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摘要】從小學升上初中,學生跨進了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很多學生都覺得小學時簡單易學的數學一下子就變得抽象難學了,漸漸地就對學習數學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一些在小學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進入初中后學習成績急劇下降,造成學生、家長的焦慮和不安。因此,在七年級階段做好小升初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架起小升初數學教學銜接的橋梁,讓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數學學習的自如銜接, 保證中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就成為我們初中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小升初數學;教學銜接;原因;措施
常常會有學生向老師抱怨:“老師,初中數學怎么那么難學的?”也有家長向老師訴苦:“我的孩子小學數學成績挺好的,怎么一到初中就不行了?”眾所周知,初中數學在中考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還可能成為中考制勝的法寶。而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進入初中后往往會覺得數學難學,容易產生畏懼心理,數學就成為了學生初中求學途中的一只“攔路虎”。因此,在七年級階段做好小升初數學教學銜接工作尤為重要?,F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談談對小升初數學教學銜接的一些體會。
一、原因分析
(一)教材的原因
近年來,中小學數學教材都作了一定的調整,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難度。但相比之下,小學降低的幅度更大;而初中教材雖然也降低了一些,但教師們都知道,僅僅依靠課本是不全面的,因此,課堂上都不敢降低教學難度。這樣,中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難度差距反而拉大了。小學教材主要以模仿記憶為主,例題較多,類型全面,總是不斷重復一個內容,也使得各知識點鞏固機會更多;而初中數學教材內容進一步拓寬,不像小學照著例子套,需要認真思考,領會公式、法則以后才能靈活應用。另外,從數學的結構也逐漸接近科學體系并呈現出整體性,理解的成分增多,客觀上也給學生的學習設置了一定的障礙。
(二)教師教法的原因
在小學階段,由于教學內容少、淺、易,知識面窄,要求低,進度慢,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對知識點進行翻來覆去的強調。對各類習題的解法,教師都有時間進行舉例示范,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鞏固。而到了初中,由于知識增多,課堂容量增大,進度加快,教師沒有太多的時間反復強調,對各類型題也不可能講細講全和強化訓練,在課堂上老師更多的是強調基本原理和培養思維方法,學習也越來越變得自主。因此,一部分在小學階段習慣于依賴老師的學生會明顯不適應。
(三)學生學法的原因
在小學階段,老師已經把題型歸納分類,學生只要記準概念、公式,把老師所講題型練熟,考試成績一般不會差。因此,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缺乏積極思維,不注重獨立思考和對規律對解題方法的歸納總結,不會科學安排時間。而初中教師上課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選一些典型題作為例題詳細講解,這就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掌握思想方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墒遣簧賹W生還是像小學那樣圍著老師轉,跟著老師走,不能自覺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時總結、自我消化、自我調整。
(四)學生學習環境變化、心理變化等因素的原因
從小學到初中,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課本,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尤其是留守兒童,學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剛跨入七年級的學生雖然一半還帶有“孩子氣”,但兒童時期的幼稚、天真、活潑和無意義的吵鬧等現象已逐漸減少,對自己的行為和情感逐漸變得有分寸,出現自我意識和心理需求。他們開始自我思考,開始在意外界對自我的評價。而有些學生經過了兩個多月假期“放松”,很難一下子把自己調整到緊張的學習狀態中;也有一些學生時常和筆者說:“小學聽課容易懂,初中懂得很慢,有的地方至今還不懂?!彼麄內匀幌M蠋熋抗澱n講得少一點、慢一點、細一點,有些都成為阻礙七年級新生學好數學的“絆腳石”。
二、銜接措施
(一)處理好中小學數學教材的脫節問題
七年級開學初,筆者會先安排一定的時間對上述提到的脫節知識加以補充,以分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此外,還向學生介紹數學在中考中的重要意義,中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安排上的巨大差異,教師教法和對學生學法要求上的區別,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對學習數學引起重視,并對數學學習中即將面臨的問題有清醒的認識,以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能大大提高。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注意創設新穎有趣,難易適度的問題情境,或多舉一些學生身邊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實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教學,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體驗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習的動力,增強學習的信心。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利用課件、幾何畫板和動畫演示等多媒體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注意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以及數學史和數學家的一些故事,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還要注意不要一味用難度較大的題目考學生,適時適度降低難度,樹立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指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在開學初,筆者會要求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目標時又分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可以是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的目標,遠期目標則是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的目標,甚至是一年、整個初中階段的目標。結合目標,要求學生對學習時間作好安排。此外,為了防止他們流于形式,筆者還會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他們落實的情況,并對實施得好,能順利完成目標的學生在班上表揚,對做得不好的學生和他們商量制定學習的計劃并督促他們落實。
2.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筆者經常布置一些思考題或預習作業,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定的認識,找出有疑問或覺得難以理解的地方,這樣聽課時會更有針對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