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娟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當前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出現脫節狀況,本文從高校藝術設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分析,探索在“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從改革機制和教學模式入手,加強專業內容建設,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高校是培養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主要陣地,當前各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方面存在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實踐環節缺失,知識與技能脫節,學生就業難等情況。在合作形式上存在問題,有些企業只注重利益,忽視對設計者的素質要求,并缺少“雙師型”教師。高校特色專業教育體制不完善,教育模式需要進行改革。另外,校企雙方對共同育人認識淺薄,職責不夠清晰,政府政策及資金支持力度不夠。
經調查分析,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常采用的合作培養模式如下:
(1)項目引入教學模式。它以UI交互設計工作項目為載體,將基本原理與實際案例技能相結合,學生把最后的設計成品放到網上,企業教師進行科學評價,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工作室教學模式。該模式在課程設置上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設置。在實踐項目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作品案例實踐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意設計水平。
(3)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校企共同培養人才的職業教育制度和形式。例如,動漫、數字媒體、廣告專業與企業進行UI交互設計、VR虛擬現實技術。
(4)分層遞進式教學模式。該模式采用“互聯網 +”信息化技術,以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網站為基礎,建設專業教學資源管理平臺。構建以興趣為導向的視覺、環境、廣告、動漫、媒體藝術等教學資源庫,引導學生利用資源庫進行學習和合理使用素材。
(1)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合作育人模式。根據藝術設計專業需求目標,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科學設置項目課程,利用“互聯網+”建立校企數字傳輸課堂。
(2)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將網絡資源、實習實訓資源、優質課程、特色教材、設計成果作品等收集,進行線上線下教育相融合的學習模式,如體驗式學習、協作式學習、混合學習等模式。
(3)實施課堂模式變革,加大信息技術在藝術設計教學領域的應用,完善教學軟硬件設施,搭建與企業、教師和學生互動平臺,學生可多選修學習其他藝術設計學科和綜合素質教育課。
(4)共同教育管理學生,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通過網絡配備技能導師,由校內教師和導師共同教育管理學生。邀請一線設計師開展網上專業學術報告,增強學生的企業意識、職業意識和崗位意識,逐步完成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
(1)制定“互聯網+”校企合作要求及藝術專業課程內容和課程標準。在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開發上加強專業的組合,注重崗位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例如,運用“商業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有助于讓學生掌握完整的操作流程,積累實踐經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依托網絡平臺,推廣教學科研成果,加強與社會的溝通交流,形成知識的轉移。例如,通過微課、慕課、線上講座、線上展館等方式展示教師的科研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
(3)共建多維教學資源,例如,遠程互動課堂,“互動數字傳輸課堂”“網絡型專業教學資源”“3D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中心”“3G實景課堂”等。
(4)教學方式新穎,以項目案例、現代師徒制等個別化教學、網絡自學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不斷出現,慕課、微課、翻轉課堂以及網絡平臺等多種網絡技術教學模式更加廣泛應用,互聯網線上學習理論知識與線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實訓、實踐有機結合。
在“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有利于促進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變革與創新,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探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互聯網+”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學平臺建設,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將創新的設計成果轉化為適應市場需求的設計方案,實現學校和企業雙贏,提高學校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