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師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皖南事變后新四軍的正規化建設
——以五師為例

2020-12-07 03:36:11
安徽史學 2020年1期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0234)

新四軍第五師(以下簡稱“五師”)是新四軍七大主力師之一,1941年2月正式建軍。此前,五師經歷了信陽挺進隊、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等多個階段(為避免稱謂混亂,本文將五師正式建軍前,鄂豫邊區新四軍各部統稱為“邊區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開創鄂豫邊區(以下簡稱“邊區”)的基本部隊。與新四軍其他師相比,五師處境更兇險,邊區長期不與中共其它抗日根據地直接相連,還被日偽軍、國民黨的中央軍、桂軍、川軍、東北軍、西北軍及鄂東地方軍等各軍防區分割為若干小塊,儼然是一塊“飛地”。況且,五師底子薄,基本上是靠吸收反正偽軍、國民黨散兵、地方游擊隊員和新兵組建的部隊,其正規化建設相當艱難。

目前,學術界有關新四軍正規化建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是陳毅與新四軍全軍正規化建設的關系。(1)張艷華:《論陳毅對新四軍正規化建設的貢獻》,《抗日戰爭研究》1998年第3期。盡管五師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卻鮮被學者關注。本文擬以相關文件、檔案、著作為基礎,考察五師在皖南事變后的正規化建設,希望對抗日戰爭研究有所裨益。

一、皖南事變前邊區新四軍的狀況

1937年10月,經國民政府同意,依據“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的承諾(2)《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4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370頁。,中共中央將原留守于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1938年1月,新四軍共轄四個支隊,約10300人;1939年,增編第五、第六支隊和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年底部隊達5萬人;1940年底,新四軍全軍有9萬余人。(3)章紹嗣、田子渝、陳金安:《中國抗日戰爭大辭典》,武漢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245頁。皖南事變前,新四軍開辟了豫皖蘇、皖東、皖東北與鄂豫邊等多塊抗日根據地,成了華東、華中地區由中共領導下的抗日勁旅,成績斐然。然而,由于部隊發展較快,有些高級指揮員的建軍方略偏離了中共中央的建軍精神,導致新四軍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軍事上主要是部隊指揮不統一,一方面是軍長難以完全統一調度各支隊、挺進隊,另一方面是各地區新四軍的指揮也有問題,如蘇北新四軍各部指揮不統一(4)劉少奇:《堅決粉碎頑固派的進攻》(1940年5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新四軍·文獻》(1),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第166頁。,皖東新四軍“指揮不統一,內部外部情況均復雜”(5)《劉少奇關于江北部隊應向東發展向西防御致毛澤東等電》(1940年6月6日),《新四軍·文獻》(1),第169頁。,華中新四軍“在建制上、指揮上亦完全不一致,問題亦多,在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有威信、有工作能力的華中總指揮部,在指揮上以至建制上統一我華中各部隊”。(6)《劉少奇關于華中部隊亟需解決統一指揮問題致毛澤東等電》(1940年6月22日),《新四軍·文獻》(1),第706頁。皖南事變前,新四軍的政治思想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迫于國民黨軍長期圍困的壓力,新四軍的政治工作有時與中共中央的政治原則不一致,過于遷就國民黨,雖然在陳毅、劉少奇的抵制下,情況有所好轉,但未徹底扭轉局面。(7)《中共中央關于項英、袁國平錯誤的決定》(1941年1月),《新四軍·文獻》(2),第181頁。各支隊的政治工作也有偏差,如第三支隊“政治工作容易中斷”(8)《第四次繁昌戰斗中的政治工作》(1939年),《新四軍·文獻》(1),第349頁。,第六支隊多“皮鞭動員”,少政治動員。(9)彭雪楓:《亟待解決的大問題》(1940年5月15日),該書編寫組編:《彭雪楓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244—245頁。事實上,除了國共力量懸殊過大外,新四軍自身的軍事、政治問題,也是導致新四軍主力在皖南事變中遭受重創的重要原因,因此事變后中共中央與新四軍新軍部全力推動新四軍的正規化建設。皖南事變前,邊區新四軍在邊區黨委領導下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亦有諸多不足。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根據國民黨軍隊被迫從武漢周邊撤退和日偽軍尚未部署完畢的情勢,要求留守當地的中共黨員組建抗日部隊,建立根據地,打擊日偽軍,支援正面戰場。10月底,國民黨軍被迫撤離后,武漢外圍抗日力量薄弱。而且國共內戰時期,鄂豫皖根據地的主力紅軍和中共黨員因反“圍剿”失敗而轉移,原根據地未留下成建制的正規軍。鑒于此,邊區各地方黨委接收了包含地方游擊隊、國民黨潰散部隊、新兵及反正偽軍等各方人員參加新四軍。11月,通過統戰,中共豫南特委將國民黨信陽縣交通隊、警察、縣常備隊整合為信陽挺進隊。(10)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編:《新四軍第五師抗日戰爭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27頁。同時,中共黨員張體學在黃岡創建了鄂東抗日游擊挺進隊。(11)汪杰主編:《張體學在鄂東》,軍事誼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136頁。這是中共開創邊區最早的兩支武裝力量。

