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蓮鳳
素質教育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音樂素養是人在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藝術修養,做好音樂教學意義重大。初中七年級學生音樂素養正在發展關鍵階段,但是音樂教學成果卻不佳,主要原因是學習興趣不足,這樣不僅制約了學科素養的發展,也影響了審美能力構建,對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形成威脅。基于這個情況,教師必須在分析學生音樂教學參與興趣低的原因基礎上,依據學生認知、心理、需求等特點,優化音樂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音樂,從而產生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在主動參與中掌握樂理與演唱技能,同時在美妙音樂中陶冶情操,感悟人生。
新課改革旨在通過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里面就包含著音樂素養,這也就說明音樂教學非常重要。初中七年級音樂教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個時期做好音樂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但是音樂教學現實效果卻不理想,追究原因主要是音樂興趣不足。一方面是受功利性思維影響,家長、學校、教師不重視音樂學習成果,關注的是中考基礎科目教學,導致學生也出現了這個傾向,音樂學習提不起興致,認為音樂教學無關緊要;另外一方面是音樂教學水平不夠高造成的。教學中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學生喜歡聽歌和唱歌,可是對音樂教學卻不感興趣,這是因為部分教師音樂素養有待提升,課堂中總是在灌輸,沒有空出互動、鑒賞、討論的空間,學生很難融入,興趣會越來越低。另外是音樂課形式單一,缺乏新意,不能喚醒好奇心以及學習熱情,導致音樂課總是教師在唱獨角戲,實際收效差。
音樂教學要借助多媒體,將與音樂相關的內容直觀呈現,當畫面出現的時候,對其形成視覺沖擊,其會被吸引,更好融入音樂中,除了能更好理解音樂,感受其中的情感,形成共鳴,同時還能激發參與音樂課興趣,使其生成持久動力,愿意主動探究音樂世界。比如在學習少數民族音樂過程中,搜集圖片和視頻,展示其民族風土人情以及美麗的自然風光,學生對這個民族更加了解,也就能更好掌握該民族音樂的獨特風格,并且具有求知欲,不但能促進民族音樂傳承,而且能夠讓其透過音樂領悟生活真諦。另外,音樂有其特定的創作背景,只有了解這些,才能達到良好的鑒賞效果。故而,七年級音樂鑒賞教學應引入背景,借助于信息技術建立超鏈接,或者是提前制作視頻,將與音樂有關的背景與圖片文字結合形式展現,亦或讓學生了解作者生平。這樣既能對音樂教學起到補充作用,拓展視野,還能調動好奇心,使其對音樂產生興趣,積極探究,參與課堂活動中主動獲取音樂知識。
七年級音樂課堂要動起來,避免一味地讓學生聽樂理知識、鑒賞作品等,而要將其與肢體動作結合起來,讓整個課堂充滿生命力,這是激發興趣有效途徑。比如在學習音樂中讓學生邊聽邊打節拍,感受音樂的節奏,掌握樂理知識。又比如引導學生在鑒賞音樂的同時編排舞蹈動作,通過肢體語言反應音樂要素,在律動中更好地理解與感受音樂美。音樂與肢體律動以及舞蹈結合起來,音樂課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參與律動的興趣高,在學習中更加主動,全方位地掌握音樂,獲取音樂知識與演唱技能,而且有助于鑒賞與審美能力發展,音樂素養將全面提升,促進學生與音樂融合,達到凈化心靈的良好效果。
七年級音樂教學創新改革是激發興趣有效途徑,首先音樂教學要涵蓋樂理、鑒賞、樂器、演唱等,內容要多樣化,致力于音樂要素全方位發展;其次,音樂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課堂堅持以學為中心,通過創設音樂情境、師生共同鑒賞、小組合作討論等,調動積極情緒,引導學生多維度交流,從而保障音樂教學目標完成,同時還能起到激趣作用。此外,音樂教學組織實踐活動,要求學生編排音樂劇,定期舉辦音樂比賽,還有開展音樂原創音樂大賽,鼓勵學生運用所學音樂知識編曲、創作歌詞等,對于表現突出學生進行獎勵。學校與班級形成良好音樂學習氛圍,學生會被影響,進而自覺加入音樂探究之中,感受音樂美、曲調美、情感美,獲取審美能力,陶冶情操。
綜上所述,初中七年級音樂教學要以興趣為切入點,通過視覺激趣、與肢體動作結合、多樣化內容與實踐形式等,可達到有效激發音樂興趣,提高音樂素養,確保藝術修養發展,以及凈化心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