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博
東南亞各個區域擁有著自身獨特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舞蹈文化,東南亞舞蹈藝術作為我國現階段舞蹈藝術研究的一個新的突破口,具有相當高的現實意義。目前,我國對歐洲一些舞蹈的研究已經初具成效,開設了俄羅斯、西班牙等國家的舞蹈教學課程,但對東南亞舞蹈的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研究東南亞舞蹈,主要是以泰國舞為主,了解泰國舞蹈中的宗教文化,有利于進一步對泰國的風土人情進行解析,推動我國關于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
東南亞舞蹈主要以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家的舞蹈為主,具有鮮明的風格,最主要的特色是宗教色彩濃厚,舞蹈種類包含宮廷舞、民間舞、祭祀舞和宗教舞。東南亞舞蹈和中國舞在音樂、姿態和風格方面都有著顯著的差異,但也不乏共同之處。東南亞舞蹈藝術深受外來舞蹈文化的影響,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處于中國和印度兩大傳統舞蹈內容豐富的國家交匯處,因此在舞蹈的形式和內容上,多多少少受到了這兩個國家的影響。其中,印度的佛教思想對東南亞國家的舞蹈藝術影響最大,印度特色和東南亞地方特色相融合,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舞蹈藝術。印度特色對東南亞舞蹈的影響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是舞蹈的藝術形式,包括舞蹈的手部動作、舞蹈的服裝造型;其次是影響著舞蹈的題材,以宗教題材為主。除了深受印度的影響,中國的民族文化和主流思想,對東南亞舞蹈藝術的形成和發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東南亞的部分舞蹈和我國一些舞蹈類似,比如泰國的長甲舞和我國傣族的孔雀舞,在表現形式和舞蹈風格上就有一些相同之處。
泰國舞根據地區進行劃分,可分為北部舞蹈、中部舞蹈、南部舞蹈和東部舞蹈,不同地區的舞蹈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泰國南部商業發達,因此受其他國家的文化影響較深,南部舞蹈追求對舞蹈內容的表達,富含的舞種十分豐富。南部的傳統舞蹈有穆魯娜和孔劇,其宗教色彩和其他地區的舞蹈相比最為濃郁,舞蹈的題材多關于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有一定的幻想色彩。舞蹈的動作主要是通過手來表現,手型、手勢是南部舞蹈的重點,常見的手勢是拈花指和雙手合十,體態上主要采用半蹲的姿勢,或赤腳做身體的屈伸。南部舞蹈的表演場合以祭祀和祈福為主,有時也可以在節日慶典中看見。北部舞蹈主要流行在清邁一帶,一般在禮佛時進行演出,舞者妝容精致、服飾華麗,和緬甸古典舞較為相似。主要有北部舞、蠟燭舞和長甲舞,是對以往泰國宮廷舞的延續與發展,舞蹈中保留了對緬甸舞和越南舞的元素,主要出現在各種盛大節日和禮佛場合上。中部和東部的舞蹈主要是民間舞,題材以表現民間的生活樣貌為主,比如婚喪、嫁娶、勞作和愛情。泰國中部人民勤勞樸實、民風淳樸,豐收舞、特騰舞表現了中部人民的生活習慣和精神面貌。東北部流行“笙”舞,笙舞的表現形式自由,沒有古典舞那么嚴格的規范和要求,表演者將說和唱結合在舞蹈中,給觀眾營造歡快娛樂的氛圍。
首先是宮廷舞,泰國的宮廷舞其動作、音樂和服裝都有固定的模式,表演時必須遵循傳統模式,并且對舞者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只有通過考核達到標準的舞者才有資格上臺表演。古典舞的每一個姿勢都有其豐富的內涵,比如下半身微微下蹲代表著激烈的戰斗,頭的擺動結合手部的姿勢可以表達男女之間的感情變化。古典舞一般以群舞的方式進行演出,音樂方面以泰國傳統的古典音樂為主,追求動作與音樂的高度融合。表演時舞者穿著絢爛的服裝,服裝的顏色以金色和銀色居多,再配上泰國特色的圖案,頭上則戴著類似佛塔的金冠,顯得十分莊嚴神圣。其次是民族舞蹈,泰國民族舞蹈內容豐富,主要有分布在泰國東北部,表演形式為男女對唱的笙舞、有19種舞步的南旺舞和姿態優美、注視手臂動作的諾拉舞。最后是民間舞劇孔劇,孔劇是一種啞劇,舞者戴著面具,全靠舞者的動作來詮釋意境,因此孔劇對音樂的要求十分嚴格。孔劇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國王在猴王的幫助下,歷經磨難搶回被魔王帶走的王后。孔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舞者佩戴的各種面具,面具分為四種:人面具、神仙面具、魔王面具和猴王面具。這些面具由祖傳手藝制作而成,非常精良,往往一個面具需要花費20多天才能完成。孔劇是泰國文化的瑰寶,代表著泰國最頂級的舞蹈水平,由于制作費用昂貴,在古代孔劇只有王室成員才能欣賞。