1939年4月,中共中央認為,“華中是我黨發展武裝力量的主要地域,并在戰略上華中亦為聯系華北、華南之樞紐,關系到整個抗戰前途甚大”。(12)《中共中央書記處關于發展華中武裝力量的重要指示》(1939年4月21日),《新四軍·文獻》(1),第126頁。隨后,根據中共中央要求,邊區新四軍進行了兩次整編。6月,以豫南、鄂東新四軍為基礎組建了豫鄂獨立游擊支隊,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邊區新四軍指揮不統一問題。(13)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編:《新四軍第五師抗日戰爭史稿》,第56—57頁。11月,邊區新四軍各部被整編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并初步實現了統一指揮。整編后的邊區新四軍發展迅速,1940年1月,部隊有9000余人(14)《先念部收復仙桃鎮等地并擴大到九千人》(1940年1月3日),《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1輯,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1984年編印,第40頁。,11月更發展到了1.5萬人。(15)《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人馬彈藥統計》(1940年11月),《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1輯,第161—162頁。與此同時,邊區新四軍先后開辟了鄂中、襄河西等多塊根據地。然而,反正偽軍、游擊隊等在軍中的人數遠多于基干部隊,如1939年6月,鄂西偽軍1200余人;1940年6月,鄂南、天漢地區偽軍900余人;8月,應城、漢川、孝感地區偽軍1000余人先后向邊區新四軍反正。(16)《鄂豫邊根據地概況》(1942年4月8日),湖北省檔案館藏,革命史檔案,檔號:GM3/1/020/001/0026。(以下省略“革命史檔案”。)而1939年春李先念只帶來了基干部隊160余人。(17)中共河南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編纂委員會編:《豫鄂邊抗日根據地》,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頁。與士兵來源復雜相類似,邊區新四軍干部隊伍由延安派來的干部、原紅四方面軍的干部、當地干部和抗大教員組成。(18)《戰史資料——五師概況》(1942年),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5/001/0010、0003、0008、0004。問題是,底子薄,人員來源復雜,加上抗戰初期中共在邊區的主要任務是擴大抗日武裝,因此部隊的政治建設有些滯后。一般情況下,基干部隊比較重視政治工作,可其他武裝人員囿于過往經歷,他們在入伍之初對新四軍的政治工作持輕視、敷衍甚至抵觸態度,對上級政治訓令也是不研究便執行或打折扣執行,還輕政治干部、政治工作和政治機關。(19)《鞏固部隊的政治工作——全師政治工作會議上的報告》(1941年6月),《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2輯,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1984年編印,第8—10頁。政治不過硬,衍生出了一系列問題。

邊區新四軍的本位主義,主要表現為不同地區部隊指揮官之間或不同出身的干部之間在缺乏了解的情況下不能通力合作,一時忽視了部隊全局發展。1939年6月,邊區試圖整合邊區內所有新四軍由邊區黨委統一指揮,但只有豫南二、三、五團交出了指揮權,獨立游擊第五大隊、新四軍第六游擊隊只交了部分,而鄂中地區的一、三、四團隊則完全沒交。(20)朱玉主編:《李先念傳(1909—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332頁。部隊內部還出現了彼此漠不關心、鬧矛盾與鬧獨立等狀況。如1939年,由反正偽軍、中共鄂中區委領導的兩個中隊、陳少敏領導的部隊合編成了挺進團,可這三股力量彼此不互助,還不聽團長許金彪指揮,最后只好分家,各自為戰。(21)《戰史資料——五師概況》(1942年),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5/001/0010、0003、0008、0004。總體上,受資歷、文化程度、地緣、原軍隊背景差異等影響,邊區新四軍的干部相處不夠和睦,“新與老,知識分子與工農,本地與外籍,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互相之間不融洽”。(22)《戰史資料——五師概況》(1942年),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5/001/0010、0003、0008、0004。11月底,各方干部在四望山會議上加強了溝通,本位主義傾向有所克服,但徹底解決因背景不同、人事隔閡產生的本位主義問題,是項長期工作。

同時,一些游擊隊員和新兵參軍后仍保留著軍事上的游擊習氣。游擊戰在中共軍隊中極富戰略地位,尤其是正規軍不足以與對手進行大規模正規戰時,游擊戰是打擊敵人的主要軍事手段。但邊區新四軍不能完全適應正規軍生活和不注重調整作戰策略,軍事上存在一些游擊習氣。1942年3月,五師軍事部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提到:“(1939年12月至1940年8月)部隊來源及成分復雜,游擊習氣太深。”(23)《三年來的整訓工作》(1942年3月),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5/009/0005,0005,0003、0005。具體而言,有人“存在著游擊習氣,隨便脫離部隊,不請假,不消(銷假)”;有人不適應操練制度,“早晨太陽出來了還不起床”;(24)《三年來的整訓工作》(1942年3月),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5/009/0005,0005,0003、0005。有些部隊受挫后不是總結經驗、接受教訓,而是選擇逃跑。如1940年,平漢支隊第二團人員逃跑、叛變達2/3;(25)《戰史資料——五師概況》(1942年),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5/001/0010、0003、0008、0004。有些縣招兵時稱“參軍可以解決生活問題,政治上出頭角”,但有人入伍后只講個人實際獲得,一旦發現承諾不能兌現即消極怠工,直至逃跑、變節。軍事上的游擊習氣是邊區新四軍走向正規化的一大障礙。

還有,反正偽軍、國民黨潰散部隊會把原部隊的軍閥作風帶入邊區新四軍。皖南事變前,以新四軍基干部隊為核心組建的部隊一直保持著中共革命軍隊的優良傳統,如鄂中獨立游擊支隊及信南三、五團隊;而統戰過來的部隊一直存在打罵現象、自由散漫、家長作風,“懲罰不是帶有教育意義的處理”。(26)《三年來的整訓工作》(1942年3月),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5/009/0005,0005,0003、0005。

