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超 顏 菊 吉林建筑大學
供給側改革就是指借助新興產業尋找更適宜消費市場的商品,減少現有的庫存,消除過剩的產能。供給側對于乘用汽車的意義就是制造出更好的乘用汽車,乘用汽車外觀是影響市場占有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供給側環境下,乘用汽車想要提高銷量,除注重性能、質量外,還要注重造型設計。
我國乘用汽車造型與合資企業生產的乘用汽車相比,沒有國外的造型時尚,但是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的人開始購買比亞迪、吉利等國產乘用汽車,乘用汽車的造型設計也逐漸受到大眾的喜歡,像最新上市的吉利金剛的外觀造型穩重、時尚,前臉使用了 U型進氣隔柵設置,并且格柵的內部也應用了中國的祥云元素,美觀大方[1]。
消費者在購買乘用汽車時都會考慮車子比例是否美觀、乘坐空間是否寬敞、整體弧形是否和諧、進氣隔柵和車燈樣式是否高端大氣,汽車顏色是否潮流。但是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乘用汽車造型設計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不光謀求汽車造型的美觀度,還追求汽車的個性化設計。
供給側改革下汽車制造采用高強耐磨、輕量化材料成為發展趨勢,所以對于乘用汽車來說,造型設計中注重簡約適用性,減輕構件的重量,減輕汽車本身的重量,繼而降低耗油量,進一步提高乘用汽車的工作效率變得尤為重要。
(1)外形設計:主要是指設計車的整體弧形形狀和保險杠、進氣隔柵、前后車燈等主要的構件。
(2)室內設計:主要是指室內的座椅、儀表臺、中控臺、車門內飾板、頂板等構件的形狀、材質及色彩搭配。
(3)色彩:主要是指車身外部、主要配件、汽車室內之間的色彩。
1.簡約適用性原則
供給側對于乘用汽車最大的影響就是在外形和室內設計中應該考慮簡約適用性,在設計中應該堅持少即是多,每個部分的銜接都應該相互呼應,相互補充,如果外形和內飾設計得太過復雜就會分散司機的注意力;同時應該注意乘用汽車的適用性問題,如現在乘用汽車大多都是采用兩側開門的方式,很容易和迎面而來的車輛相撞,如果采用上下開門的方式可以減少這種事故的發生,還可以減少停車距離,增加停車場的使用率[2]。
2.美觀性原則
審美原則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形成的,如注重比例和尺度,通常玻璃的高度一般為乘用汽車總高度的1/3。不到1/3意味著運動性和侵略性的車輛,玻璃占比越多,乘用汽車的實用性越高。乘用汽車的消費者是由各種職業,不同年齡的人群組成的,他們對乘用汽車造型的審美意識也有差別,所以在設計乘用汽車造型時除考慮基本的審美原則外,還要考慮消費者定位,考慮用戶的審美觀。
3.地域性原則
一部好的乘用汽車,通常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出自哪個國家,像美國因為地理和交通的原因,美國生產的乘用汽車外形寬大,如林肯、卡迪拉克;日本因為國土面積小,乘用汽車外形經濟細致,如豐田、本田轎車;法國人浪漫,也使汽車造型富有浪漫情調;德國人的嚴謹是人盡皆知的,所以德國車往往規矩嚴謹。中國有獨特的設計元素,在乘用汽車造型設計中應該運用中國線條、中國顏色、中國元素,突出我國乘用汽車的地域性。
4.色彩美原則
乘用汽車的色彩是影響外形美的因素之一,它依附于汽車的外形,可以給人視覺上強烈的沖擊。早期的乘用汽車大多都是黑白兩個顏色,現在逐漸有一些其他的顏色,有些為了追求個性化會在汽車周身印上圖案。乘用汽車色彩設計不僅要考慮每個民族對色彩的喜惡,還要考慮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和使用地區的氣候,如北方喜歡暖色,南方喜歡冷色。
乘用汽車的造型和室內設計將會更加注重人性化,操作設計也將會越來越便捷,室內隨著人工力學也越來越舒適,不斷滿足消費者的生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如車內的承重不應再是古板的、固定的工具箱,而應設計一個按照消費者日常生活靈敏多變的空間。
乘用汽車造型的改變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水平,所以乘用汽車造型設計應該擁有時代的烙印。技術設備、生產工藝表現手法的發展和現代人審美的變更是汽車外形設計的影響要素,也是一個國家科技、文化教育總體水平和人們整體素質的代表。用戶喜愛的乘用汽車外形應當是一個時代審美的表現,一個國家地域性和基本國情的社會表現。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更加希望乘用汽車造型設計具有個性化。未來,汽車不會再以成品的形式出廠,而是應用模塊化的設計方法展開各種各樣的性能升級和個性定制,使消費者可以參與自己的乘用汽車的設計,滿足個性化的要求。
供給側變革之下對于我國乘用汽車產業的穩步發展有了新的指引方向,單純依靠現有的理論及技術設備,已經無法迎合顧客的需要和將來的發展趨勢,優化現有的科學技術,研究新的汽車色彩,展開模塊化設計,善于運用中國元素,對乘用汽車造型設計都有重要的意義。注重乘用汽車的造型設計,制造出更為消費者喜歡的乘用汽車,將會提升我國汽車行業在世界市場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