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雨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在于應用獨立的創意對需要設計的物品進行表達。然而,在實際的人才培養中,由于對創意相關的問題重視有限,導致許多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創新意識,不具備獨特的創造能力。對行業內部的狀況進行審視,就會發現在設計相關行業中,抄襲等現象十分嚴重,究其根源在于對人才的培養未能重視創新意識。
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包括理論性課程與實踐性課程。目前在課程設計的整體框架中,理論性課程所占的比例過高,實踐性課程的安排有所不足。同時,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為學生安排的主動參與機會較為有限,學生之間缺乏對問題的探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不足。
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已經具有一段較為穩定的發展歷程,課程教學形式也較為固定。然而,這種情況導致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人才的設計思維模式,以及實踐性技能的培養都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足。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需要對其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展望。因此,在設定培養目標時,不僅需要關注其理論知識的學習狀況,也要對其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值得關注的是,高等教育中的設計人才,僅有相關的理論知識或者簡單的實踐能力,都是不足的,需要有應用理論進行實踐并且持續推進創新的能力。在藝術設計中,學生需要對設計的發展有所思考,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悟能力,在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實踐,能夠達成這一標準的實踐性設計,通常是較為成功的。
在專業結構的調整中,需要設置專門引導學生發展創新、創意能力的平臺,使學生能夠在創意能力提升的同時,獲得一定的職業實踐性認知。在以往的觀念中,人們認為高等院校中藝術設計專業在輸送實踐性人才的同時,也要為社會輸送一定量的藝術設計理論性人才。因此,在專業結構的調整中,教師需要更為細致地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專業才能,與此同時確定今后的自我發展目標。一部分學生在實踐創意方面,能力較為出眾,他們在今后的行業工作中,將會發揮設計上的才華和創意上出色的優勢。也有一部分學生在理論學習與理論的認識方面較為出色,同時具備較好的藝術鑒賞能力,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在理論學習中進行持續性探索,對其今后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在課程體系的優化中,需要對兩個方面有所重視,其一,在教學課程設置中,加大實踐性教學的分量,尤其需要聯系目前的行業內實際狀況,開展相應的實踐性教學。其二,不能忽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認識到學生創新的基礎,在于具有良好的藝術設計認知及設計信心。
加強實踐性教學,可以應用校企結合的方式來開展。這種方式能夠使企業中的優秀人才,應用自己的實踐性工作經驗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畢業設計中,企業人員的參與就能夠有效指導學生提升設計作品的實際經濟應用價值。在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習中,進行校企結合的培養程度有所不同。初期階段,學生只需對藝術設計相關行業的企業運行狀況有所認識,在工作過程中有所觀察即可。在學生的能力達到一定標準后,企業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參與實際工作的機會,使其完成藝術設計實踐的整體過程。
創新引導的課程設置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參考國際著名設計院校中的教學模式,應用不同的場景激發學生的感悟能力及藝術表達能力,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樹立從事設計行業的信心。
師資隊伍的完善,一方面要關注人才的儲備與引進;另一方面需要對現有的師資力量進行強化性訓練。在人才引進中,學校要不拘一格,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引進人才。其中在校企結合的過程中,引進企業優秀的設計人才,投入一部分的精力進行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專職教師在從事教育的同時,也要對社會中藝術設計相關職業的實際發展狀況有所了解,參與企業事務,進行相關的設計,是教師提升社會職業認知度的重要途徑。此外,學校需要為教師提供交流和發展的機會,與國內外的藝術設計相關組織進行溝通,參與其活動,對教師的藝術設計實力提升具有重要幫助,學校要對此給予足夠的關注。
在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學校需要重視調整與改變培養模式,促進人才與實際社會需求的融合,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提升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