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琴
中國古代文明和古典文化發展的歷史悠久,在幼兒園語言教學過程中發揮和應用中國古典文學,不僅僅是因為受到當前社會發展所需以及教育的現實需要,更是因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內容所包含的積極意義。
通過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與中國古典文學的相互融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并且能夠有效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學作品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體系。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以及生活理念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為幫助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生活理念和認識正確的生活方式,應從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汲取經驗和價值。
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其所揭示的事物和道理都是對現實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和生活反應。因此學習和了解書中的生活態度和優秀品質,對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重要意義。比如,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描繪中,即使人們所生存的環境艱苦,也依舊通過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應用自身的聰明才智,來不斷實現自身的價值,彰顯出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值得學習的品質。具體而言,以《二十四史》和《三字經》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能夠幫助幼兒形成以禮待人,尊師重教的道德品質。這些文學作品中,不僅有著感人至深和具有教育價值的文學故事,同時也能夠以生動的教學故事和教學形式,為教師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更是學生形成自身價值觀和培養自身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幼兒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及自身的參與,能夠切實有效地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人的優秀品質。具體而言,通過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講述,幼兒既可以領略英雄人物的豐功偉烈,同時也能知曉成功人士的奮斗歷史,能夠從小幫助幼兒樹立一定的家國情懷以及文化底蘊,直觀地感受到古往今來英雄人物的英雄品質。因此,教師需加強和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和古代文化的教學,結合幼兒現實發展,需要不斷優化和豐富教師的教學形式,促進中國古典文化教學模式的與時俱進,從而有效地將各類經典理論和文學知識傳授給幼兒。再者,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學習思維,提高幼兒的文化素養以及語言功底,因此促進中國古典文學和幼兒語言教學的相互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現實性。
為了促進和增強幼兒園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幼兒教師可以結合當前幼兒發展需要,考察和分析當前學齡兒童的學習狀況和學習特點,由于受到階段性學習特征所制約,可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組織和開展與中國古典文學相結合的各類文化活動,來幫助幼兒在活動中認識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形成幼兒園所獨有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例如,幼兒園可以結合不同學齡階段的幼兒對古典文學的掌握情況,來分層次、分類別地開展中國古典詩詞的理解講解大賽,在比賽中,學生可以通過自身對于古典詩詞的理解以及背誦情況,對所掌握知識進行分享和講解,如此既能夠在幫助學生鞏固中國古典文學知識的基礎上,又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語言組織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狀況,進行比賽名次的評比,從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在幼兒園教學政策的引導下,以及幼兒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的優化背景下,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在幼兒園教師以及家長的全力配合與支持下,形成關于中國古典文學潛移默化的教育形式。教師對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知識的元素進行細節性強化,幫助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和娛樂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產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認知。因此,幼兒園可以結合裝修風格和幼兒活動的現實情況,對于樓道、校園進行與中國古典文學相關的主題布置,通過相關要素的裝飾和布局,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了解和把握中國古典文學的各類知識。因此,幼兒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吸收了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元素,并且在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學的氛圍之中,對知識產生好奇,激發幼兒對于中國古典文學的了解和認識。
幼兒的基礎性教育,對于幼兒今后的學習與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考察當前幼兒所具有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狀況,通過優化教學途徑和教學形式,來幫助幼兒掌握和認識中國古典文學是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弘揚中國古典文學,不僅能夠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以及學識素養,還幫助幼兒提高綜合素養以及認識事物和處理事物的能力,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