1940年11月,鑒于華中敵后戰場的形勢,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指出,“只有廣大發展革命武裝力量,以與全國力量相配合,才能制止投降,才能鞏固統一戰線,才能爭取時局好轉。而現實能夠發展武裝的地區,主要的只有山東與華中。”(27)毛澤東:《集中一切力量為發展武裝建立根據地而斗爭》(1940年1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毛澤東軍事文選》第1卷,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225頁。其實,同年2月,中共中央即要求邊區在一年內將新四軍擴大到4萬人。(28)《豫鄂挺進縱隊的工作指示》(1940年2月5日),《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1輯,第41頁。總之,嚴酷的抗日形勢亟需中共在邊區擴大抗日武裝力量,加強邊區新四軍的正規化建設顯得尤為迫切。

二、皖南事變后五師正規化建設的舉措

新四軍在皖南事變遭受重創后,中共中央意識到新四軍的正規化建設迫在眉睫。1941年1月,中共中央宣布重建新四軍軍部,將原7個支隊、縱隊改編為第一至第七師,其中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被改編為第五師,由李先念兼任師長和政治委員。與此同時,中共中央要求50萬八路軍、新四軍加強政治工作,加緊軍事訓練,擺脫地方性,堅決服從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領導。(29)《中央軍委總政治部關于皖南事變后八路軍新四軍緊急工作的指示》(1941年1月20日),《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8冊,第33頁。2月1日,毛澤東電告劉少奇,要求他注意加強李先念的政治領導力。(30)《毛澤東、朱德、王稼祥關于今后華中戰略任務致劉少奇等電》(1941年2月1日),《新四軍·文獻》(2),第256頁。6月,全師政治工作會議在白兆山召開,會上,師政治部對加強部隊政治思想建設提出了七點要求:一是要求絕對執行黨的政策,二是保持高度的政治覺悟與勝利信心,三是思想意識正確,四是內部團結一致,五是具備極高戰斗力,六是克服非戰斗減員,七是肅清奸細活動。(31)《鞏固部隊的政治工作——全師政治工作會議上的報告》(1941年6月),《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2輯,第3—4、16—20頁。概言之,通過政治思想工作將五師建成政治可靠、內部穩定、戰斗力強的抗日武裝。此次會議在五師正規化建設進程中起了至關重要作用,既是五師正規化建設的開篇,又為部隊指明了政治方向。7月,新四軍軍長陳毅也強調“建軍成為當前迫切的任務”,而建軍應“從政治上著手,首先保證黨在本軍中的絕對領導權,排斥一切非革命意識”。(32)陳毅:《論建軍工作》(1941年7月),《新四軍·文獻》(2),第867、880頁。

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軍精神與新四軍軍長的命令,結合自身情況,五師的政治思想建設從樹立政治機關與干部在軍中的威信做起。皖南事變前,政治干部與機關在軍中地位不高,被認為是同級軍事長官的下屬,甚至是“賣狗皮膏藥的累贅”;有軍事行動不及時通知政治干部,整編部隊、收留傷員、調動干部、打掃戰場、處理案犯也不與政治機關商量。對此,1941年6月,師政治部通告全師:政治干部代表黨在軍中行使最后決定權,政治干部與同級軍事主官地位對等。(33)《鞏固部隊的政治工作——全師政治工作會議上的報告》(1941年6月),《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2輯,第3—4、16—20頁。同時,陳毅意識到,“新四軍政治機關的威信比八路軍要差,因此其政治保證力量也較弱,應向八路軍學習。首先應堅決反對不尊重政治機關的反黨傾向。”(34)陳毅:《論建軍工作》(1941年7月),《新四軍·文獻》(2),第867、880頁。李先念也認為,“搞好部隊的政治建軍,與搞好部隊的軍事建設一樣重要,如同一只鳥的兩翼,缺一不可!只有把這個方面搞好了,才能使自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35)朱玉主編:《李先念傳(1909—1949)》,第398—399、400頁。陳毅、李先念厘清了軍事干部同政治干部、軍事機關與政治機關的對等關系后,政治干部與政治機關的威信逐步樹立起來。

同樹立政治機關與政治干部威信相配合的是,五師努力將政治思想工作深入至部隊基層。首先,李先念要求師、旅、團三級都要建立連隊研究會,“抓好以支部為重點的連隊政治思想工作”,“切實抓好(連)支部這個‘基礎’”;其次,師黨委要求“各連隊支部(黨員)都要上黨課”,還要求各支部黨員“參加革命斗爭鍛煉,加強自我修養,加強黨內教育與批評。通過黨課教育,不少黨員的思想覺悟出現了質的飛躍”。(36)朱玉主編:《李先念傳(1909—1949)》,第398—399、400頁。部隊政治覺悟和穩定性隨著政治思想教育下基層明顯提高了,尤其是主力團,黨員們“自動監視動搖分子,終夜不睡。(第)三九團參謀連長率一個連叛變,脫離該團已三日,結果被三個黨員自動阻止,并將叛徒扣押……,群眾說黨員是無線電。”(37)《五師黨的工作報告》(1942年1月30日),《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8輯,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1985年編印,第108頁。再次,通過獎懲鞏固部隊政治思想建設成果,完成出色的黨支部會被評為“模范黨支部”,反之會受懲處。如1942年1月,師政治部處理了一個敷衍政治工作的黨支部和張祥云、張俊祥、謝富林等7名黨員。(38)豪楓:《X支部的大膿包開了刀——陳少敏同志親自領導支部實施手術》(1942年1月),《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8輯,第254—263頁。