東南亞盛行各種宗教文化,其中其泰國最為著名。泰國是一個佛教文化十分繁榮的國家,不僅信徒眾多,其影響的范圍涵蓋了全國各個方面和各個地區。泰國國民中90%以上信奉佛教,因此泰國寺廟眾多,很多景區因佛像聞名,甚至在一些學校周邊都能看到佛龕,足以證明泰國人對佛教的重視程度。
泰國原名暹羅,在一些古代的浮雕和壁畫中就記錄了佛教對泰國社會的影響,可以說佛教在泰國歷史悠久、地位崇高。在泰國的每一個城市每一個鄉村,都能看到佛教的影子,無處不在的寺廟向世界展示著泰國獨特的宗教文化色彩。寺廟是泰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泰國本土人民還是前去旅游的其他國家人民,進寺廟參觀都要遵守神圣的佛教文化規則。泰國有很多著名的寺廟,比如泰國王室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寺廟——玉佛寺,以其為皇室服務的高規格水準聞名世界。佛教國家是泰國最出名的標簽,佛教文化是泰國的主流文化,佛的形象、佛的理念深深植入在泰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泰國各行業的發展,包括舞蹈藝術。除了佛教,泰國還有部分民眾信仰伊斯蘭教,信仰的人數約占全國人數的5%,多居住在臨近馬來西亞的地區,受到馬來西亞文化的影響。
泰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大部分的傳統節日都與佛有關,比如最著名的佛教假日萬佛節,除此之外還有宋干節,被稱為泰國的新年,是習俗與宗教相結合的節日,在宋干節期間,泰國會舉行大規模的宗教慶典和社會活動,教徒會將佛像放在寺廟里清洗,然后帶著洗干凈的佛像一同接受得道高僧的祝福,并進行放生活動,祈盼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社會活動主要只指進行傳統的民間舞、花車巡游等表演。
泰國舞和歐洲舞有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泰國舞動作緩慢,不像歐洲舞的動作那么大、那么激烈。泰國舞的思想內容主要通過手勢來表現,下半身的動作比較輕緩和優雅,跟隨音樂的變化慢慢擺動。手部動作是泰國舞最精華的部分,舞蹈過程中不斷變化的手勢動作,代表著豐富多樣的宗教內涵,闡釋了和平、祭祀、禮儀等一系列的佛教思想。以泰國民間舞劇——孔劇為例,孔劇表演時舞者需要赤著雙腳,無論是舉手還是投足,都顯得嫵媚動人,跳動時以手和手指來傳遞思想,比如兩手交叉在胸前表示向對方示愛,雙手摩擦頸部代表生氣,左掌貼于胸前表示喜悅。孔劇動中帶靜、靜中有動,尤其是女性舞者進行表演時,蘊含著無盡的韻味。孔劇對舞者的專業知識和武打知識有很高的要求,是泰國目前最高級的一種舞蹈藝術,不管是從服裝還是動作上來看,孔劇都充滿了宗教氣息。
比如泰國北部的長甲舞,這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泰國宮廷舞,現在主要在民間流行。通過舞動指甲來傳遞與宗教相關的理念。這種舞對道具有著較高的要求,表演時舞者需要帶上金色的長指甲,利用指甲擺出不同的舞蹈手勢,對舞者的手部動作要求嚴格。而長甲舞中的道具指甲也與佛教息息相關,提起帶指甲的舞,就不得不提我國的千手觀音舞,長指甲被認為是觀音的象征。
服飾華麗的舞蹈往往是指宮廷舞,古典宮廷舞是泰國舞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柬埔寨和印度宗教文化的影響。古典宮廷舞表演時動作輕盈,服飾華麗,表演者需要穿著金色的衣服,帶著金色帽子,帽子形狀和泰國的傳統佛寺極為相似,象征著舞者頭戴金冠。鮮艷的色彩、華麗的服飾是泰國宮廷舞的主要特色,其中摻雜了不少宗教文化。
泰國舞蹈中比較能凸顯其“佛性”的就是它的傳統音樂,泰國作為佛教大國,佛教影響著泰國的方方面面,其音樂種類和音樂的創作也與佛教息息相關。宗教文化在泰國歷史久遠,早在泰國的原始文化中,就有了圖騰和神靈等宗教文化。泰國的傳統音樂大多起源于宗教慶典和民間活動,并且以宗教作為載體進行再創作和再發展。泰國所有的慶典都使用佛教的禮節,在慶典上人們會演奏傳統音樂,音樂的音調和樂器的伴奏都是禮節上重要的音樂來源,其旋律散發著佛教的靈性,也詮釋著泰國人獨特的宗教觀念。泰國音樂和舞蹈一樣按照地區劃分種類,不同的地區舞蹈不同,其傳統音樂也不同。泰國的傳統音樂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多個國家的影響,有中國音樂的影響,也有印度音樂的影響,最終經過泰國人民的豐富和補充,形成了全新的泰國傳統音樂,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東南亞舞蹈中最傳統的音樂形式是“康”和“拉坤”,“康”描繪的宮廷生活,包括宮廷禮儀、宮廷中的婚喪嫁娶、宮廷中的宗教活動。“拉坤”和“康”一起演繹,加入了更多的佛教元素。
研究東南亞的舞蹈藝術,分析其舞蹈藝術中蘊含的宗教文化,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對東南亞的宗教文化本質進行探究,對了解東南亞的風俗習慣和民間藝術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