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藝術傳媒系
大學流行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必要在充分了解大學流行音樂欣賞教學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進行,以避免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偏頗。同時,在教學任務的指導下對大學流行音樂欣賞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更具針對性。筆者通過總結分析,認為教學任務包含以下幾點。
啟發學生對音樂節奏、旋律及其中蘊含的情感的理解和領悟是目前大學流行音樂欣賞教學的首要教學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對音樂的賞析,引導學生體會音樂所塑造的深層次意境,從而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1]。
大學流行音樂欣賞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發現事物的美好,更好地認識世界。新課程標準中已經強調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意義[2]。因此,在大學流行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通過音樂的節奏之美、旋律之美,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欣賞音樂的美,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大學流行音樂欣賞教學中適當融入情感,能夠讓學生有更多、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使其擁有健全、美好的心靈。
在教學任務的指導下,各大高校作為培養優秀人才的搖籃,對大學流行音樂欣賞進一步的探討不可或缺。在以往的大學流行音樂教育體系中,流行音樂教學沒有得到重視,也沒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到目前為止,也尚未能建立起具有科學的、完善的大學流行音樂欣賞教育體系。現階段,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也在對此做出努力,對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體系改革也在逐步深入。但因起步較晚,教育體系不夠健全,流行音樂賞析課程設計中產生的問題不容忽視。因此,筆者就其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
雖然在目前的教學中,大學流行音樂欣賞教學的地位在不斷提高,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是院校還是家庭,其觀念依舊以重視學習成績為主。另外,部分教師對大學流行音樂的重要性認知不足,在教學中通常是形式化地讓學生欣賞,而沒有能夠引導學生做更多的思考。因此,無法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目標。
在大學音樂教學中,每位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根據生活實踐的不同,他們對于音樂教育的需求也不同。在目前的音樂鑒賞課程設計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差異化。同時,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生活的多樣性。因此,教師在授課中僅僅講授理論知識是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的。但是,從目前的大學音樂鑒賞課程來看,教師的觀念轉變不夠理想,對于新課程目標提出的教學理解不夠充分。除此之外,即使教師能夠理解理論,在實踐中也無法打破固有理念的束縛。
在目前的教學中,教育內容的選擇存在單一性,并沒有針對不同地域學生的知識結構及生活經驗有選擇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也沒能對當地的資源加以充分利用,導致大學流行音樂欣賞教學未能充分挖掘當地的音樂教學資源,缺少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大學流行音樂欣賞教學的方法較其他學科而言較為單一和落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播放完相關音樂后,就進行音樂知識的講授,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說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了。此外,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性,致使大學流行音樂欣賞課程流于形式,沒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收效甚微。
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內涵是歌唱的情感來源,音樂藝術源于生活實際,在現實中選取題材。藝術只有對生活進行詮釋,才能夠緊緊抓住情感的要點。想要流行音樂演唱中的情感具有審美價值,演唱者就需要進行藝術加工和處理。所以流行音樂演唱中會運用一定的曲調、氣息技巧。以氣息技巧為例,在流行音樂演唱中運用的氣息同生理方面的氣息是不同的,對氣息的合理控制,能夠增強歌曲演唱的整體效果。在流行音樂演唱中對于氣息的應用及曲調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控制歌曲中情感的走向,完美表達歌曲演唱的內涵,從而使聽眾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對流行音樂作品的曲調、氣息等進行深入思考,使其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情感[3]。
大學流行音樂鑒賞課程教學的創新其實并不難。但教學方式的創新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的,是對教學過程及教學本質的認識。目前,以往的教學活動對新課程中的理念接觸較少,對教師也沒有進行相關的培訓,導致音樂教育觀念落后。其實,音樂源于生活,通過音樂實踐進行課程創新,能夠更好地挖掘生活中流行音樂之美。生活中具有諸多美學原理及要素,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首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識別流行音樂中的美學思想;其次,運用聯想引導學生感知流行音樂的意境,如鑒賞離別歌曲,引導學生進入送別時的意境,體會送別心情。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音樂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廣大教師應積極探索事倍功半的教學方式,發掘音樂教學的新思路。為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音樂教師應不斷總結提高音樂欣賞教學的教學水平,在完成基礎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情感教育及審美教育。本文探析了大學流行音樂鑒賞課程設計思路,希望對大學流行音樂鑒賞課程教學設計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