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紅
(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任市鎮第一小學,四川 達州 636258)
小學高段數學的學習是對之前所學數學的拓展和深化,同時也是對日后中學數學學習的鋪墊,其在課程難度、學習方式等方面不可避免的呈現出過渡性,這與小學生在低年級所適應的數學教學和學習存在較大的不同。因此,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保持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并適應高段數學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是值得相關教育工作者重視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小學高段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其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思路。
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首先就要保證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這也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處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傳統的教學課堂已經沒有什么興趣,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開發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隨著近幾年來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它以其獨特的聲像結合的特點吸引了很多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游戲的元素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喜歡游戲的年齡段,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游戲進行教學的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會更濃烈一些,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興趣來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
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基本途徑可設置為:自主探究→合作解疑→點撥輔導。在教學中,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發現問題,探索新知,這對學生自己來說印象最深刻,理解得也最深刻,極容易掌握問題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教師應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積極思考的良好品質。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學生則一知半解,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練習,讓學生發表見解,相互啟迪,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開展合作練習的初始階段,學生的合作意識可能不強,教師可以加強指導,并安排特定的時間,培養他們合作練習的意識,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討論題作為合作練習的素材。這樣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學到別人的好思維、好方法,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觀點,發揮想象,互相啟發,共同發展。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后有可能還會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教師就要抓住時機進行點撥講解,使學生徹底搞懂,完全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教師的點撥可本著這樣的一個原則:先學后教,只講不會,會的不講,班里只要有一個學生會的,就讓這位學生講,教師不講。
近幾年來,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步步加深,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識還都處于一個培養的階段,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比如,在進行“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采取“填鴨式”教學的方式,強迫學生記憶一些公式的話,學生可能當時記住了,但是學習過后就又忘記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四五個人成立一個學習小組討論學習的話,學生每個人都對這個知識點抒發自己的見解,最后再把所討論出來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學生這種通過自己的探討所得來的知識記憶起來一定會更深刻一些。因此,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合作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保證我們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傳統的數學學習評價,就是考試和分數,將學生考試分數從高到低排成順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等級,這樣的評價雖然對于目前學校的應試具有選拔作用,但面對全體學生,由考試分數將他們分成等次,使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個性潛能更不能得到發展。情感、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價值觀受到嚴重的創傷。因此,需要教師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教師應該經常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中的情感、興趣等,建立新的評價體系,堅持以數學考試為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如隨堂考試、口試、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分析、社會實踐學習等,如課堂上遇到比較基礎的問題,大部分同學都會解答,但仍有學困生不懂,如果教師和藹、親切地說:“不要急,再想一想,你一定可以弄懂。”學生會感到,老師對自己有信心,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又如作業有進步,教師在作業簿上批上“好!有進步!”“希望更加努力!”等肯定性或贊賞性的語句,學生會感到老師關心自己,認可了自己,也就自然地喜歡親近老師,上課時也會加倍認真。
總之,小學高段數學知識較難,若是學生不具備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失去探索新知識的欲望,無法讓差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要抽象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要巧設游戲,讓學生愛上數學;要聯系生活,讓學生積極學習,這樣才能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才能在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