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良秋 楊月


[摘 要]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國內外學者對于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其對于經濟層面的影響。通過梳理回顧21世紀以來全球典型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研究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對經濟的影響機制和影響效果,總結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最后給出了未來的研究展望。
[關鍵詞]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作用路徑和機制;經濟影響
[中圖分類號] C91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10-0006-03
A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Han Liangqiu ? ?Yang Yue
(Business School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in early 2020,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HEIC) has once again entered the line of sight.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conducted various studies on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especially its impact on its economic scal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ypical glob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since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hrough two aspe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economic impact mechanism and impact effects, and summarizes their impact on the economy, and finally specify the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heic); Action Path and Mechanism; Economic Impact
一、引言
世界銀行在其2020年6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新冠肺炎對全球造成了巨大沖擊,導致許多國家陷入深度衰退。基線預測預計2020年全球GDP將收縮5.2%,為幾十年來程度最深的衰退。大多數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均收入今年都將出現收縮,預計所有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地區的人均收入在2020年都將出現收縮,有可能造成億萬人返貧。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再次成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焦點。21世紀以來,全球典型的公共衛生事件有哪些?這些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影響的作用路徑與機制是怎樣的?此類突發事件會對整個經濟產生什么影響?本文通過梳理國內外學者的相關文獻,力圖回答上述問題。
二、全球典型的公共衛生事件回顧
21世紀以來,全球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爆發,沖擊著世界經濟的正常運行。尤其是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更加突顯出建立行之有效的應對機制以及提升國家防范未來類似事件的能力的重要性。對于PHEIC的界定始于2007年正式生效的《國際衛生條例(2005)》(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IHR),自其生效至今,被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為PHEIC的事件共有6件。參考葉晨曦和許韶立(2012)、Shao(2020)、盛方富和李志萌(2020)的梳理與總結,可將21世紀以來的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整理見表1。
三、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對經濟的影響
(一)影響機制
Fan(2003)通過分析SARS病毒對經濟的影響(SARS的爆發年份早于國際衛生組織對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的定義,但其符合國際衛生組織對于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定義,因此本文也將相關學者關于SARS對經濟的影響的分析列在其中),認為公共衛生事件對于經濟的影響機制主要是通過短期的需求產生的。張文斗等(2014)認為突發大規模疫情將從微觀、供需和宏觀三個層面對經濟的運行造成影響,并且此類衛生事件對經濟造成的微觀和宏觀影響是通過要素和商品的供需緊密聯系起來的。盛方富和李志萌(2020)則認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對經濟的影響具有漸次傳導的特點,從微觀行為個體到中觀行業再到整個宏觀經濟。圖1為參考張文斗等(2014)和盛方富和李志萌(2020)改編繪制的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對經濟的影響機制圖。
(二)影響效果
在宏觀層面上的分析中,多數學者采用了一般均衡模型對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經濟影響進行模擬和估計。Lee和McKibbin(2003)運用G-Cubed model模擬分析了SARS病毒全球的經濟影響,通過模擬發現中國和中國香港遭受的經濟損失最大,而且因SARS疫情引起的貨幣貶值也會加劇失業的情況。同時,全球化使得SARS病毒的經濟影響更加廣泛。Keogh-Brown等(2010)通過建立單個國家的多行業CGE Model(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并結合流行病學數據,檢驗了H1N1對英國、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四個經濟體的宏觀經濟影響,并發現H1N1對于經濟的宏觀影響是比較小的。其研究還發現勞動密集型部門,例如保險、健康和社會服務、教育遭受的損失是相對較大的,而四個國家的農業部門所受的影響最小。田盛丹(2020)通過構建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產生的沖擊場景進行模擬,對宏觀經濟以及各行業的影響進行了量化分析。“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課題組(2020)通過應用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在新冠肺炎的內外部沖擊的背景下對宏觀經濟的趨勢進行了預測,并提出面對經濟增速下降,不僅要出臺各項應對疫情沖擊的短期政策,還要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政策對沖力度,以確保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穩定經濟增長。