從源頭上保證政治干部質量也是五師政治思想建設的重要舉措。嚴把黨員質量關是從源頭上確保政治干部質量的前提。1942年,五師副政委陳少敏指出:“要加強政治斗爭,并且要把政治斗爭提高到主要地位,要縮小黨的數量,提高黨的質量,改造黨的成分,把黨內的封建勢力驅逐出去”(39)陳少敏:《在戰斗中建設黨》(1942年9月),《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8輯,第47、89頁。,并及時清除了黨政軍系統中有政治問題等五類不合格黨員。(40)陳少敏:《在戰斗中建設黨》(1942年9月),《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8輯,第47、89頁。師政治部也要求“新黨員入黨必需宣誓,最好是全營集體宣誓,這樣能給以深刻的印象,一開始就加強了新黨員的組織概念”。(41)《鞏固部隊的政治工作——全師政治工作會議上的報告》(1941年6月),《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2輯,第25頁。多管齊下的措施基本避免了不合格黨員流入到五師政治干部隊伍中。

通過組織指戰員到抗大十分校系統學習政治與開展日常政治學習等措施,進一步提高了五師指戰員的政治覺悟。在抗大十分校,政治隊的政治課占到了總課程的60%,軍事隊的政治課占比也達到了35%。(42)《關于創建抗大十分校的工作》(1942年4月2日),《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4輯,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1984年編印,第12頁。學員學習政治的情緒很高,“上課的時候到了,同學們一排排的坐在地下的磚頭上。膝蓋上安置好了筆記本,準備記著。X部長遠遠的走來了,用一副笑臉回答幾百個同學盼望的眼神,這一堂課是講中國問題——這一門功課和X部長生動有趣的講授,是同學們最愛聽的。”(43)金鐸:《我們緊張的學習生活》(1942),《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4輯,第30頁。另外,政治學習日常化進一步推動五師的政治思想建設。1943年,排級教導隊每年要學習政治課120小時(44)《教導隊各隊軍政文化課教育比例》(1943年),《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2輯,第194頁。,而隊員要依據所學,為戰士授課。日常政治學習課程包括中國問題、漢奸汪精衛、中國國民黨、中共簡史等6大類54小類。(45)《政治教育課程及進度》(1943年),《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2輯,第201—203頁。學后通過考試檢驗效果。如13旅的政治考場,“上午檢驗團營級干部,試場在該旅旅部,由方政委親自主持,除個別因事請假外,多數干部均能準時到場。試場情緒之緊張,空氣之嚴肅,耐人尋味。下午檢查連排級干部,劉部長與各科長分別到各團監視。試場在各團政治處,由該團政治處主持,秩序均甚良好。”(46)《十三旅干部政治文化總結——政治文化測驗總結》(1943年5月4日》,《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2輯,第179頁。試后根據結果查漏補缺,總結經驗。

1943年11月,中共中央派鄭位三擔任邊區黨委書記兼五師政治委員(47)李先念于1944年初重新兼任五師政委。,此舉利于鞏固之前政治思想建設成果與開展后續的政治思想工作。因鄭位三在延安工作過,又任過二師政委,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被中共中央認為是邊區黨委書記和五師政委的合適人選。(48)《中共中央書記處關于鄭位三任第五師政治委員致陳毅等電》(1943年5月17日),《新四軍·文獻》(3),第685頁。此前,在嚴酷戰爭環境中,李先念擔任五師師長,兼邊區黨委書記和五師政委,既要領導軍事斗爭,又要做政工,壓力頗大。鄭位三接任后他壓力減輕,可集中精力致力于軍事建設和帶兵打仗。

政治機關與政治干部威信的確立,抗大教育與日常政治學習的開展,使得五師整體政治覺悟顯著提高,這對消除本位主義起了重要作用。關鍵是部隊人事安排要合理化。因李先念政治上講“五湖四海”原則,安排軍事經驗豐富的干部任旅、團級指揮員;安排知識分子干部到政治教育、宣傳、統戰等崗位上;安排當地工農干部到地方軍事與后勤部門任職。此舉深受各方干部擁護,他們彼此合作,消除了隔閡。(49)朱玉主編:《李先念傳(1909—1949)》,第401—402、402—403頁。后來鄭紹文回憶五師成功經驗時說:“李師長使用干部,疑而不用,用而不疑。因為有這種特點,所以五師是發展很快,而且是從零星小塊組織發展起來的……不講山頭與出身。”(50)朱玉主編:《李先念傳(1909—1949)》,第401—402、402—403頁。

中共實施部隊正規化建設的根本目標是實現由黨絕對領導軍隊,因此五師很重視部隊黨的組織建設尤其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確立由黨絕對領導軍隊體制與加強部隊基層黨組織建設,既是五師黨建的任務,又是其正規化建設的重要步驟。1940年1月,劉少奇要求,“由縱隊(51)指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即邊區新四軍1940年1月至1941年間的稱謂。首長組織縱隊委員會,以理治、先念、質斌、少卿、少敏諸位同志組織之,以理治同志為書記,(縱隊)中干部任免、部隊行動之一切重要軍事、政治計劃,均需經縱隊委員會討論后執行。”(52)《劉少奇等關于鄂中、鄂東部隊改稱為挺進游擊縱隊致朱理治等電》(1940年1月3日),《新四軍·文獻》(1),第558頁。從制度上明確了黨領導軍隊的原則。但此時部隊政治水平不高,阻礙了目標的實現。由于政治思想建設的持續推進,到了1943年2月,“鄂中五師地區之黨政軍統一領導機關為鄂豫邊區黨委”(53)《中共中央書記處關于成立鄂豫邊區黨委致新四軍等電》(1943年2月13日),《新四軍·文獻》(3),第669頁。,實現了由黨領導一切的目標。

