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強化科學體育鍛煉。樹立正確的體育與健康觀和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根據教師或家人對自身體質狀態的評價,做好記錄和規劃,隨時關注自己的健康;嚴于律己,養成良性的生活習性。
參考文獻:
[1]劉海元.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決對策[J].體育學刊,2008(01):67-71.
[2]云穎,賀昆,李日昌.淺談小學生身體素質鍛煉[J].當代體育科技,2015,5(0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