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第二小學,廣東 河源 517000)
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一些顯著變化,電子白板、教學視頻等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教育資源被應用于基礎教學,形成了一些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比如翻轉課堂。本文將重點談一談如何利用微課構建小學語文翻轉課堂。
微課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其本質是教學視頻,最長只有20分鐘,最短只有幾分鐘,微課可以將學生的碎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加上微課設計上的精煉和趣味化,方便學生突破重難點,目前已經成為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當然對于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是否合適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翻轉課堂也不是一種新鮮的教學模式,國內很早就有相似的方法,當然在具體操作上與當前的翻轉課堂模式并不一樣。當前翻轉課堂的模式主要是在構建主義、有效學習等理念下產生的。翻轉課堂具有顛覆性的特點,即課下是學習時間,課上則是實踐時間。翻轉課堂主張自主學習,學生主要以教學視頻為基礎進行自學。小學階段需要家長陪同,監督學生自主學,課堂上更強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由此可見,翻轉課堂的核心在于自主學習。
翻轉課堂需要一定的資源支持,微課顯然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資源。微課構建翻轉課堂在目前來說是比較適用的。其實現方式是將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場景,即課前、課中和課后。課前教師將語文教材進行梳理,提煉重點、難點或者關鍵教學環節,在備課過程中設計制作好基于教材的微課,然后將微課推送給學生,讓學生課前先自學。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對不懂的內容形成問題,并在課堂上進行討論。
課中,以小組為單位,引領學生進行實踐,強調對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訓練,讓學生將課前所學內容內化,實現綜合運用。在學生小組合作過程當中,教師應適當給予指導和鼓勵。
課后,核心也是微課,學生可以有針對性的去看微課,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深入探討微課,學力不足的學生則可以反復觀看微課,直到將不懂的問題學懂為止。
翻轉課堂在具體實踐當中應當注意三個核心環節。其一,微課的設計制作必須符合教材內容;必須有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必須突出重難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其二,課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質疑是關鍵,因為小學生年齡小,心智尚不成熟,其專注力還不足以支撐整堂課,因此必須充分利用學生能夠專注的那個時間段,通過有效激趣來吸引學生,從而使學生產生質疑,學會探索。其三,課堂教學的結束并不代表著翻轉課堂的完結,課下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升華教學主題,深度挖掘課文內容,使知識得到內化和遷移。
實踐一: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中的生字教學為例。課前老師根據本課中生字的難易程度,有選擇地設計了一節微課,創建了自主學習任務卡,并將微課和自主學習任務卡推送給學生,要求家長陪同孩子完成學習。課堂上教師可以直接引導學生回顧課前微課的內容,課堂實錄如下:
教師:昨天老師將《烏鴉喝水》的生字微課發送給你們自學,請認真學的同學舉手。(學生基本上都會舉手)
教師:有觀看不止一次的同學嗎?(教師根據反饋來判斷學生的自學掌握程度)
教師:真不錯,那么現在將觀看微課后的收獲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說:“看過微課后我基本上把課文中的生字認全了”。
生2說:“老師我把烏這個字中間為什么沒有點這個問題弄懂了,因為烏鴉黑,所以看不到眼睛,少了一點”。
幾乎全班學生都會有收獲,雖然學生在表述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基本上都能夠說出個一二三來,顯然課前微課的引導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檢測學生的音、形、義掌握情況,并融入到相應的課文閱讀教學中。通過讀寫結合,以及后續的說話訓練,讓學生較好地識記本課生字。
實踐二: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的《四時田園雜興》這首古詩為例,教學方式基本同上,課前也是推送微課,使學生對本詩產生初步的認識,為課堂上深度的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課堂上單純講詩并不能讓學生對古詩有深度認識,因此把握住學生的專注時間,在課堂上設計角色扮演和游戲環節,將本詩的基本釋義講解后,讓學生將詩擴寫成現代白話,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故事,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課后學生紛紛對本課的內容津津樂道,尤其是創編過程,很多學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利用微課來打造翻轉課堂雖然可行,但卻不能盲目采用。因為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決定了其自主學習的難度。完全要求家長陪同是不現實的,更會在家長群體中造成爭議,所以微課前導建議用于課前預習以及學法的指導上。如果能配備一定的練習冊或練習卡,學生的自學目標和學習方向將會更明確。鑒于當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翻轉課堂暫時還不能作為主流教學模式,教師應當依托教材來決定哪些內容可利用微課進行課堂翻轉,而哪些內容應當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授。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利用微課來構建翻轉課堂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教學方法。但也要按照學生的實際和教材內容來決定是否應用,否則翻轉課堂也只能流于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