強化部隊黨組織尤其是基層黨組織,是正規化建設策略貫徹到部隊基層的保障。1941年7月,陳毅強調,“黨的組織工作,是部隊政治工作的基礎”,而且“我們應加強黨的支部,在連隊中起到工作堡壘作用”。(54)《論建軍工作》(1941年7月),《新四軍·文獻》(2),第880頁。五師加強部隊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途徑主要有兩個。其一,提高黨員在五師中的占比。武漢淪陷前,“由秘密黨(地下黨)搞軍隊”,淪陷初期,基本是數名黨員骨干領導一支規模較大但成分復雜的抗日武裝。(55)須浩風:《鄂豫邊黨的發展情形》(1946年),《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8輯,第99—104頁。如五師第15旅,反正偽軍占了多數。黨員占比過低的部隊穩定性較差,故邊區新四軍從1939年開始大力發展黨員。1942年1月五師有中共黨員約3100人,占全師總人數的32.87%,且班以上干部基本由黨員擔任。(56)《五師黨的工作報告》(1942年1月30日),《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8輯,第105、105—106、108—109頁。其二,師黨委將黨支部建到每個連隊,并賦予支部八項使命與權力:一是負責軍中黨的一切工作,二是執行上級指令,三是負責提高支部內黨員政治水平,四是密切軍中黨群關系與鞏固黨在軍中的領導地位,五是領導青年隊員工作,六是吸收新黨員與候補黨員的轉正,七是領導指戰員參加地方群眾工作,八是鞏固全連紀律。(57)《鞏固部隊的政治工作——在全師政治工作會議上的報告》,《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2輯,第21—22頁。這八項權力與使命使連支部這個“小堡壘”將全連凝聚成一個“大堡壘”。“小堡壘”作用很大。首先,部隊穩定性提高了。如1941年7月至1942年1月,五師黨員逃亡27人(不含14旅第2縱隊、第13旅直屬隊),占已知逃亡總人數的12.22%、黨員總人數的1.23%,非黨員逃亡194人,占已知逃亡總人數的87.78%、非黨員總人數的4.4%;(58)《五師黨的工作報告》(1942年1月30日),《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8輯,第105、105—106、108—109頁。部隊雖有零星逃亡,但實施正規化建設之前那種一團逃亡2/3的情況被杜絕了。其次,連支部的黨員起了模范帶頭作用,黨員“吃苦耐勞,作戰勇敢,主力團黨員戰場喊話,鼓動克服動搖情緒,輕傷不下火線”,而且黨員“(出)公差不講價錢,態度好,守紀律,學習精神好,講破話少,有時能作些說服工作,非黨員看得出,哪個是黨員,歡喜在黨員的班排長下面去當兵,被提拔的絕大多數是黨員,黨的威信高,有些非黨員因未被批準入黨而痛哭”;再次,密切了黨群關系,“好的黨員能對群眾解釋工作,和群眾對立的情況沒有”。(59)《五師黨的工作報告》(1942年1月30日),《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8輯,第105、105—106、108—109頁。事實上,前文提及的嚴把黨員質量關、建立連隊研究會、政工干部下基層等政治思想建設措施,同時也是強化黨組織的舉措。

軍事正規化是正規軍的標志之一。五師的軍事正規化建設主要包括部隊編制與指揮體系的正規化、培養正規軍事人才與訓練部隊正規作戰能力等多個方面。皖南事變前,邊區新四軍指揮系統層級混亂。1939年11月以后,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委員會能指揮各部,但部隊基層是名目繁多、互不統屬的團、大隊、支隊,而團級以下更亂,未按“團—營—連—排”層級鮮明地編制部隊,這導致團級以下指揮員很難有效指揮部隊。1941年2月,五師主力編制有第13、14、15三個正規旅,每旅下設3—4個正規團,全師按“師—旅—團—營—連—排”層級鮮明地編制部隊(60)《鄂豫邊根據地概況》(1942年4月8日),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0/001/0039—0041、0029。,部隊編制實現了正規化。同時,五師確立了正規軍的指揮規則——師長能指揮全師,旅長能指揮本旅內所有部隊,往下以此類推,有不從者必受懲處,全師實現了軍隊指揮系統的垂直化管理,結束了以往基層部隊指揮不靈的狀況。

而學習正規軍事理論與培養軍事技術骨干的主要途徑有三:一是組織營級以下干部集中學習基本戰術理論和游擊戰術、射擊、夜戰、工事偽裝術與特種武器使用要領(61)《三年來整訓工作報告》(1942年3月),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5/009/0011、0009。,待其學成后回部隊推廣;二是創辦參訓、譯訓、電話、無線電、司號、軍需訓練班,培養軍事技術人才;三是建立野戰醫院、兵工廠,培養后勤人才。(62)《三年來整訓工作報告》(1942年3月),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5/009/0011、0009。