除了模型的模擬分析之外,國內外學者也通過相關的經濟指標和數據對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經濟影響做出了分析。王元龍和蘇志欣(2003)的研究認為SARS在亞洲市場引發的恐慌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其影響程度可能不亞于那場金融危機。Keogh-Brown和Smith(2008)通過對包括中國在內的1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相關經濟指標的比較和分析,認為SARS病毒對于經濟的主要影響體現GDP和投資上。從國家來看,中國以及中國香港收到的經濟損失較為嚴重,而加拿大以及新加坡受到的影響最小。盛方富和李志萌(2020)認為公共衛生事件會對宏觀經濟產生的影響可以分為短期和中長期。在短期,生產與需求存在大范圍的驟降;而在長期,公共衛生事件一般不會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趨勢,但是存在短期沖擊變為長期沖擊的可能。
從此類公共衛生事件的行業影響來看,旅游行業成為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焦點。魏小安和付磊(2003)、Maphanga和Henama (2019)、嚴偉和嚴思平(2020)以及戴斌(2020)等學者研究都認為旅游業是受疫情影響沖擊最大的行業。除了對行業沖擊的負面影響外,張文斗等(2014)認為醫療衛生行業是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最直接的行業,此類事件雖然會沖擊醫療衛生行業,但同時也會為其發展和改革帶來契機。
除了從宏觀經濟的整體層面以及行業角度,國外學者也從從微觀層面對此類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經濟中的微觀主體進行了研究,Fan(2003)認為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將背極大的削減,并因此導致私人部分的支出減少。Sadique(2007)、Beutels等(2008)認為微觀個體在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下會存在風險修正行為(risk-modifying behaviour),這種行為影響著整個經濟的消費和投資,并發現員工曠工率在此類事件背景下會顯著增加并間接影響著生產率。國內學者的關注點則是在此類事件背景下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由于受其自身的經營規模限制,在經濟運行中抗擊外部風險的能力是相對較弱的,并且面臨著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林毅夫、李永軍,2001;歐陽峣、李堅飛,2009;劉暢等,2017;徐玉德2020)。牛錚超(2003)研究了SARS對中小企業的沖擊與影響,并提出政府要通過稅收途徑減少企業的費用, 降低企業成本,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于敏等(2020)以湖北中小上市企業為樣本,研究發現湖北中小上市企業2020年一季度有七成受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沖擊,營業收入、凈利潤和現金流較同期都有大幅度的減少。朱武祥等(2020)通過兩次全國問卷調查發現新冠疫情的沖擊不僅直接影響企業的營收,還會危及企業生存。
四、結論
許多學者都對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經濟影響進行了研究。同時也有更多的學者把研究焦點轉向了疫情背景下中小企業的經濟行為。從研究層次來看,對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微觀主體的經濟行為和預期的研究可以為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國內學者可以更加關注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對于貧困問題的影響,為解決因此類事件帶來的返貧現象提出更好的建議。
[參考文獻]
[1]葉晨曦,許韶立.疫情對我國旅游業影響的定量研究——以SARS和甲型H1N1流感為例[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27(3):78-81.
[2]盛方富,李志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的沖擊、傳導及其應對——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J].企業經濟,2020(3):12-20.
[3]田盛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應對政策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基于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消費經濟,2020,36(3):42-52.
[4]楊子暉,陳雨恬,張平淼.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下的宏觀經濟沖擊、金融風險傳導與治理應對[J].管理世界,2020,36(5):13-35+7.
[5]Keogh-Brown, M.R., Smith, R.D.The economic impact of SARS: how does the reality match the predictions[J]. Health Policy 88,110–120 (2008) .
[6]Fan X. SARS: economic impacts and implications in policy brief 15 [R] . Asian Development Bank Economics and Research Department,2003.
[7]McKibben WJ. Economic modelling of SARS: the G-Cubed approach. In: Prepared for handbook on the rapid assessment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f inter- national concern[R]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
[8]Beutels, P., Edmunds, W., Smith, R.Partially wrong? Partial equilibrium and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ies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J]. Health Econ,17(1), 1317–1322 (2008) .
(責任編輯:顧曉濱 劉 茜)
[作者簡介] 韓良秋(1995-),男,漢族,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楊月(1993-),女,漢族,北京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