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君 陳曉朋 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教育界也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思想改革。現在的教育界正在圍繞一個“變”字展開教學方式的大改革。求新求變,改變原有教學方式的弊端,正是教學改革始終貫徹的宗旨。對于新課程改革和新時代的要求,廣大鋼琴教學教師也要積極響應,與時俱進,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加強創新思維和師生互動力度,讓自己的鋼琴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當前,很多學校的鋼琴教學一直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機械傳授樂譜,學生死記硬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不小的打擊[1]。
傳統課堂上,教師是教學中絕對的權威,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學生雖然可以通過死記硬背獲得較高的學習成績,但對自己的真實水平往往沒有一個清醒地的認知,自然就不能奢談對自己的學習狀況作一個客觀的總結和反思,更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學習鋼琴和學習其他知識一樣,教師如果單單機械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至多培養出匠人層面的人才,很難促進學生的自主創新與發展。新課程改革提倡因材施教,讓學生發揮出自身的長處,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授知識的層面上,而是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去學,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逆向思維,使他們不再拘泥于條條框框,對所學知識肯去鉆研、探索,敢于質疑,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理解。這也正是一個普通的演奏者走向大師之路的第一步。
第一,要想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逆向思維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徹底革除自己頭腦中的舊觀念,樹立起科學教育的新思想。照本宣科、一板一眼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可能適合于啟蒙階段的基礎鋼琴教育,因為基礎的培養要先從教師講解基礎知識,學生做好基本功開始。但對于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和期待提升的學生來說,如高校鋼琴專業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是絕對不適合的,某種程度上是對學生想象力、創新力和自我分析能力的扼殺。
雖然學習鋼琴確實很注重實踐練習,但是學生如果沒有意識到理論及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其自主能動性、創新思維、逆向思維等就難以得到有效培養。學生如果只是在演奏技巧和樂譜知識上下功夫,充其量只能是一名演奏匠。所以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先在教學中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和逆向思維,為學生思維的開拓創新發展營造適合的環境。教師首先要放棄頭腦中的舊有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卸下教師的架子,營造自由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發揮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新思維、新點子。這樣,學生才能不斷超越自己,教師也才能同學生一起不斷進步。在輕松自然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如果被充分地激發,就可以放松地去演奏,快速地進入狀態,和樂曲產生共鳴,對音樂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刻和通透。
第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音樂是人們通過聲音體味和宣泄情緒的一種藝術,要想讓學生在音樂上獲得成就和建樹,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的聲音辨別能力,如能夠辨別每一架鋼琴、每一個人演奏時琴錘擊弦的力度,對音質的好壞敏感等。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聆聽不同時期的音樂家對同一首作品的演繹,找出其中的差別,并分析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差別。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拓展思維,在遵守演奏基本規則的基礎上對自己個性進行合理發揮,對音樂產生自己的獨到理解。例如,對前人的音樂發揮想象力,進行二度創作,形成獨特演奏風格。
第一,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創新,敢于打破傳統老舊教學方式的藩籬,針對本地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創造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例如,傳統鋼琴教學方式往往過于強調培養學生獨奏的能力,忽視了合奏能力的鍛煉,而在學生今后的發展道路上,要求合奏和配合的情況時而有之,所以要在培養好學生獨奏能力的基礎上,多設計一些四手聯彈、雙鋼琴配合演奏和為其他樂器伴奏合奏等練習,從而鍛煉學生的協作意識,提升學生的演奏技巧。
第二,教師要在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學生的天賦、接受能力、樂感等的差別,必然會造成演奏能力的參差不齊。針對這一事實,教師要對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開展單獨課、小組課和大班課的教學方式等。小班課就是所謂的微觀教學,是教師在認真觀察每個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針對每個人的缺點所進行的單獨指導,讓學生對自己的演奏技巧和演奏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對自己的缺點展開針對性的練習,進而促進鋼琴演奏水平更上一層樓。小組授課是教師根據經驗,針對教學過程中那些普遍的易錯點和難點對學生展開重點教授,一般來說都是彈奏的基本知識。而大班授課一般是理論課程的教授,如音樂史和鋼琴史等。在進行大班授課時,教師要注意氣氛的調節,采用多媒體和網絡等授課模式,如通過聽覺刺激、視覺刺激等來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所謂互動,是指作用雙方相互溝通、相互影響而一同發生改變的現象和過程。其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就是師生雙方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再是傳授與被傳授的疏離的師生關系,而是相互作用,充分溝通,共同進步[2]。
要想達到較好的互動效果,教師就要打破傳統授課方式,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演奏基礎、樂感、手感等,主動引導、啟發學生和自己展開互動。同時,還要注意態度平和,讓學生心理放松,敢于與自己互動交流。
在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學理念中,教師不再是授課的主體和權威,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應加強和學生的互動,創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首先,教師可以在評價機制上加強互動,采取更科學的評價方式,平時多和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平時成績,考試時采用平時成績+考試成績的打分方式。這樣不但可以加強師生互動,而且能使打分方式更加科學、公平。其次,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展開互評,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和學生互相提出意見和建議,根據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更改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開展互動教學,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經過和教師的積極溝通,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從而不斷進步,增強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其次,內向的學生在和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會不斷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沖破心理舒適區。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對他們今后走上社會也裨益良多。最后,高質量的溝通拉近了師生關系,教學環境會更加輕松和諧,不但有助于學生學習,而且會使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更加順利。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營造師生高效互動的良好授課氛圍,以創新激發互動,以互動催生創新,培養高質量的鋼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