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要:目的 對臨床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開展職業危害因素分析、自我防護培訓前后的臨床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情況進行對比,總結其常見危害因素和應對的自我防護措施,為臨床相關防護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和依據。方法 在本院消毒供應室的所有護理人員中,選擇3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群體,對實施職業危害原因分析和自我防護前后兩個階段的風險事件發生率情況進行對比,具體分為感染、燙傷和銳器傷三個方面,統計最終的總發生率,對比是否有相關方法臨床應用前后的效果差異,總結自我防護要點所在。結果 兩個階段的相關結果對比發現一個明顯的差異現象,實施之后感染、燙傷、銳器傷等一系列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得到了明顯的降低(P<0.05),證明有關方法和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帶來的影響明顯更加積極一些。結論 以目前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工作職業風險來說,化學因素、生物因素和物理因素是最為常見的幾種,通過針對性的風險防范之后,有關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可以明顯提高護理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自我防護措施;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9-137-01
引言:
醫院諸多的科室中,消毒供應室具備較強的關鍵性和價值性,為臨床各個科室提供無菌器械,進行器械的清潔、消毒和滅菌活動,但同時相關科室的護理工作也具備著一定的特殊性,工作較為繁重,職業危害的風險相對較大,積極應對風險開展科學防護十分關鍵[1]。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污染器械,其中以銳器居多,同時還需要接觸化學消毒劑,職業風險也明顯更高一些。應對常見的職業危害,積極進行干預,有助于護理風險的降低,提高護理質量,并保障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減少不利因素的影響,避免出現操作不規范性等一系列問題[2]。針對這一特點,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常見的職業危害,開展自我防護培訓,對照開展前后的職業安全方面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30名護理人員均為本院消毒供應室的工作人員,年齡在21-49歲之間,平均(34.2±3.7)歲,學歷均為大專及以上。按照相關數據的收集時間與階段差異,在職業危害和自我防護針對性培訓之前的30名護理人員風險事件發生情況設定為對照數據,而開展相關培訓及規范性防護活動之后所生成的數據及相關事件發生情況為本次主要觀察的內容。護理人員相關情況高度接近,所有數據僅有護理管理等方面的差異,無其他明顯不同(P>0.05)。
1.2方法
為了有效預防職業安全問題和相關風險事件,首先建立明確的管理制度,對工作加以規范化、標準化處理,對不同分區的相關工作情況充分了解,明確工作制度。同時,圍繞著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三大職業危害因素進行針對性的自我防護培訓。在生物因素方面,所有護理人員開展器械回收活動的過程中,穿好防護服,佩戴好手套、口罩,進行清點的過程中小心謹慎,避免手觸碰尖銳部位,清點過程中要保持環境安靜,保障一次清點完成,減少觸碰銳器的次數,避免出現感染等問題。物理因素方面,消毒過程中還需要檢查紫外線等等物理消毒方法的強度,注意佩戴護目鏡,對各類消毒滅菌設備進行及時的養護,避免因為其運行情況不良產生噪音的危害。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等相關活動的過程中,規范化進行操作,操作結束之后還需要靜待冷卻,冷卻10min之后才可以觸碰,避免出現燙傷等問題。而在化學因素方面,使用各種化學消毒劑要明確其特點和使用風險,加強室內通風換氣,對其濃度進行控制。尤其在進行環氧乙烷等操作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落實,避免出現不規范現象導致皮膚損傷等一系列問題。
1.3觀察指標
對臨床30名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開展制度管理、知識培訓前后的風險事件發生率情況進行觀察,具體包括感染、燙傷和銳器傷,發生率越低表示職業防護效果越好。
1.4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較為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相關自我防護措施之后與實施之前風險事件發生率情況對比可以發現,實施之后護理人員的有關問題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帶來了更加積極的影響作用。實施前后護理人員的風險事件發生率情況對比詳見表1。
3.結論
醫院消毒供應室常見的護理人員職業危害根據因素劃分可以分為生物、物理和化學三個方面,其具體影響各有差異,因此針對性的管理管控、加強自我防護勢在必行[4]。應對常見的這三種危險因素,在具體開展干預的過程中,要注重其自身的適宜性,通過規范制度、減輕工作壓力和工作量、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開展工作,解決一系列外在的影響因素,進一步再針對常見工作過程中的危害進行自我防護,整體的效果才可以得到優化。由此可見,在具體操作的時候要注意風險的辨識,明確自我防護的要點所在,才能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
如上所述,在醫院消毒供應室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面臨著來自物理、生物和化學的三方面因素危害,因此具體干預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其實際情況,消除環境因素和自我防護過程中個人知識掌握不良的因素,有效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趙春苗,潘淑芳,李慧蘭.淺談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防護應對措施[J].基層醫學論壇,2018,022(003):372-373.
[2]xue Yu D.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rejection supply room% PDCA [J].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2019,004 (025):4-5
[3]文俊偉.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及其預防措施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9,000(006):242-243.
[4]劉玉麗,楊良玉,聶金群.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職業危險因素及防范對策分析[J].健康前沿,2019,028(006):274-274.
作者單位:
安徽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 ?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