軍紀嚴明與軍民關系融洽是正規軍應有的素質。1942年,李先念通令全師,要求五師杜絕存在下級不服從上級命令、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等無組織、無紀律等情況;建立完善的請示報告制度,即使是分散作戰,各部若有行動必須請示上級,行動完畢后必須上報,堅決不能“先斬后奏”或“斬而不奏”。(63)李先念:《嚴正軍風》(1942年),《李先念文選(1935—1988)》,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5—46頁。此外,師黨委要求軍隊不能擾民、更不能害民,要愛民。1943年初,李先念、任質斌等要求全師將愛民運動經常化、制度化。

帶動地方部隊走向正規化同樣是五師正規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作為后備軍,地方部隊對五師主力意義非凡,“五師的成立是從地(方)武(裝)一點一滴發展起來的,地方武裝參加正規軍是起著決定作用的,這是根據中央的指示去動員的。邊區過去武裝斗爭的勝利,便在于執行也是根據這一規定。”(64)《關于地方武裝的補充報告》(1942年2月3日),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5/013/0006。因此,從主力部隊抽調軍政干部按正規軍的標準管理與訓練地方武裝,顯得尤為必要。如此一來,主力部隊不會因補入地方武裝而素質下降,而地方武裝則因政治素質提高,力量加強。主力部隊與地方武裝相互促進,一起走上了正規化之路。

當然,五師在正規化過程中遇到了巨大阻遏。第一,邊區處境兇險。邊區無法獲得其它根據地的直接支援,且被日偽軍、國民黨中央軍第31集團軍、西北軍第2集團軍與第33集團軍、川軍第22集團軍、陜軍第128師及鄂東程汝懷部(65)《鄂豫邊根據地概況》(1942年4月8日),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0/001/0039—0041、0029。,分割為許多小塊,無法聚集大部主力集中整訓。第二,五師軍事壓力大。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國共關系由抗戰初期的相對和諧變得日益緊張。1942年,國民黨軍與五師的摩擦戰持續了8月之久。日偽軍亦經常“掃蕩”五師。從1943年4月李先念等給軍部發的電報,可見其端:“師主力在去年敵頑長期夾擊中,一般的較為疲勞,故舊年后,決定主力整訓,可中間遭到相當的阻礙,如敵進攻監、沔等地。”(66)《李先念、任質斌、劉少卿關于整訓情況及各旅活動位置致陳毅等電》(1943年4月24日),《新四軍·文獻》(3),第678頁。但在中共中央正確領導與全師共同努力下,五師基本實現了正規化。1946年6月,中共中央以五師為主要基礎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中原解放軍,充分肯定了五師的正規化建設成就。

三、正規化建軍與邊區的發展

五師的整體實力隨著正規化建設的推進而增強。一方面部隊人數持續增加,1943年為2.7萬人(67)《鄂豫邊五師根據地概況》(1943年),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20/003/0004。,抗戰勝利時達5萬人(68)中共河南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編纂委員會編:《豫鄂邊抗日根據地》,第66頁。;另一方面部隊政治素質過硬,1944年3月,中共中央華中局致電鄭位三、李先念時贊譽道:“你們創造了數(量)質(量)均相當強大的主力與地方軍”。(69)《中共中央華中局關于開展第五師地區工作致鄭位三等電》(1944年3月15日),《新四軍·文獻》(3),第226頁。實施正規化建設的五師,正規作戰能力顯著提高,保障了邊區政權建設、經濟工作與文教工作的開展。

第一,五師的正規作戰能力實現了質變。在正規化建設之前,邊區新四軍只能在游擊戰中對抗小股日偽軍和應對實力不強的反共軍,一般不與大股日偽軍作戰,對反共軍也多持避讓態度。避讓反共軍,一是要盡量維持國共合作,另一原因則是邊區新四軍不具備與國民黨正規軍對抗的實力。如1939年11月至1940年2月,戰斗力不強的國民黨鄂東地方軍程汝懷部就能多次進攻、屠殺新四軍指戰員。而實施正規化建設后不到一年時間,五師即能主動進攻裝備精良的對手。1942年初,五師主動進攻擁有5000余人,能獲得日軍直接援助、裝備精良的偽定國軍汪步青部,結果汪部很快被打垮,這對正在進攻長沙的日軍構成了威脅,支援了正面作戰的國民黨軍。(70)《威逼武漢的侏儒山戰役》,鄂豫邊革命史編輯部編:《新四軍第五師抗戰歷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9—80頁。這次勝利反響很大,1942年2月21日,邊區機關報《七七報》社論稱:這次勝利震懾了武漢日軍,五師名聲顯赫!同時,駐武漢的日軍第11軍總前衛部隊的指揮官因三攻長沙不克而公開抱怨:蔣介石有300萬保持戰斗的大軍,新四軍(指五師)也日夜活動在武漢周圍,這使“大東亞戰爭”前景堪憂。(71)《十五旅襄南敵偽工作的經過及經驗》(1942年4月13日),周煥中主編:《特殊的戰線》,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237頁。

正規化的推進,使五師對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的摩擦能夠應付自如。1941—1943年間,五師打垮了鄂東地方軍程汝懷部,在軍事實力支持下還與國民黨桂軍、川軍、東北軍、西北軍達成互不侵犯協定,即使是面對訓練正規、火力強大的國民黨中央軍,也摸索出“(中央軍)戰術不機動,行動遲緩,最怕我突然之奔襲”的應對之策。(72)李先念:《一九四三年鄂豫邊區的斗爭》(1943年12月),《李先念文選(1935—1988)》,第55頁。軍事實力提升后,五師可自信應對國共摩擦,一改保守退讓之策。1944年,李先念按中共中央指示公開發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如犯我,我必犯人”(73)《軍委關于重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自衛原則給五師的指示》(1944年12月25日),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43/010/0001。的自衛聲明。

政治素質和戰斗力的提高,為五師對日偽軍發動戰略反攻提供了條件。1945年4月13日,五師河南挺進兵團以兩連兵力進攻寨高溝深、有重兵防守、被日偽吹噓為“鐵打的”合水鎮,他們“同時從南門和西門進攻,不到兩個小時,就拿下合水,活捉了偽二師師長張國威和四縣聯防司令員吳春亭以下官兵三百多人,擊斃了敵遂西舞三縣指揮官松木以下日偽軍數十名。”(74)黃林:《挺進河南》,《豫鄂邊抗日根據地》,第398頁。此役是一場主動攻打由日偽軍重點防守的堡壘攻堅戰,挺進團展現了不俗的戰斗力。之后數月,挺進團與日偽軍打了多次陣地戰,新建了7個縣政權,新辟了豫中南抗日根據地,隊伍由出發時的1000余人發展到8000余人。(75)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編:《鄂豫邊抗日民主根據地史稿》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6—367、442頁。

第二,五師的發展壯大保障了邊區抗日政權的建立與鞏固。1938年10月至1941年1月,邊區新四軍在鄂中的應城、安陸、隨縣等縣控制了面積不大的基本區,同時以豫南信陽、羅山和鄂東黃陂等地的山區為中心打出了一片游擊區,并在上述區域內建立了12個縣政權。(76)《艱苦奮斗的三周年》(1941年6月28日),湖北省檔案館藏,檔號:GM3/1/039/006/0024。但囿于實力,基層士紳、豪強不愿與邊區新四軍合作,民眾想支持又擔心遭報復,所以這些政權并不穩固。這種情況在五師通過正規化建設走向強盛后發生了根本改變。1941年2月至1945年8月,五師先后開進武漢郊外的漢陽、黃陂及鄰近的漢川、孝感,挺進鄂東的黃梅、廣濟與皖西南的宿松,進軍鄂南、豫中。在這4年多里,軍隊所到之處,抗日政權隨之建立,到1945年8月,五師在東起皖西宿松,西達鄂西當陽、宜昌,南抵湘北南縣,北達豫中舞陽的廣闊區域內建立了66個黨政軍組織齊全的縣政權(77)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編:《鄂豫邊抗日民主根據地史稿》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6—367、442頁。,構建了上至邊區公署,下到鄉政權一套完整政權體系。具體如下:1941年4月,五師在其實際控制地域內按“三三制”原則,選舉產生了邊區最高行政機關——鄂豫邊區行政公署,建構了“邊區公署—專署—縣—鄉—保”層級鮮明的政權體系,到1944年底,全邊區有公署1個,專署5個,縣政權44個,鄉政權800余個,保7000余個。(78)《鄂豫邊區根據地建設概況》(1940—1945),《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7輯,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1984年編印,第37—38頁。更重要的是,各級政權在軍隊的支撐下,控制了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據載,1942年,邊區基本區人口216.4萬人,游擊區人口257.1萬人;1943年,基本區面積約2.38萬平方公里、人口420萬,游擊區面積約16.7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1944年,基本區面積約3.2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50萬,游擊區面積約6.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1945年1月,基本區游擊區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79)《豫鄂湘贛皖邊區擴展面積三十萬平方公里人口九百萬》(1945年1月9日),《豫鄂邊抗日根據地》,第213頁。,人口約1085萬。(80)《鄂豫邊區根據地建設概況》(1940—1945),《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歷史資料》第7輯,第34—41頁。邊區不斷擴大,壓縮了同地區汪偽政權的生存空間,限制了其資日能力,加速了日汪敗亡。

第三,五師開展的愛民運動,有力地支持了邊區經濟發展和維護邊區民眾利益。首先,五師徹底清除基本區的汪偽政權,避免民眾同時被兩個以上政權征收賦稅,支持抗日政府廢除一切苛捐雜稅,整理田賦稅捐,制定新稅制。在新稅制下,基本區民眾承擔的賦稅比抗戰前減少了5/6。(81)《艱苦奮斗的三周年》(1941年6月18日),湖北檔案館藏,檔號:GM3/1/039/006/0027、0030。此舉改變了以往貧者、弱者交稅多,富者、強者交稅少,賦稅不均的狀況。其次,五師設法在游擊區和淪陷區向日本商人收稅,減輕民眾負擔。如1942年4月,五師鄂東稅務二分局稅警隊、手槍隊60余人沖破新洲縣日偽據點,沖入拒不納稅的井澤洋行(淪陷區),沒收大量香煙、牛皮、皮油等,折合3萬余元,以抵其所欠稅款,事后不僅據點內日偽軍不敢追擊,而且洋行老板宮岡表示“新四軍大大的了不起,我們洋行交稅,交稅的”。(82)劉川、周質澄:《向日本洋行收稅》(1989年12月),《特殊的戰線》,第137頁。再次,五師支持商人們赴淪陷區經商,商人只要說貨是“老四的”或“四老板的”(指新四軍),偽警察、密探即不敢與之為難。(83)《十五旅襄南敵偽工作的經過及經驗》(1942年4月13日),《特殊的戰線》,第240頁。還有,五師支持法幣和邊區票在根據地內流通,抵制汪偽鈔票流入,還協助地方部隊、民兵查禁仇貨。

第四,五師為邊區國民教育發展提供了安全保障。據記載,到1941年5月,邊區各級政府在五師控制基本區內改造、興建了公學1所,中學6所,小學248所,民辦學校111所,還有被改良后的私塾185個,在校生10944人。(84)《艱苦奮斗的三周年》(1941年6月18日),湖北檔案館藏,檔號:GM3/1/039/006/0027、0030。隨著根據地的擴大與鞏固,學校數量和學生人數穩步增多。1942年以后,在各級、各類學校數量和在校學生人數持續增加的同時,邊區各級政府陸續頒布了各種教育法規,邊區國民教育逐漸步入正軌。雖然五師沒有直接參與邊區國民教育事業,但邊區國民教育的成果是在五師創造的安定環境中取得的。

結 語

對部隊實施正規化建設既是中共軍隊在嚴酷戰爭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的策略,更是中共革命最終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總體而言,五師的正規化建設是在孤立少援(85)關于五師的孤立少援處境,從兩份電報中可窺其一斑:1942年7月16日中共中央致電李先念稱,“五師在敵偽與頑軍夾攻中,形勢相當嚴重。我們對鄂中各方面情況知道得很有限,特提出幾點意見,僅作供參考之用。”參見《中共中央軍委關于第五師在堅持與發展敵后斗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致李先念等電》,《新四軍·文獻》(3),第638頁。1942年7月18日新四軍電呈中共中央,“我們與五師電臺經常不暢通或中斷,所以壓電報很多,甚至一個月以前的電報現才收到,已經完全失去時間性。另我們無鄂省五萬分之一地圖,許多地名找不著,增加指揮上的困難。”參見《陳毅、賴傳珠提議第五師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致中共中央軍委電》,《新四軍·文獻》(3),第639頁。之處境中展開的,這可與其他師的正規化建設作比。因其余各師基礎較好,根據地多集中于皖蘇二省,又地近八路軍山東根據地,故其正規化建設可利用已有基礎直接開展,同時既能得到八路軍幫助又可彼此互助。如1938年9月豫東有中共武裝數千人(86)其中西華1500人、魏鳳樓1000人、睢縣與杞縣3000人,參見《彭雪楓報告毛主席電:目前河南近況,準備東進豫東》(1938年9月3日),中共河南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編纂委員會編:《抗戰時期的竹溝》,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頁。,彭雪楓一次即帶來了軍政干部200人(87)危拱之:《關于豫南武裝工作補充報告》(1940年6月7日),《抗戰時期的竹溝》,第99頁。,這使四師日后利用已有基礎直接實施正規化成為可能。而且中共中央派八路軍幫助他們建軍,如1941年2月毛澤東、朱德等將八路軍115師教導一旅編為三師第七旅(88)《毛澤東、朱德等關于教導一旅改編為新四軍第七旅致彭德懷等電》(1941年2月20日),《新四軍·文獻》(2),第207頁。,幫三師建軍;又如同年3月中共中央將八路軍115師教導五旅編入四師,助其建設部隊。(89)《中共中央軍委關于張愛萍部編入新四軍第四師致陳毅、劉少奇電》(1941年3月17日),《新四軍·文獻》(2),第210頁。不僅如此,1941年7月二、三、四師臨時由鄧子恢、彭雪楓統一調度(90)《陳毅、劉少奇、饒漱石、賴傳珠關于組織皖東北和淮寶部隊臨時指揮部致二師等電》(1941年7月23日),《新四軍·文獻》(2),第612頁。,翌年10月一、六師領導機關合并由粟裕統一指揮(91)《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同意譚震林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致陳毅、饒漱石電》(1942年10月26日),《新四軍·文獻》(3),第231頁。,如此一來各師建設部隊時有可能協調互助、同步進行。然而五師不具備此條件,不可能僅依靠1939年1月由李先念帶來的60余干部(92)1939年1月李先念帶到鄂東的160余人中干部為60余人。參見周志堅:《隨先念同志南進》,《豫鄂邊抗日根據地》,第255頁。直接實施正規化建設,又無法從中共中央或兄弟根據地獲得支援。在孤立少援的處境中,通過強化政治機關與政治干部地位、政治教育下基層、抗大教育、強化基層黨組織等方式培養了一批政治干部,或將其他人員轉化為政治干部,李先念等正是依靠這些自主培養的干部將五師建成了中共領導下的正規化軍隊。鑒于邊區被強敵分割為若干小塊、主力部隊無法集中政訓的情勢,李先念先實現了部隊編制的正規化和指揮系統垂直化管理、培養了一批軍事技術人才,后又要求部隊靈活利用戰斗間隙,各部獨自開展正規戰訓練。經過正規軍事訓練的五師,1943年底“形成了從武漢周圍威脅日軍的戰略態勢”。(93)李先念:《一九四三年鄂豫邊區的斗爭》(1943年12月),《李先念文選(1935—1988)》,第53頁。盡管新四軍各師的正規化建設均由政治思想建設、部隊黨組織建設與軍事建設三大部分組成,但從與其它師的比較中,可以看出五師的正規化建設呈現出自主性、獨立性與靈活性等特點。殊途同歸,五師與新四軍其它師一樣,成了中共領導下的抗日勁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久久久|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色噜噜综合网|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天天色综合4|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国产在线八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午夜小视频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天天激情综合|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在线国产资源|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国产91在线|中文| 日韩av手机在线| 久久亚洲天堂|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91免费片|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色天天综合| 国产精品主播|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激情综合网址|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欧美区国产区|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久久久久久久97| 成色7777精品在线|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欧美成人二区| 麻豆精选在线| 毛片一级在线| 久久五月天综合| 久久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